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课与比赛课青年教师成长策略
时间:2022-05-13 10:48:39
导语:常态课与比赛课青年教师成长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常态课是教师的训练场,教得彻底、不肤浅、不铺张;比赛课是教师的擂台,上得生动、有新意、有特色。青年教师力求从课堂的“自为”到“自在”的提升,从教学的“隔离化思维”向“交互式思维”的转变,通过上常态课与比赛课这两条有益的途径,为青年教师能力培养与职业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常态课;比赛课;青年教师成长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育是专业化的活动,教学是更复杂的工程,教师在课堂中的任务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是要面对:多维的工作任务、同时发生的课堂问题、刻不容缓的问题反馈、事件发生的不可预测性、活动的公开性和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对教学的制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决定学生知识习得效率和专业素养的未来发展,所以师资队伍质量是学校教学把控的第一要关,青年教师更是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
一、青年教师上常态课与比赛课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师资格证制度的规范,入职前都有专业化的理论学习与考试,但缺乏实际带班教学经验。同时,身处复杂多变的真实课堂教学中,青年教师也会产生众多困难和疑惑。因此,加强对常态课与比赛课的研究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1.青年教师上常态课的问题。所谓常态课是指:“按照教学计划仅仅面对学生所进行的教学”。上好常态课是对青年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关键能力的核心。教育是一门遗憾艺术,在瞬息多变的真实课堂中教学对任何教师而言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对缺少教学理论实操和教学经验实战的青年教师更是不容易:一是课堂教学能力问题,教学技巧生硬,方法死板;二是专业知识素养问题,备课不足以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三是有效沟通问题,与学生没有相处经验,不知如何有效的管理学生。2.青年教师上比赛课的问题。裴娣娜教授指出公开课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20世纪80年代初公开课走入中小学,成为了中小学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研究的一种观摩、交流形式。比赛课是对公开课进化的一个分支课堂,是对各级各类教学比赛的统称。比赛课以打造名师新秀著称,在涅槃的过程中,青年教师遇到的困难有:一是教学设计能力问题,知识点的精选、教学技巧的包装和上下文内容的组织失当;二是课堂管理能力问题,经验不足导致时间把握和临场控制难以随机应变;三是创新力问题,怯于突破已有的教学模式,课程讲学无新意不能博得评委青睐。
二、青年教师上常态课与比赛课产生问题的原因
师资队伍是评价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关键,青年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力军,课堂教学能力会很大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发展。1.青年教师上常态课产生问题的原因。(1)课堂教学能力滞后。教师行业排资论辈的思维固化成型,老教师有年长的教龄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大多青年教师对前辈怀着敬佩之心,将其标榜成楷模去学习,因而,青年教师的授课风格和方式也深受影响。如此,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不懂得灵活地对前辈的课堂教学方法取其精华,祛其糟粕,“我宁可亦步亦趋地遵循旧有的教育方法,也不愿将更好的办法折中一半再采用。”这种心理是绝大多数青年教师态度的反射,他们害怕与其尝试改进后出错,还不如循规蹈矩的好。(2)专业知识素养欠缺。青年教师可以真实地站上讲台,但不一定能够真正地站稳讲台,甚至有课堂上回答不了学生突然提问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他们的专业知识理念还停留在校园生活的磁场,自身知识理念的维度有局限,囿于他们认为只要上好书本知识,满足教学大纲要求就能合格。“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书本不等同真知,学生获得的知识是习于教师的知识,是在其长期引导下产能质变的过程。青年教师备课若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会直接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打击其学科专业自信与职业发展自觉,损害自身的职场发展前景,严重者更危害着整个学校教学质量,使学校教学目标的达成止步于理想的蓝图。(3)有效沟通效率不高。青年教师由于教龄这样的客观原因,显得在学生眼中缺少公信度,他们往往对待学生很严厉,借此在学生心里树立威严的“领导地位”。青年教师被框于自我既定的“严师”角色和地位中,教学中对学生缺乏耐烦地倾听,对需求不能及时给予反馈,缺少与学生相处经验的他们多会喝声斥责学生的“捣乱行为”,而不是从正面引导和管理学生。