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
时间:2022-06-12 08:55:32
导语:民族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以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为着眼点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坚持理想信念上下功夫等要求,教师要做“四有”好老师,做好学生“引路人”。对学生的教育、教师的引导都强调“理想信念是根本”。因此,学校应该以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为着眼点,引导青年思政教师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一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按照青海省委[2011]30号,明确规定了要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在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领导作用,按照文件要求党组织书记、学校党委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全力负责全校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工作,并负责总体的规划、协调和评估等具体工作。将思政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纳入党总支工作考核,调整党总支在加强思政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工作的考核权重。二是建设高素质党务工作队伍。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首先要有明确的政治立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自觉接受党性教育。建议提高学校思政工作者党员比例,在选任党务工作者、辅导员、班主任时,将政治面貌纳入选任条件;同时注重对思政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训,提升思政工作者综合素质。三是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在教学规范、制度导向和评价考核等方面对青年思政教师进行正面的激励。(例如青海省教育厅开展“优秀思政课教师、优秀辅导员”表彰等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各项工作的融入。
二、以激发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内生动力为着重点
青年思政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内在认同感,提高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自主意识,从而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践行马克思主义。一追寻时代之基。立足时代背景,要让我们的各位教师明确认识到,当今中国之所以取得如此伟大的历史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结果,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在中国的实践中得到了发展和丰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二探索理论之源。强化思想引领,结合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论述、新要求的学习和贯彻,提出学习研究提出的关于加强学校党建的重要论述、关于教师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是开展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强大动力和丰富资源。三聚焦实践之要。我们要有充分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应鼓励党员教师在面对新的社会问题时,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对质疑采取宽容的态度,并以更高的层次和觉悟去解答质疑。
三、以优化信仰教育传播方式方法为着力点
一是注重示范引领。学校应该注重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要积极开展如通过多媒体介绍先进党员事迹、开展“名师大讲堂”、进行“四有”好老师讨论等等活动。同时,学校可以邀请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学者来校开展讲座,从而深化青年思政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二是力争创新方式。学校要积极建设信息化教育平台,建设网站、微博、微信、抖音、手机小程序(例如“青年大学习”)等平台,设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专题栏目,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同时,学校要重视新媒体的作用,可以通过在线留言、知识竞答、分享学习心得等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从而增强青年思政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性和时效性。三是加强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理论结合实践,要紧贴教师工作、生活,从大处着眼,从实处着手,培养教师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学校要根据青年思政教师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长效机制。中小学青年思政教师主流信仰依然是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充满信心,不过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教育部门及学校党建部门的高度重视,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激发教师自觉追求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在动力,同时,教师个人也要提升认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
[2]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J].青海教育,2012(5):6-9.
作者:逯亚萍 单位:青海省团校
- 上一篇:学校管理对青年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 下一篇:国际货代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