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心理防御机制研究

时间:2022-08-20 03:39:52

导语:青年教师心理防御机制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青年教师心理防御机制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研究中的青年教师是指在高等学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年龄不超过35周岁(含35岁)的专业技术人员(含行政兼职人员)。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共选取黑龙江省本科院校青年在职教师212名,共发放问卷212份,回收筛选有效问卷194份,有效率为91.51%。

(二)研究工具。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中文版。该量表共4个因子24个条目。因子一为不成熟防御机制,包括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抱怨、幻想、分裂、退缩和躯体化8个条目;因子二为成熟防御机制,包括升华、压抑、幽默3条目;因子三为中间型防御机制,包括反作用形成、解除、制止、回避、理想化、假性利他、伴无能之全能、隔离、同一化、否认、交往倾向和期望13个条目;因子四为掩饰因子,反映被试对测验的掩饰程度。

二、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自我防御机制的整体情况。研究表明,高校青年教师更多地使用成熟型自我防御机制(5.74±1.29),其次使用的是中间型防御机制(4.78±0.93),最后才是不成熟型的自我防御机制(4.34±1.22)。掩饰因子得分很高,但低于成熟型自我防御机制(5.31±1.18)。

(二)高校青年教师自我防御机制的性别差异。针对不同性别高校青年教师的防御机制及所含各因子得分情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1)表明,高校青年男教师比女教师要倾向于成熟型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存在性别差异。

三、讨论

(一)高校青年教师自我防御机制的总体特点。研究发现,高校青年教师均普遍采用成熟的防御机制和中间型的防御机制,而较少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从得分情况来看,成熟型防御机制得分最高,其次是中间型防御机制,不成熟防御机制得分最低,这与卢宁(2006)、温丽娟(2011)、刘运合(2012)的研究结论相一致。研究中还发现,掩饰因子得分很高,虽低于成熟型自我防御机制,但超过了中间值,由于掩饰因子是一个效度量表,反映的是被试对测验的掩饰程度,得分越高掩饰性越低,说明高校青年教师的掩饰性比较低,所得数据可以较好地反映高校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

(二)高校青年教师自我防御机制的性别特点。本研究发现高校青年教师在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机制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教师比女教师更倾向于使用成熟型与中间型防御机制,在不成熟型防御机制上无显著差异。进一步考察发现,男性高校青年教师在面临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冲突需要自我进行解决时,倾向于运用投射、被动攻击、抱怨、幽默、反向作用和隔离等策略来解决;而女性高校青年教师则倾向于运用理想化、假性利他等策略来解决,这与刘运合(2007)的研究比较接近。其原因可能与中国长久以来的传统文化影响有关。中国传统观念一直认为男性要比女性肩负更多的社会责任,面临更多的社会压力,有更高的成功期望;要求男性应该勇敢并具有保护性与自卫性;然而过多的压力与期待很容易使人产生无助和挫败感,加上男性本身荷尔蒙的作用,更容易表现出显性或隐性的攻击性行为和冲动性行为,当他们遭遇失败时倾向于把错误归于他人,以此保护自尊不受伤害。而传统观念一直认为女性天生弱于男性,在遭遇挫折困难时可以得到较多的保护,被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易形成柔弱、爱幻想的性格特点;同时社会要求女性自律克己,要有爱心并善良。尽管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升,社会责任也不比男性少,但对她们的成功期望仍较低。综合以上原因,女性在遭遇挫折或困难时更容易采用对内的或隐蔽的方式来进行自我防御,因而理想化和假性利他明显。

(三)高校青年教师自我防御机制的职称特点。高校青年教师中讲师比助教更倾向于采用成熟型的防御机制,并且呈现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讲师比助教更倾向于升华,助教比讲师更倾向于理想化。助教一般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生活负担较小,充满朝气和活力,对工作的新鲜感很强,对未来充满期待,但工作能力有待锻炼,对问题的处理及压力的解决能力相对较差,需要经常请教经验相对丰富并有能力的教师,因此相对多会采用理想化这种中间型的防御机制。相对于助教而言,讲师具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高的问题处理能力,面对压力时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强,但生活负担较重,教学、科研、晋职等压力大,对现实的认知更为深刻;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会更多地从现实出发,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因此会较明显地采用升华这种成熟型的防御机制来实现心理的平衡。

(四)高校青年教师自我防御机制的学科特点。研究发现,高校青年教师中文科教师更倾向于采取成熟防御机制,这与于景辉、关盛梅(2008)研究的结果相同。文史类学科人文气氛较强,与人交往频繁,对社会的认知程度更高,这对不断完善自我防御机制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文史类教师想象力与情感较为丰富细腻,较易出现攻击性,因此在遇到压力时倾向于被动攻击、抱怨、幻想、理想化、制止和假性利他的防御机制。理工类学科的教师相对来说较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变通性较差,对外界信息获取的渠道不丰富,但自律性强,因此倾向于采用抱怨、制止的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艺体类学科自由性很强,情感丰富且起伏很大,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自我约束性较松散;并且艺体类学科教师是从文科和理科中考入的,或接受过文史类学科的熏陶,或接受过理工类学科的教育,但由于文化功底相对有一定差距,虽受到两类学科的影响,但在防御机制的应用上大多弱于文史类与理工类的教师。

四、结语

高校青年教师普遍采用成熟型和中间型的防御机制,而较少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男教师倾向于运用投射、被动攻击、抱怨、幽默、反向作用和隔离,女教师则倾向于运用理想化、假性利他。在升华、理想化因子上存在显著的职称差异;在被动攻击、抱怨、分裂、躯体化、制止、理想化、假性利他上存在显著的学科差异。

作者:唐守冬 丁宇 孙红 单位:黑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