常态课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学生长期体会不到任课教师的关注,会刺激学生学习的逆反心理,激发学生青春期的叛逆情绪,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最终也会对青年教师的成长产生影响。2.青年教师上比赛课产生问题的原因。(1)教学设计能力欠佳。“在确定教学目标和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水平之后,接下来就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教学,进而实现教学目标。”比赛课的教学设计是有别于常态课的,青年教师因同课异构教学经验的不足,缺少在比赛课的课堂中那种运筹帷幄的能力,所以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上有失偏颇,教学设计在知识点的精选、教学技巧的包装和上下文内容的组织会有失当。(2)课堂管理能力有限。比赛课与常态课不同的是,常态课一课时上不完的内容,下节课再给学生接着补充完善,而比赛课不仅授课时间有严格限制,而且要求知识点上得干净利索,内容简短精炼。青年教师缺乏参赛经验难免能瞻前顾后,对全程时间把控不到位;同时,青年教师与业内资深“大佬”同台竞技,赛场心理素质建设薄弱,应赛能力不强,课堂管理能力有限,面对比赛的临时控场能力难以随机应变;此外,青年教师初出茅庐,一心希望崭露头角,功利心太重而忽视过程,赛场上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3)创新力不强。在传统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可以概括为“三中心式”,即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展开教学;“三转式”,即教师围着书本转,学生围着教师转,师生围着分数转。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在基本程序上的表现是:先教后学,先讲后练,以教论学,学服从于教,师讲生听,师写生抄。青年教师受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束缚,认为教学是一门严谨且严肃的专业化活动,教师作为课程活动中的引领者,更是应有敬畏教育的态度自觉。因而青年教师在上比赛课时,不能适应赛场上以竞技为目的的环境,没能调控参赛者的角色转变,操着稳重求胜的心,上着因循守旧的课,怯于创新地突破已有教学模式,课程讲学没有新意和特色,难以博得专家评委青睐。
三、上常态课与比赛课对青年教师成长提升的策略
常态课是学校开展教学课程的基础,是学生进行日常学习的方式,是青年教师的职场必经之路,是奠定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基石,依靠它深化专业理论知识、积攒教学实践经验。比赛课是学校发展教学课程的手段,是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的契机,是青年教师难能可贵的职场历练,是辅助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培养的加速器,依靠它强化教学技能,丰富课堂实操。1.青年教师上常态课提升的策略。(1)提升课堂教学的引动力。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主要有讲演法、提问法和讨论法等,这些方法是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基本教学形式。为提升课堂质量促进教学发展价值,学校领导需革新发展思路,拆掉教学模式被“批量生产”思维的墙,认识到观念是行动的“引擎”,是提升课堂教学的引动力,以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有意识地培养青年教师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前驱思想。除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以外,心理学家在有关的学习理论基础上又发展出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包括发现学习、掌握学习、程序教学及合作学习等。这些方法为广大青年教师在课堂实践中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选择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2)增强专业知识素养的促动力。掌握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智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教师的教育机智、教育理论、知识学养、教学风格、情感和价值观等都引导且影响着教学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率。为学校教学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学校应从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两方面携手并进来展开对青年教师专业知识成长的培养。一方面唤醒青年教师学习专业知识的意识觉醒,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鼓励青年教师积极进修学习、名师前辈指导学习、各校互换交流学习等,促进青年教师关注教学能力提升,专注理论知识的进步,激发青年教师自身的不懈追求才是内在动力持续运作的“精神支柱”。