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的培养
时间:2022-00-00 12:00:00
导语:试论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的培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青年教师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事业的有生力量,但该群体优缺点并存。其缺点有多种表象,主要原因是缺乏职业认同感,解决职业认同缺失的对策,应从青年教师自身和职业环境两方面入手,完善青年教师的从业环境及个体自觉是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的基础,最终使其职业满意度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
关键词:高校教育;青年教师;职业认同
2013年5月4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教党[2013]12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更是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生力军。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教师群体的高度重视,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教育,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当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现状
一般而论,青年教师是指高校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后加入教师群体,其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事实上,青年教师刚走出校门,与学生接触较多,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更直接、更有效,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这是该群体特有的优势。但同时在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也令人忧虑。一些青年教师深受社会盛行的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影响,缺乏奉献精神,把等价交换运用到人际交往、教学工作中,只授业而忽略传道解惑,没有把教书育人看成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职业认同感缺失,害怕承担责任,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喜欢搁置问题或者推卸责任;只看重实际的利益,而忽视职业责任,没有把“教书育人”放在首要位置;在课堂上更没有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正确的行为去感染学生。“重科研、轻教学”是青年教师存在的另一大弊病,认为教学是本职工作,但科研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因此往往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或项目课题上,教学态度、备课均程度不同的存在问题。当然,所谓的重科研也是相对而言,还有部分青年教师在科研上重数量、轻质量,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是粗制滥造。[1]从心理学角度讲,存在极端心理,要么得过且过,要么自我要求过高。这都将严重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工作。一些教师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认识模糊,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认识不清,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有些青年教师为西方“绝对自由民主主义”所诱导,往往是人云亦云,甚至课堂大肆宣扬社会的阴暗面,发表言辞激烈错误的观点,误导学生,使得党和国家崇高的教育事业流于形式,甚至适得其反。这势必严重影响高校师资力量的整体储备,也影响了高校教师在社会群体中的形象,对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取向和职业行为是非常不利的。
二、影响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的原因
从自身个体层面看,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都具有独特性。不同的人格特征导致每个人在遇到困难和压力的时候,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方法都不尽相同,并且由于每个人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能力的不同,都会影响他们对职业认同的程度。从学校层面看,多数学校“重引进轻培养”,优先引进有海外经历青年教师,其次“985”、“211”高校,而对于本校青年教师则疏于培养,因为人才引进可立竿见影,青年教师培养往往充满变数,学校承担的风险较大,导致很多青年教师的身心都受到伤害,降低了职业认同度;另外,“重科研轻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大多数青年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的科研奖项要大于教学奖项,我国许多教学型院校逐渐转向教学与科研并重,教师的职称评定和业绩考核多以著作、课题及论文等硬性指标,而教学型的青年教师往往倍感压抑。体系运作多以科研为主,而青年教师多属弱势,此直接影响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最终影响他们的教学热情和职业认同。从社会层面看,社会对青年教师的期望值过高,处处以高校教师作为社会道德的标杆,导致青年教师的身心疲惫,压力过大。往往在社会活动中不能真实的展示自我,束手束脚,担心自身教师形象受到影响,从而降低了教师的职业认同度,感觉到教师职业的约束性,面对压力在自觉与不自觉中不愿意承受这种超负荷的人为干预。还有面对近年来高校教师出现的一些负面新闻,也严重影响了教师对职业认同的态度,这些因素都是导致职业认同降低的主要因素。
三、培养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的途径
那么,如何培育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须从个体自身、职业环境两方面入手。从个体自身层面看青年教师的职业责任是教书育人,同时,还是国家科研创新的主要力量。首先,进行深入的政治理论学习,让青年教师深刻的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从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来指导实际工作,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其次,培养教师工作热情,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坚定政治立场,做到全心全意的服务学生。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种学习交流活动。如先进教师表彰大会、社会楷模的演讲会等等。多听、多看、多了解先进教师的光荣事迹,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让榜样来影响青年教师,引导青年教师。高校青年教师年轻富有朝气,同大学生一样充满青春与活力,这使得青年教师有更天然的条件,能够更好的与学生沟通联系,而更重要的是青年教师不仅传播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关键的是在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最后,要持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多参与教学科研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活动,夯实自身教学科研水平。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内外兼修。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是青年教师组织认同、职业认同的先决条件。在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中更能激发一个人的工作热情,能使人创造更多的有效价值。建立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是职业认同的基础;融洽的人际关系是职业认同的有效保障;公正公平的职业道德评价机制是职业认同的根本。高校青年教师,尤其是八零后、九零后青年教师,渴望获得认可,渴望被尊重,同时也会有些极端言辞和行为,学校、社会更多应是包容、培养,而不是粗暴干涉,或放任自流,同时还应使其有自我展现的空间和机会。学校层面。制定有效的激励助长机制。首先,可以建立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机制,建立青年教师师德评比机制,建立“传帮带”的教学相长关系群体,帮助青年教师得到全面的提高;其次,满足青年教师合理的个人诉求。个人诉求的满足将影响教学效果,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得以提高的外在条件。提高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注重心理疏导,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心理问题,人只有在心理上得到满足,精神上给予支持,把内心的真实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得以实现,通过各种努力得到满足,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其它工作中去;有针对性的解决青年教师实际困难,为青年教师解决后顾之忧,使他们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最后,当今社会是人与人的共同协作关系,所以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搭建多种途径的交流平台,利于科研学习、学术沙龙、文体活动等增进同事之间的感情,让教师们全面的认识每个人。与同事相处还要注重真诚友善,做到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另外还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亦师亦友”,不能高高在上,要到学生中去,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多参加学生的活动,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建议。社会层面。降低社会对青年教师的期望值,减轻青年教师的压力。社会应给予青年教师一定的理解与支持,给予青年教师一定空间和时间来让他们成长、成熟起来。不能一味要求他们处处完美,给他们犯错改错的机会,给他们全面客观的评价,允许青年教师有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过程,尤其是青年教师社会阅历尚浅,在面对社会中出现的各种诱惑,应该多帮助他们认清是非,分辨真伪,让他们多参与社会活动,感受社会的多面性。一方面可以组织青年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多与社会接触;一方面建立互帮互助的教师群体,让资深的老教师带领年轻教,在生活中、工作中做他们的导师,帮助他们能够更好的完善自身。当然,青年教师可塑性较大,但随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逐渐扩大,其职业环境也有很大改善,教师满意度也在提高。有调查研究显示,高校青年教师整体满意度存在显著教龄差异。随着从教年限的增长,青年教师职业满意度呈上升态势,与教龄存在正相关关系。助教的职业满意度最低,副教授职业满意度最高。从整体来看,随着职称的提升,青年教师职业满意度也呈上升态势。因此,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与高校的各种激励制度与工作环境密切相关,完善从业环境及个体自觉是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的基础。
作者:蒋晶 单位:佳木斯大学
参考文献:
[1]孙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7,(6).
[2]王彦斌.西方组织认同感理论研究综述[J].思想战线,2006,(6).
[3]袭雅楠.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4]朱新秤,卓义周.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满意度调查:分析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5,(5).
[5]叶文梓.论教师的教育信仰[J].浙江社会科学,2004,(02).
[6]宋振美.师德建设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信仰与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0,(15).
[7]谭建平,陆祉亦.高校青年教师信仰危机及重建[J].云梦学刊,2010,(01).
[8]黄乾玉.论教师的教育信仰及教师的教育幸福[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9]高永丰.论现代高校教师职业信仰的缺失与重塑[J].商业经济,2013,(01).
- 上一篇:试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 下一篇:通识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