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研究

时间:2022-01-21 09:55:19

导语: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研究

摘要: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新常态下如果提升高校青年教师师风师德建设水平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高校要从全局上加以谋划,多管齐下,优化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素质,锤炼其业务操守,构建完备的师风师德评价、考核、激励和监督体系,切实解决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面临的发展问题,关心教师日常生活,引导青年教师师风师德和业务能力素质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步入新常态,国民经济增长回落但总体处在可控、相对平衡的运行区间,国内外政治环境亦表现的相对稳定。与此同时,在教育等民生领域,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一方面部分公办高校不断扩张,另一方面民办高校规模和数量也呈现较快幅度增长,由此青年教师群体在高校教师中的比重显著提高。这是一个占全国高校教师总数比重高达62%的群体,他(她)们年轻、富有活力、学历高、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更强,成为高等学校发展过程中必须倚靠的重要力量(网友们亦戏称这一群体为“青椒”)。然而这样一个群体大多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前期,也更多受到了各种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袭扰,能否增强这一群体的师德风尚和职业素养事关高等教学育人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大计,更是国家创新驱动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

一、新常态下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当前我国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整体是积极的,多数教工能脚踏实地、勤勉工作、教书育人,呈现了较高的精神境界。然而,不容忽视的情况是,部分青年教师的出格举动为这一群体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进而阻碍了高等学校育人素质的提升[1]。近年来,黑龙江女教师“粗口门”、中国政法大学“扬帆门”、武汉教师的“索贿改分门”等负面新闻屡见报端,引发了人们对青年教师师德的普遍注意和重视。结合既有的教学实践案例和系统解析,当前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三观定位不清,缺乏职业理想诉求

?职业理想是高校青年教师热衷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源泉,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工作主动性。然而,市场经济浪潮下,人们价值观念受到巨大冲击,个别青年教师崇尚物质,功利主义思想浓厚,影响了教师的职业理想诉求,具体表现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努力耕耘自家“责任田”,忽视了“公家地”,进而影响了教书育人质量。

(二)社会责任感弱化,诚信意识缺失

青年教师的学术风尚问题是教师师德中一个关键环节,事关整个职业队伍的诚信。然而,目前,我国部分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学术部严谨,浮躁、浮夸之风蔓延。更有不少青年教师在职称评聘当中,弄虚作假,谎报学历,剽窃他人成果,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三)为人师表意识不强,作风意识淡漠

教师要表里如一,率先垂范,立志为学生精神导师。但是,目前部分青年教师为人师表意识不强,表现为:作风散漫,随意破坏教学规定,造成严重的教学事故;举止不够文明,吸烟爆粗穿戴不整;不能引领导向,随意发表不当言论,更有个别青年教师生活作风不检点,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队伍的形象。

二、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剖析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存在问题是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也存在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具体来讲,有几下几点:

(一)青年教师主观教书育人的意识缺失

这是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出现的另一个主要原因[2]。目前,高校人才引进模式是:通过试讲和面试,青年教师只要符合学校的人才引进办法和学院所需,就可以办理入职手续,再经过一个为期10天左右的岗前培训就能走上岗位。殊不知,这样一群高学历的群体,虽然在专业素养上符合了用人单位的要求,但是也正是这样一个群体,都未经受过严格而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职业道德、政策法规等师风师德的教诲,这一方面成为一个注定的短板。入岗后,青年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教学和科研压力,以及繁重的家庭压力,精神和心理较为紧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教书育人的主动性。

(二)客观环境因素之市场化浪潮

随着市场化的全面推进,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涌入,本我主义、拜金思想等加剧冲击着传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素养,部分教师受此影响,职业精神缺乏,思想淡漠,不再安心于本质教书育人工作,崇尚追求物质、追求享乐。

(三)客观环境之师德建设机制不完善

在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环节,部分高校不重视教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教师引进和考核评价等各个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环节,学校相关部门更多情形下表现为:重专业素质考核,轻政治素养考察。虽然高校等以文件等形式对教师师德做出了一定规范,然而在具体时间中,这方面内容形同虚设,加剧了青年教师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了自身道德素养的长效建设,另外,在高校监管方面上讲,大部分高校缺乏系统的约束机制,师德评价无章可循、无法量化。

三、强化高校青年教师师风师德建设的相关启示

师德建设,不是一朝一日之功,除了强化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之外,制度建设和外部环境营造也至关重要。具体举措如下:

(一)狠抓青年教师自律建设,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永远是基础

高校青年教工只有强化自身教书育人的能动意识[3],进而在能在日常的教学和育人实践中不断加以充实,最终形成自我修养与师德同步完善的良性局面。高等学校可以采取诸如研讨会、说课竞赛、人文活动等实践教育活动,在具体的活动开展中逐步影响教师的主观意识,进而影响其职业诉求,也即崇高的师风师德。

(二)狠抓制度建设不动摇,这是规划化师德师风的重要标杆

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自我修正、螺旋式提升,进而能对师德师风建设发挥长效作用,这是至关重要的规范[4-5]。具体在操作上可以遵循如下程序:在教师招考过程中,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行将成为教师选用的核心标准;在日常考核过程中,师风师德建设也要成为考核的重要方面,在考核栏目中就此项赋予一定的权重;在职务晋升过程中,德行评价也要贯穿始终;在师德监督方面,要探索性赋予监督部门一票否决的权利,从制度面上推动青年教师将师风师德建设演化为自觉行动[6]。

(三)狠抓外部环境建设,构筑良好的师风师德建设大气候

优良的外部环境在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师风师德建设中发挥关键影响。其一,国家宏观层面上有着优良的师风师德建设传统,且当代高等教育主管部门也花费了较多的资源用于探索相关师风师德建设的规范[7];另外,一方面无论是高等学校还是教学基层单位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制定和积累了一系列正式或者非正式的规定和意见,有利于从正面上引导青年教师加强德行修养,争做党和人民的优秀教师。另外,鉴于多种思潮的涌入,必要的人文关怀也显得异常迫切,这将有效引导青年教师敢于面对挑战,坚定自身做人的可贵品质,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郭丽君,周清明.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1,01:65-69.

[2]魏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内外因分析研究[J].教育探索,2011,05:125-126.

[3]陈林元,张玉梅.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2:48-50.

[4]郭小平,齐畅.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教学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5,32:253-254.

作者:李平 丁玉梅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