另一方面完善学校教师考评制度,增加专业知识在考核指标的比重,加重考核奖励机制比例,鼓吹上行下效专业学习求发展的优良风气,引导和培养学校领导、专家教授、名师特教、青年教师等全员寻求发展的积极愿望,使合理的考评机制产生外在动力,起着监督和调控的“灯塔作用”。(3)加强实效沟通的转动力。研究表明,言语行为是课堂中最主要的教学行为,包括主动的讲话和对学生的反应,占所有教学行为的80%左右。传播学的研究表明:在人们面对面交流中,35%的信息通过言语行为传播,65%的信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播,教学过程不是人与人之间的随意交往,教师总是力求使学生掌握讲授的知识和传播的内容,教师的言语行为质量决定着学生的知识习得成就。虽然教学是师生双向沟通,但在课堂中,更多的是教师主动传递与学生被动接受的沟通关系,所以教师的课堂沟通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有效完成的重要标准。青年教师可以不断通过自身授课或旁听其他教师的课程来增加与学生相处的机会,观察、发现、记录学生的学习、言语、反应、情绪、表情等行为习惯,不断地积累、总结、反思与学生的相处经验,以此使师生沟通得以双向转动,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沟通能力,优化与学生在课堂交流中的反应能力。2.青年教师上比赛课提升的策略。(1)推进教学设计能力的引导力。在做好常态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的基础上,比赛课的教学设计更侧重于精要的知识点节选、课堂教学技巧的包装和上下文内容的如何连贯的接洽,哪怕名师特教上比赛课都会精心准备,对青年教师更是不小的挑战。为更好地推进比赛课高强度、高难度的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在学校建平台教学得发展的引导下,开展示范课借鉴、优质课展评、观摩课学习、公开课搓技的一系列真实的教学实践学习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先旁听再参与后模仿最后学以致用,从这些专家教授、名师特教的公开课中汲取精华,积累各家教学设计经验,为自身日后上比赛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2)增加课堂管理能力的促导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教”的任务,还有“管”的任务,与常态课中学生的课堂纪律管理和学习的课程内容管理不同,比赛课在特殊的教学环境中,更考验教师现场课堂整体的调控能力:关注教师分秒切合的时间把控能力、观察教师细微的心理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课堂情绪效果、关心临场实际讲演能力的综合课堂展现等。为更好地增加青年教师比赛课的课堂管理能力,学校应积极开展“以赛促教,全面提高”的校内赛课活动,让青年教师在所处单位“参加比赛”经常化,“课堂管理交流”经验化,“教育科研”习惯化,“理论学习”自觉化,“反思总结”制度化。让青年教师在熟悉的教学环境中不断打磨与成长,理论得升华,实操出真知,不断强化心理应赛素质以应对日后陌生赛场环境出现的授课问题。(3)携领创新力的向导力。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这一重要论断,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在实践中的重要经验总结,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携领教育改革创新是时展的向导力,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比赛课是所有课程的“顶层设计”,具有更高的历史站位、更广阔的教育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赛课讲学的创新有更高要求也是顺应教育时展的主题。教育改革从学校基层抓起,教学创新从青年教师抓起,为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学校应健全青年教师职后培训制度,专注培养青年教师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教育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等。在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创新“指挥棒”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让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知识身临青年教师的生活、工作、学习中,使其耳濡目染的感受、接受并传授教育创新。常态课是学校教育的整体推进,呈现一流课程效果,二流讲学、三流设计,青年教师在上常态课的过程中培养专业素养,提升教学知识水平;比赛课是课堂教学的试点先行,呈现一流包装、二流设计、三流课程效果,青年教师在比赛课的锤炼下,可以打磨专业教学技能,增强课堂控场心理素质。青年教师从常态课讲台上积累经验升华,从比赛课擂台中积攒精华回归,青年教师的教学课程共同为学生的学习结果服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材制宜、因需制宜、因人制宜地考虑裁定,以求教学相长,创造高效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学习效率。
作者:但林糠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 上一篇:职业素养德育模式探究
- 下一篇:青年教师成长困境与提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