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思考

时间:2022-03-18 09:14:39

导语: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思考

【摘要】构建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是对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的主动回应,也是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本身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通过实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思想引领工程”“师德提升工程”“接班人培养工程”“成长助推工程”“实践锻炼工程”“文化引领工程”,引导青年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为构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时期;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

青年教师群体是国家实现科教振兴、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中坚力量。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突出师德。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1]这为加强新时期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谋划了顶层设计、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遵循原则。基于此,文章初步探讨了高校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的应用实践,即实施“思想引领工程”“师德提升工程”“接班人培养工程”“成长助推工程”“实践锻炼工程”“文化引领工程”,以此推进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进而为有效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思路。

一、加强理论武装,实施“思想引领工程”

提出:“广大教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之中。”[2]加强理论武装是引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实施“思想引领工程”,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去武装青年教师的头脑,始终如一地在青年教师中开展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利用榜样的力量和高尚师德感召学生、教育学生。1.面向青年教师的宣讲制度。高校应结合国内外形势、热点问题和学校重要政策,发挥党校、校党建研究会、思政研究会等机构的组织优势,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部、青年学者协会的学术优势,契合青年教师关注点,邀请专家学者和部门负责人进行理论宣讲和政策解读。2.青年教师思想状况调查分析。高校青年教师与大学生年龄相近、认知点趋近,对大学生的道德修为影响更加直接、品格塑造作用更加凸显。因此,高校认真地对青年教师的身心特点和现实需要加以调查分析,显得尤为重要。从入职起,高校应建立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档案并予以跟踪指导,精准把握其思想动态,及时处理和化解新情况、新问题,每年做好青年教师思想状况摸排调研和研判工作。3.青年教师“微育人”阵地建设。高校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立德树人指导,应“贯彻人的精神世界只能通过影响来改变,而不能被他人所改变”的理念[3]。新媒体语境下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牢牢抓住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主导权,创新话语表达方式。一是高校应为青年教师的“微育人”教育活动预设学习目的,引导青年教师增强“四个意识”;二是高校要凭借新媒体平台引导青年教师的发展需要,引导青年教师坚定“四个自信”;三是高校应全程“浸润式”指导网络交互的育人全过程,引导青年教师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四是高校要推出一批让人称道、展现青年教师时代风貌的“微育人”好作品。

二、强化师德培养,实施“师德提升工程”

根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新特点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4]。1.健全师德师风规章制度。一是探索构建由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教师、学生和社会评价共同参与的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生态体系,形成统一领导、分工明确、协调一致的工作局面。二是突出师德师风的制度建构。高校要在创新实践中深化对师德师风问题溯源、师德师风评议督导、新教师入校宣誓等制度建构的认识。三是强化师德师风的机制形成。高校通过强化对师德师风考核机制、惩处机制、表彰评优机制等,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监管和评优机制的有效性。2.强化师德师风政策导向。高校应将严守职业道德与扎实履行岗位职责结合起来,逐步渗透到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教职工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等各个环节,将考核结果作为青年教师今后职务任免、职称晋升、岗位应聘、评优选先、派出进修等方面的借鉴依据。对教师职业道德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实行“一票否决制”。3.加强师德师风学习教育。针对青年教师特别是新入职教师,高校要聚焦现实问题,结合重大节庆日,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专题讲座、校园论坛、演讲比赛、师德分享会等教育活动,系统推进“青年教师认同─教育认同─价值认同”协同机制;通过提升青年教师对学校的情感认同,提升青年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认同以及价值理念的认同,最终增强青年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认知深度和情感温度。4.激励榜样示范。“教师发展,师德为要”。高校要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下的相关职能部门诸如宣传部、教务处、人事处、工会、共青团等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局面,围绕立德树人形成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合力;精心组织开展师德青年标兵、优秀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我最喜爱的老师”等评选活动,发挥师德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打牢组织基础,实施“接班人培养工程”

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5]1.青年教师党员发展质量把关。高校应把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留学归国教师作为发展党员的重点人群,并邀请党性观念强、业务水平高、有影响力的党员专家教授和党员领导干部参与培养青年教师党员工作。同时,高校应建立健全符合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和青年教师成长特点的用人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优秀青年教师纳入学科领军人才和后备干部培养体系。2.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有序。一是明确党的工作到支部的导向。高校要注重把青年教师党员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在支部,把对青年教师党员教育、培养学习和监督批评等落实在支部,把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落实在支部,使党支部成为教育管理监督的战斗堡垒。二是党课教育主渠道发挥。高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党课教育培训计划,每年开展青年教师党员、教职工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不断增强青年教师党员党性修养和教职工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能力。三是青年教师党员评选表彰。高校应结合七一建军节、五一劳动节、教师节等重大特定节日,以激励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即广大青年教师党员的发展为出发点,开展青年教师党员评优评奖工作;高校通过树立典型和标杆,使每个青年教师党员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做推动教育事业创新发展的实践者。3.青年教师党内民主建设推进。高校应发扬我党的优良作风,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活动,提高青年教师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在96干部考察中听取青年教师党员代表意见,在学校党代会、教代会中保证有一定比例青年教师党员代表;在有条件的基层党委试点设立青年教师党支部或党小组,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

