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院校青年教师心理矛盾与解决方案

时间:2022-03-27 09:58:26

导语:民办院校青年教师心理矛盾与解决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办院校青年教师心理矛盾与解决方案

对陕西民办院校来说当务之急是通过对青年教师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建设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的绿色屏障,以达到强化他们归属感的目的,才是重中之重。自1978年以来,我国民办院校开始生根发芽,并且在质量上可谓节节高升。因此,陕西省也不例外,加上陕西院校的“升级潮”高温不退,大家一致往综合性发展方向努力,这无异于千城一面。国家望加强一些举措来促进少数公办和全部民办高校朝“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变,以解决“就业难”“技工荒”的问题。2015年陕西“转型”民办高校有21所,“纯民办高校”占42.86%,独立学院占57.14%。毫无疑问,“应用型”办学理念是陕西民办的必经之路。它的转型将从两个方面谈起,一是学校专业要向“市场需求”靠拢,二是人才培养要跟“市场经济”齐步。于是陕西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烦恼随之而来。

一、转型期青年教师的心理冲突

一般说来,生活难免会给每个人带来心理上的冲突,尤其是志向远大之人。勒温和米勒认为这是心理不平衡造成的,按其形式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双趋、双避、趋避以及双重趋避。就陕西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来分别说明。

(一)双趋冲突举要

1、教学与科研的双趋冲突。陕西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往往一心多用,在任职期间同时也在另谋高就,这是因为他们大多缺乏归属感。时间和精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限的,对陕西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更是如此。且不说一些常规性工作,光是每学期的课时就必须足额完成200课时,所以他们普遍工作压力很大。除此之外还有规定的科研任务,这样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也不足为怪。

2、晋升职称和成为“双师型”的双趋冲突。高学历、高地位、高报酬是每个青年教师所希望的。况且唯有提高学历和职称层次才更有把握免受“出局”。由于其教学经验不足,加上急需解决的许许多多新问题,还有繁重的工作任务,在科研的道路上,他们唯有望而却步。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公众对大学老师也是同步期待,这不仅给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带来了影响而且对其课余时间的安排也不利。一些青年教师已经产生了心理矛盾,学校还提出过分的要求,难免有点强人所难了。拿晋升职称来讲,副教授、教授在青年教师看来比“双师”更现实更重要。但是按照国家政策的要求,他们随时有可能失业由于没有成为“双师型”教师。

3、物质待遇和精神追求的双趋冲突。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丰厚的物质报酬来改善家庭条件。从这个方面考虑,他们远不如一些作为兼职教师的专家教授,可是专家教授又严重影响民办高校教学工作,主要是因为其把主业和家庭放在第一位。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经常是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对此,他们则只能靠加倍付出换取“超课时”等物质回报,这样会让青年教师更加难以接受,甚至会患上轻度抑郁。有些青年教师则把更多精力放在自己身上用来提高自己而不是耗费在学生身上,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质量真是令人不敢恭维。据调查,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是思想先进的,最起码是合格的。他们的心理不平衡源于和专家教授同等的贡献但却不同等的报酬。

(二)双避冲突举要

1、对学生的掌控。对于自己的学生,陕西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可谓一言难尽。民办高校的师生关系像极了服务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学生家长的一味偏袒,外加部分学校视学生为父母视教师为公仆的地步,无异给教师带去心理压力。倘若被学生举报,即便无事也惹得一身骚。如果因此对学生置之不顾又会影响教学工作。此种情况下,青年教师没有一丝成就感,也很难看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2、对领导的拿捏。陕西民办高校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外行管内行的现象。这是因为许多高校是私人筹资或是家族式创办,一些领导没有受到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对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也知之甚少。更有甚者竟拿管理企业的办法来管理学校,连教师的业余时间都不放过。有些个创办者毫无疑问成为大家心中的“土皇上”,施行“考核淘汰制度”,导致青年教师成为学校真正的雇佣,对学校彻底失去了信心。面对危机四伏的工作环境,青年教师的消极心态迎刃而解了。尽管对学校对老师都不是聪明之举,但是开会睡觉、监考玩手机的风气仍然畅行。

