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论文2篇

时间:2022-03-30 03:14:34

导语: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论文2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论文2篇

第一篇

1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现状及提升对策

1.1青年教师内在创新特质

针对内在创新特质的16个项目中,平均值都在2.07-2.39之间,说明一些青年教师还是具备一定的创新特质的,但是大多数青年教师创新能力表现的不强。“充满灵感,想象力丰富”这一项,56.6%的教师选择“非常重要”,31.6%的教师选择“较重要”;在该项目上的个人表现,16.2%的教师认为“非常优秀”,43.4%的教师选择了“较优秀”。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充满灵感,想象力丰富”对创新能力非常重要,但只有少数青年教师认为自己充满灵感,想象力丰富。“发现和提出新问题”这一项,50.7%的教师选择“非常重要”,30.1%的教师选择“较重要”;在该项目上的个人表现,25%的教师选择了“非常优秀”,41.9%的教师选择了“较优秀”。只有少数教师能够经常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一些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考试模式相对固定等原因,很难有时间去思考问题。笔者认为,发现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青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怀疑精神”这一项,41.2%的教师选择了“非常重要”,36%的教师选择了“较重要”;在该项目上的个人表现,16.9%的教师选择了“非常优秀”,39.7%的教师选择了“较优秀”。任何新发明都离不开怀疑精神,它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然而,固定的教材,固定的教案等因素,很大程度的限制了教师的怀疑精神。“独立思考”这一项,53.7%的教师选择了“非常重要”,26.5%的教师选择了“较重要”;在该项目上的个人表现,26.5%的教师选择了“非常优秀”,42.6%的教师选择了“较优秀”。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独立思考,是人思想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部分,只有进行独立思考,才会有所创造。

1.2教学创新表现及提升对策

针对教学创新表现的8个项目中,平均值基本都在2.08-2.35之间,说明一些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但整体来看,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对教学创新这一领域重视还不够。“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一项,18.4%的教师选择“非常优秀”,43.4%的教师选择“较优秀”,30.9%的教师选择“不确定”。青年教师在教学中不善于发挥创新意识,对照着教材讲课,教材怎么写就怎么讲,很少对教材进行创新,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所以,青年教师应加强对创新理论的学习,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反思能力”这一项,19.1%的教师选择“非常优秀”,43.4%的教师选择“较优秀”,27.2%的教师选择“不确定”。“吾日三省吾身。”反思对一个人多么重要,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教学反思能力对于提高教学水平非常重要,只有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课程教案及时更新”这一项,21.3%的教师选择“非常优秀”,40.4%的教师选择“较优秀”,27.9%的教师选择“不确定”。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是社会所需要的高级劳动者,应与时代的发展紧密联系,一些教师的教案甚至教了好几届学生都没有更新,有些教师的教案是换汤不换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作为新一代青年教师,应抛弃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根据社会的需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时地更新教案。“善于利用现代传媒手段与学生进行知识交流与沟通”这一项,26.5%的教师选择了“非常优秀”,36.8%的教师选择了“较优秀”,28.7%的教师选择了“不确定”。随着通讯手段的发达,青年教师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可以通过QQ、飞信、微信等方便快捷的通讯手段与学生交流沟通。

2总结

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在教学中不善于发挥创新意识,只是照着教材讲任务,缺乏怀疑精神。现阶段保障教师创新能力提升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不尽人意,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条件较差,办公环境较艰苦,这也影响着教师提升教学创新能力的积极性。一些院校缺乏有助于提升青年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投入机制,吉林省大多数高职院校面临着资金和校园建设困难等问题。我们要努力为教师创新教学提供必要的基本条件,营造以人为本、关注教师身心发展的教学工作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创新潜能。

作者:朱青周建忠刘幸娟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第二篇

一、高职院校开展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必要性

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建立很好的通过导师在学术、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引领,帮助其克服困难,找准自我定位。导师在指导青年教师备课、授课经验中起着“领航人”的作用。高校教师不但有繁重的教学压力还有科研压力,青年教师在科研方面处于薄弱环节,一是不清楚科研项目的申报方法;二是找不到好的申报课题。导师制的实施有助于青年教师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积累经验,有助于青年教师以后单独的科研立项;并且导师在如何选题、资料的收集、项目的开展和结题等方面都能给予全面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在科研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科研能力的提高。导师在青年教师成长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育教学和科研方面所传授的技能、经验和体会都有助于青年教师快速适应教学环境、提高科研能力、提升专业素质。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探索实践