四、解决实际问题,实施“成长助推工程”

1.教学科研关怀帮扶指导。一是注重教学科研能力培育,提升服务理念。青年教师参与教学科研,不仅是教师自我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学校管理部门要以人为本,大力培养具有一流教学科研潜力的青年教师,对其教学科研工作和日常生活给予指导和关怀。高校要为优秀青年教师提供讲学访学、合作研究、研修、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等机会和服务,构建全程化、常态化的服务配套保障。二是发挥教学科研团队优势,健全激励机制。高校要建立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并紧紧围绕时代需要与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加入。高校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师教学科研奖励制度和考核制度,激励青年教师积极投入教学科研工作。三是拓宽教学科研申报通道,提高创新能力。高校要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和扶持力度,引导青年教师积极申报国家、教育部、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并划拨必要的专项经费用于帮扶;在申报过程要打破职称、年限等限制,摆脱传统按资排辈的僵化机制束缚,使具有较高教学科研业务水平的青年教师实现价值认同。2.职称评审薪酬分配改革。一是改进职称评审机制。高校要充分体现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取向,顺应青年教师本体得到自由全面发展;围绕青年教师的发展潜质和整体表现,从制度层面文件,促使具有学术水平和教学科研业绩的年轻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脱颖而出。二是健全薪酬分配制度。高校要加快推进内部薪酬分配改革和管理工作,建立更为科学合理、有利于稳定青年教师队伍的分配机制,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收入水平,这是激励青年教师为“双一流”建设做贡献的物质保障。三是强化监管优化服务。高校要加强对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事件的监管,做好问题解决和矛盾化解的协调与指导工作,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在事前决策过程中,高校要确保青年教师具有一定的话语权,使得青年教师能够借助诸如党代会、教代会、工会等综合平台表达利益诉求,“形成听证、仲裁、质询、弹劾罢免或帮扶等制度”[6]。3.解决教师发展需要困难。一是建立青年教师工作部门。高校应围绕青年教师发展需要,在规划职业生涯、提高教学能力、推进学术创新、保障身心健康等方面提供切实的指导和帮助。二是建立健全教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高校通过校领导接待日、名师座谈交流、教师发展调查研究、走访慰问等形式,精准掌握青年教师思想动态,畅通沟通渠道;在出台重大政策措施前,要通过学校党代会、教代会等形式广泛征求青年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三是解决青年教师生活困难。高校青年教师住房、子女入托上学问题是民心所系、校之根本,也是稳定教师队伍、延揽高水平人才、推动“双一流”建设等的关键。高校要统筹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资源,有效解决青年教师生活困难,稳定青年教师队伍。

五、拓展工作途径,实施“实践锻炼工程”

1.青年教师社会实践。高校应巩固和整合现有工作渠道,每年组织青年教师赴国防骨干企业、科研基地、革命老区、基层社区等开展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劳作生产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青年教师认识国情、社情、民情和服务社会的能力。2.青年教师志愿服务。高校应树立青年教师志愿服务典型和榜样,凸显进德修业的价值引领,强化志愿服务载体的思想渗透,引导青年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党员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和校园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诸如文化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兼任班导师、社团指导老师。3.青年教师挂职锻炼。作为高校教师的主体,青年教师缺乏实践技能。高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青年教师参加校内轮岗、校外挂职锻炼,这是提升青年教师职业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青年教师通过挂职锻炼,能够增加多岗位工作经验,拓宽工作视野,丰富实践经验,提升协调处理实际问题的行动力;同时,促进政产学研深度结合,也加速了科技成果创新及转化。

六、加强文化认同,实施“文化引领工程”

1.打造思想文化舆论引领阵地。高校应打造一批特色新颖的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青年学者大讲堂、青年学者读书联盟等学术品牌活动,并加以制度规范。“引导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增强定力,祛除杂念,自觉生成与主流意识形态一致的思想观点。”[7]高校应强化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主导权,不断丰富学术团体的内涵建设和载体创新,使之成为青年教师的学术园地和精神家园。2.探索校友教育实践制度。高校应利用好校友这笔“宝贵财富”,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诸如邀请著名校友来校分享学习和工作心得体会,特聘知名院士、长江学者、杰青优青和教学名师等作为青年教师的“立德导员”,对校友进行人物专访并征集“我与母校的故事”,让青年教师真正感受到榜样的引领作用。

新时期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和关联性的实践活动,青年教师“从对思想政治教育传递内容的认知、认同、内化直至转化为行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8]。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中,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最终要实现受教育者(青年教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转化为坚定的创造力、发展力和行动力,为大学“立德树人”服务理念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946/fj_2018/201801/t20180131_326148.html.

[2].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90.

[3]唐琳.高校“微德育”新方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7(46):46-47.

[4][5]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6]张明平.自媒体语境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7(24):50-51.

[7]朱光好,闫东.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研究———以北京市高校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5(6):74-77.

[8]林洁.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结构形态[J].江苏高教,2017(10):83-88.

作者:曹元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