3、对工作的权衡。跟老教师相比,陕西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一是高校实行的“聘任制度”和严格的“考核淘汰制度”;二是资历和职称决定着工资报酬。青年教师对工作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克服其短板,缓解工作上的巨大压力。身为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日常工作就够他们忙活的,何况还有备课。然而打击青年教师的远不止这些。高强度的工作,入不敷出的报酬,飘摇不定的社会保障,甚至随时被解聘的危险……如此看来,他们哪有心思专心工作,以不变应万变的道理在他们身上实在难以实现,他们只有也必须随时随刻做好准备应对变化才是王道,这样离职、跳槽的现象也就无需多言了。

(三)趋避冲突举要

1、对教师身份的趋避冲突。任人唯亲在陕西部分民办高校仍旧是显而易见。不仅如此,教学环境差、人事管理乱,也无形中加速了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离开是肯定的,只是时间的问题。据悉,一部分青年教师还没有离开所在的民办高校是因为他们还不够强大。所以,他们并不会为了“民办高校教师”这个头衔感到骄傲,却会为了“高校教师”这样的称呼感到自豪。他们更愿意隐藏自己的真实情况,粉饰自己的尴尬处境也要维护自己的高校教师形象。

2、对工作任务的趋避冲突。适者生存,优胜劣汰。面对学校安排的工作任务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为了自己未来都会不遗余力的做完美。科学合理的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对青年教师来说是较为公平的,特别是“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能够一定程度上满足其生活需求。这是因为物质报酬关乎他们的个人价值和社会地位,同时也标志着生活水平的高低。可也保不齐会有差池,拿监考来讲,青年教师的监考任务来学校承接的各类考试外加每学期的期末考试,那么势必加重监考任务。学校总是乐意出最少的钱得到最优的量,对监考也是如此。校内监考一场在20元左右,监考费非常低,可是人家要求高呀。此种情况下,周末休息日被泡汤,而他们又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避免被出局。这使得青年教师的满意度降到了零点。

3、对同事友谊的趋避冲突。关于人际关系,在陕西民办高校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敏感。他们一边希望结成同盟在紧要关头可以起到作用,一边又因为工作无保障,同事之间的竞争从而互相存在不信任,这在青年教师看来已是家常便饭。付出总会有回报的,但不一定就能有好的回报。“考核淘汰制度”的强压之下,人人都希望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生怕最坏的结果出现在自己身上。由此可见,位于矛盾之中的青年教师往往深陷孤独境地。

(四)双重趋避冲突举要

1、对于理论教学的双重趋避。高校的组织结构多为“松散式”,这在本质上与小学、初中、高中不同。高校老师的工作因为其分工不同具有可分离性,但在责任的性质上却与中小学老师毫无异样。所以,中小学教育适合的集中理论教学课堂模式并不适合高校教育。相对而言,民办高校学生的应试能力较差,因而聪明的洗澡则是培养其动作技能。一个教师同时面对几十号学生在陕西民办高校不足为怪,“小班教学”几乎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可谓难上加难。而理论教学则相对轻松,一则应试教育的考核模式没有改变,再则部分学生抱有较高的理想和追求,青年教师在心理上对理论教学便产生了既趋且避的双重趋避冲突。

2、对于“应用型”的双重趋避。民办高校的学生通常是应试能力缺乏的学生,他们的性格变化多端且具有叛逆性,这给教师的管理工作增添了不少烦恼。尽管如此,陕西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大多还是力争寻求改变的,毕竟他们希望成为最杰出的教育工作者。可是教育这种事并非立竿见影,眼下的社会无论什么都在追寻“快”,“应用型”则偏偏给人一种错觉,部分青年教师却难以随波逐流。“难道现在上大学就是为了找工作赚钱吗?如果这样,不上大学也能赚钱”,有青年教师曾这样感叹。综上,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心理上存在着既趋且避的双重趋避冲突是根于对“应用型”和对理论型教学一样的。

