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策略分析
时间:2022-06-12 04:16:51
导语: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策略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等学校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本文深入分析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内涵和矛盾,重点研究当下我国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相关策略,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全面加强师德建设。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一、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特征
目前学者们普遍认为40岁以下的教师群体为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笔者所研究的青年教师群体是广义上的高校青年教师,包括高校中从事教学、管理、专业技术等不同职位的青年教师。高校青年教师具有内涵性特征和外延性特征。(一)从内涵性特征上看。首先,青年教师大多与学生年龄差距不大,许多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留校或来校,尤其是本科及硕士毕业直接任职的教师与学生年龄相差很小,基本属于同一代人。其次,青年教师在各种现代化新媒体技术手段的应用上更加灵活,在“互联网+”时代,青年教师更多的选择有创新意识的教学和沟通方式。最后,青年教师思想更加与时俱进,尊重学生发展,崇尚自由,以全新的思想培育人格健全的学生。(二)从外延性特征上看。首先,高校青年教师较社会一般群体有更高的文化知识水平,由于所处大学这一特殊环境,大多数的高校青年教师会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在知识与科研方面对自我要求更高。其次,高校青年教师对高校认知更加清晰,对高等教育工作的认同感更加明显,与社会其他青年相比,高校青年教师将更多的热情和心血用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育培养,对自身的技能学习、思想道德、综合素质有更加严格的要求。
二、师德建设的意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每个高校青年教师都应该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为学生起到带头作用,体现师德的自觉性和示范性。新时代人民期盼更好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可以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师德建设是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保障。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可以帮助广大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不良之风,提高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整体水平。
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想信念模糊。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每个青年人追求人生理想过程中的信心所在。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很容易使人们理想信念模糊。许多青年教师认为教学科研成果重于一切,不重视思想修养,做出错误行为和决定,在课堂中传播违背现实的言论,违的纪律,这些都是缺乏正确理想信念的表现。(二)师德意识弱化。我国高等教育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目前,在一些高校存在着青年教师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象,对师德建设造成不良影响,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对学生存在歧视和主观性偏见,有些教师向学生收取好处,甚至有些教师将学生当做自己的“服务员”等恶劣现象,这些都是师德意识弱化,为人师表失范化的表现。(三)育人意识淡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教育最基本的需求。当下很多青年教师忙于自己的科研或者论文,对课堂教学敷衍了事,与学生缺少交流,讲课方式陈旧老套,上课才来,上完即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及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育人意识淡薄,教书和育人是教育管理中的两个重要部分,二者相互补充,共同起到培育学生的作用,高校青年教师不仅仅要“教书”更要做到“育人”。(四)教学科研功利化。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功利化倾向明显,这直接导致教师在履职过程中难以形成师德践行的自觉性,在自身利益的影响下,青年教师思想容易动摇,导致价值取向偏差,师德建设意识不断弱化,缺乏自省意识,对自身监督不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低水平研究成果过多,一篇论文拆开发表多次等,严重的情况会出现教学敷衍、科研浮躁、学术不端等不良行为,直接影响青年教师的整体形象。(五)责任主体不明确。目前高校中师德责任主体不明确,许多学校师德建设工作没有安排在固定的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专门管理,学校内部没有统一的规划统筹部门,造成了各个师德责任主体各自经营,对师德建设工作存在交叉也存在空白,难以统一战线,齐心协力,无法将外生作用转化为内生动力,不能通过责任主体的统一规划管理推动青年教师自觉意识的形成。(六)缺乏长效机制。正如每一个公民都需要有法律的约束一样,每一名青年教师都需要职业道德相关规定约束自己的行为,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可以遏制高校青年教师失范现象,目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还需继续完善,需要各级相关部门共同努力,这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随时代的发展要不断完善。
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主要策略
(一)加强师德内化,强化师德修养。青年教师作为社会中知识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是师德践行的主体,应该具有独立的道德判断能力,做到“君子慎其独”。因此,提高师德主体自觉性,强化师德修养十分重要。为了实现师德内化青年教师首先应充分认识师德内涵,明确教师的主体责任,充分学习师德规范的相关规定。其次,青年教师要坚定师德信念,在教师践行师德行为的过程中,主观积极的情感认可可以增强践行师德的主观积极性,对师德规范矢志不移的维护和坚定将保证师德践行的长久稳定。最后,学校及相关部门也应该积极的鼓励青年教师,运用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完善师德建设评优制度,在青年教师中评选师德建设优秀教师,在职称评审、岗位聘用上将师德看做重要条件,在良好的激励制度下可以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对师德建设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二)培养仁爱之心,倡导人文精神。“爱人者,人恒爱之”,青年教师应该把仁爱作为教育的主题,在从事教育事业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老师的爱,既包括爱岗位、爱学生,也包括爱一切美好的事物”,为此,要引导青年教师认识到当老师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培养祖国未来一代的光荣职业。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真挚的师生情感倾注于每个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发自内心的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持有“仁爱之心”外,还要倡导人文精神,提升价值信仰,教师的主要目的是教育而不是牟利,这不仅需要青年教师自我约束,更需要整个社会积极倡导人文精神,使教育事业更加“纯净”。高等学校的又一重要社会责任就是文化传承,服务社会,高校应该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道德氛围,促使广大青年教师树立更崇高的人生理想,青年教师不应该只关注眼前的个人利益,更应该把培养优秀的人才作为自己最大的追求,在自我约束、环境约束和文化约束的共同作用下进行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工作。(三)明确责任主体、构建长效机制。为了高校青年教师全面践行和发扬师德,在教育过程中不出现“失范”行为,外在的制度性约束必不可少。首先,提高违背师德行为的惩罚力度可以促使青年教师更加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对于那些违背教师行为规范的教师坚决严肃处理,提高违背师德行为的惩处力度,在外在约束下提高高校青年教师遵守师德的自觉性。其次,对师德的考核要科学、公平、公开,凡是有违背师德的行为坚决杜绝。最后,在高校中应该明确师德建设和监督的责任主体,不能“有事”无人管无人问,领导推脱,责任人不明的情况。
五、结束语
高校青年教师是我国教育事业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师德建设是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的关键环节,广大高校青年应该积极进行自我提高、自我约束,做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作者:赵雨思 单位: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办公室
- 上一篇:医院药学服务影响因素与对策
- 下一篇:学前教育中专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