学院选拔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技能强、科研能力高的副教授、教授担任青年教师导师,为了使导师制更具约束力,学院组织公开拜师礼、当场师徒签约,在青年教师被指导的期间内规定双方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在导师制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求青年教师尊重导师,主动向导师请教和汇报自己的工作、教学及科研情况;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学习、教学方法不断改进的过程,青年教师不但要做到听导师讲课,而且听其他老师的授课尤其与自己所教专业相同的课程,一方面可以学习老师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可以补充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点,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大有裨益。科研项目是高校对教师考核的重点之一,青年教师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就需要导师大力引导。根据具体情况让青年教师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培养其科研能力,熟悉流程。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的发展,精品资源共享课与微课程网络教学也在日益壮大,其时间上的非受限性、学习过程的反复观看性以及知识点的直观性都具有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优点,导师可指导青年教师进行选课、备课、资料的收集、录视频等,在制作资源共享课的同时提高其学习、教学能力。学院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和奖惩机制。从导师的职责和青年教师的义务着手,规定其工作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以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为目标,以青年教师素质、师德的提高为内容,并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纳入被指导范畴。另外青年教师刚参加工作面临生活、工作的双重压力,导师在一定程度上也要给予关怀和开导,减少负面情绪对青年教师的影响。学校相关部门也要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支持导师的工作,青年教师在被指导期间取得的成绩归双方共有,对工作认真,指导工作优异的导师进行嘉奖并作为职称评审的一个条件,鼓励更多有经验的导师加入到培养青年教师的队伍中来。

三、青年教师导师制对教学团队建设的促进作用

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行有利于其在导师的帮助下更快的掌握教学方法、规律和理念;有利于提高优质资源的再生力,实现老中青不同年龄段教学力量的增长,避免师资资源上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促进导师和青年教师之间交流教学心得,探讨学术问题,在指导和被指导的过程中建立一个有吸引力、凝聚力、和核心力的教学团队,实现“双赢”。导师指导青年教师的过程也是自身学习提高的一个过程,怎么指导好一个优秀的青年教师导师往往付出很大的努力,根据青年教师的自身情况制定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因材施教;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工作总结和经验教训指导青年教师,使其少走弯路。青年教师有其自身的优点,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较强、往往能提出独特的见解、对工作上手快;将网络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导师和青年教师在指导和被指导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青年教师导师制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①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扩大,每个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压力增大,即使导师非常愿意与青年教师交流互动,却难免感到力不从心。

②青年教师刚参加工作,要备课、担任班主任工作、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有其对课堂教学经验的缺乏,使他们疲于应付,无暇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导师制所规定的各方面要求。

③在政策方面,是否参与导师制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已经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一个要求,在这种硬性要求下不能真正做到对青年教师有效的指导,使导师制流于形式。

④考核机制不健全。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上的真正成长离不开导师的辛勤努力,同时也是青年教师自身努力的结果。院校方面要对负责、认真的导师采取奖励措施,鼓励其他教师向优秀导师学习、靠拢;采取院方、导师、青年教师三者互相监督的政策,把导师制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形式主义。为了让高职高专院校青年教师导师制发挥其真正作用,建议如下。

1.导师和青年教师的双向选择性。优秀导师的指导是导师制的先决条件,学院必须根据教师以往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来选拔导师,取缔单向指定导师的政策,指定导师申报制度。学院根据导师申报条件(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学经验丰富、参与或主持省级以上课题、主编或者参与编著教材等)遴选导师,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教师不予聘任。青年教师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请教、主动参与而不是一味的被动接受。学院在遴选导师时,应该遵从导师和青年教师双向选择,并且由传统的“一对一”的指导模式转变为“一对多”、“多对一”多种模式并存的形式。每个导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科研经验,在导师资源丰富的情况下,一个青年教师能得到多个导师指导,集众之所长,更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发展。另外,高职院校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依托在于现场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而往往学校在设备这方面受条件所限而跟不上步伐,学院可根据具体情况与企业合作,在企业中选拔优秀的工程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使其更快的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真正成长为“双师型”骨干教师。

2.建立健全明确的指导内容、确定青年教师培养目标。根据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总体方案,导师制由学院组织、导师实施、青年教师执行。在实施的期限内明确导师、青年教师的工作内容、导师主要负责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对青年教师课前备课、课堂驾驭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班主任工作管理能力进行指导,并鼓励青年教师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化教学,并给于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课堂讲授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课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老教师的经年的教学历练形成了高水平、高标准的教学风格,青年教师通过听课扩展自己的知识点、针对课堂教学的不同效果进行反思,不断完善改进自己的教学风格。

3.健全考核奖惩机制,激发导师积极性。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院校各级部门监督,导师具体执行培养情况,加强对导师制的考核评价,建立双向考核的奖励机制。学院在将青年教师指导工作纳入教师职称评审以及教职工年度考核条件之外,还应对指导工作突出的导师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保证青年教师导师制高效开展。考核期满,学院组织通过督导听课、评议教案等方式对青年教师讲课能力、水平进行考核。在被指导期间青年教师参加学院组织的讲课比赛等活动获得名次的应进行表扬,同时对指导教师进行嘉奖。

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制定与实践是整个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重要制度,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青年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导师制是建设和发展这支队伍的关键,是培养“双师型”复合人才的关键。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核心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科研工作的有效途径。健全的奖惩机制是保证导师制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的基础。青年教师导师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高校应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导师制,使青年教师指导工作落到实处。

作者:王蓉彬单位: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王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