二、陕西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冲突的解决方案

不难发现,陕西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因其内在和外在因素影响,心理层面出现一些问题,假如及时采取一些措施,他们心理疾病则会得到有效解决。个人愚见,试从以下三点构建解决方案:一是建立高校与教师的心理契约,二是学校管理应该趋于人性化,三是青年教师要加强心理自我调适和自我保护教育。

(一)建立高校与教师的心理契约

青年教师对自己应履行的义务和拥有的权利在加入民办高校时就不言而喻,这就好像一张隐形契约,牵动着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利益。实际上,这种契约在本质上是重视双向期望的内在要求。心理学家提出的“心理契约”表明,员工与组织之间实际上签了两份契约。一份是书面说明一份是隐形契约。雇员对工作的态度则取决于隐形契约。由“心理契约”可知,雇员要想实现自身价值需得到高薪资高职位和高认可。正所谓,员工精神需求大于物质需求。当地教育理论也强调精神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发展的需求、得到尊重的需求等物质以外的需求。所以,教育管理应把教师作为首屈一指的资源,努力发挥每一份光和热。心理契约表现在主观性、时代性和内隐性。主观性是指来自不同个体心理期望的影响;时代性是指不同时代不同要求;内隐性则指青年教师对学校有某些期望但不直接提出要求。此外,心理契约也会随着变化而变化,称之为其动态特征。心理契约对青年教师管理有三点作用。第一,依靠心理契约理论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用以提高青年教师的管理水平。以陕西为例,陕西民办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各种物质需求缺乏充分的了解,对教师的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其精神需求也早已抛到九霄云外。第二,通过心理契约调整民办高校和青年教师的关系,有利于民办高校管理制度的完善。心理契约侧重人的内心隐形的需求,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态度。陕西民办高校的确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可是也有欠缺,比如在民主性和科学性方面就不完善,况且在实践过程中也不难遭到破坏。第三,以心理契约为重可以节省学校管理成本,完善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效率,调动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也可以使青年教师找回自信找到归属感。

(二)学校管理应该趋于人性化

以前民办高校信奉的是任务中心型的学校管理模式,它是什么呢?说白了无非就是以任务为中心,较少关注或根本不关注教师个人的主观感觉、情感问题、意志和价值观取向。人性化管理则恰恰相反,它是指民办高校在管理过程中,注重关心“人”本身,也就是人的情绪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感受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从而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就青年教师心理矛盾的基本情况,陕西民办高校在管理上应该向人性化转变,向人性化发展,遂应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要培养青年教师健康的心理素质,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积极的危机干预,建立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在开拓新时期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陕西省民办高校尤为匮乏。想要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应当重视青年教师心理素质教育,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项有益身心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其次建立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以便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青年教师心理矛盾和危机感的目的。不仅仅是建立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档案,还要尽早形成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促成个体辅导与团体指导的相融合,一旦发现有心理矛盾的青年教师展开积极的危机干预,以免发生意外。

(三)青年教师要加强心理自我调适和自我保护教育

陕西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要加强自我心理调适,妥善选择适合自己的心理自我调适方法,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和适应,从而有效地排解心理冲突。通过加强自我保护教育,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办法是人格的健全,加强自我保护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青年教师首先要形成对学校集体、工作岗位的良性态度,这需要改变以前对职业认知的态度,要由此转变为对教育工作的事业认知。假如物质报酬是青年教师用以维持正常生活的基本保障,那么理想追求则成为强大持久的精神力量!陕西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应该以一颗赤子之心来激励自己兢兢业业履行岗位职责,把对教育的职业认定转向事业认定的新高度,以“干事业”的激情从事本职工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确立更高的精神境界和理想追求,才会有动力把精神力量发挥的淋漓尽致,创造出更高水平的工作业绩!

三、结语

综上,陕西民办高校谋求转型发展的同时,要把解决青年教师的心理矛盾放在首位,认真仔细研究青年教师心理冲突并拿出有效解决矛盾的方法,进一步完善以青年教师为主力的师资队伍建设,以满足日常教学与管理工作的需要。

作者:王艳雪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通识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