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美育问题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2-01-07 10:07:32

导语:高职院校美育问题及解决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院校美育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结合新时代的发展特征和特点,构建全覆盖、多维度的美育培养体系,推动学科美育的发展和建设,提高美育课程的完善程度。结合高职美育的价值意蕴,探究高职美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提高美育工作的开展质量,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美育教育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美育价值逐渐从艺术教育转变为具备协调性、系统性、整体性等特征的大美育格局,逐渐从单纯的教育模式发展为多元化、多层次以及多样化的育人模式。然而,我国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与生态却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使职业教育的方向和理念出现明显的“流变”。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明确高职美育在新时代拥有的价值意蕴和理论内涵,提升对美育的重视程度,提高高职美育开展的质量和效率,为新时代高职院校的改革与校园建设提供对策、依据以及理念支持。

1新时代背景下高职美育的价值意蕴

文化是民族发展与国家昌盛的灵魂,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民族的复兴与昌盛。而对“美”的追求是社会进步、民族昌盛的情感动力与灵魂源泉,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新时代背景下,高职美育拥有丰富的价值意蕴和内涵,能够提升高职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拓宽素质教育的维度,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首先,“培根铸魂”。新时代的美育是以民族振兴、国家繁荣为己任,立足生活和人民,肩负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动力的教育形式,可为学生深入理解革命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培根铸魂”,使学生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其次,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高职美育能够切实提升学生辨别善恶与美丑的能力,帮助教师通过心灵与情感的教育,提高学生对高尚美德、价值与思想的认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与素养,使学生在审美的氛围中更好地塑造价值观和人格[1]。最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悦心悦志、悦目悦耳的艺术形式推动学生思想情感、道德面貌与政治素养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想象、联想、记忆与观察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心智,端正学生的态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理念、道德理念与发展观,帮助学生更好地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美育拥有丰富的价值意蕴和育人内涵,能够为高职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依据和抓手。然而在实际美育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美育功能的发挥和价值的彰显。

2新时代高职美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完善的顶层设计

我国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与学科评估等注重智育“指挥棒”的影响下,更加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由于存在轻美育、重智育等问题,导致学生难以充分认识美育,无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进而限制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与全面成长。但高职美育并没有“完全缺失”,如各类艺术活动、艺术展览及艺术节等,都能为高职美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托和抓手。但在顶层设计上,高职美育还难以形成系统化、整体化以及科学化的运行机制,缺乏相对统一的引导机制,导致美育培养体系难以落实到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不同环节中,使美育工作呈现出零散、孤立的状态。总而言之,美育工作在顶层设计上的缺失,导致其所蕴涵的价值意蕴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高职美育工作的现代化发展[2]。

2.2缺乏合理的课程设置

美育课程是高职美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能为高职院校开展美育培养工作提供抓手和条件。然而在长期建设的过程中,美育课程难以引起应有的重视。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高校美育课程存在设置不规范、不完善、不足量、不系统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存在明显的认识、师资及教学条件等层面上不足。首先,高职院校并没有将美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必备环节,导致美育课程只能成为专业课程的补充和从属,缺乏科学和规范的评价机制。其次,高职院校由于教学条件和师资建设等问题,难以形成面向所有学生的美育必修课,难以提供戏剧、文学、美术、音乐等层面的教学资源,导致学生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无法获得充足的“创造美”“鉴赏美”“感知美”的方法和理论。此外,由于高职院校对美育课程不够重视,使美育课程的实践环节难以与课堂环节衔接,无法提升美育培养的质量和效率[3]。

2.3美育的形式范围受限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对美育实践的形式和内容拥有更加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然而在高职院校开展美育实践的过程中,却存在内容的局限性、形式单一等问题,难以切实满足学生对审美教育的诉求和要求。且我国各高职院校的美育特色还不够鲜明,存在明显的“趋同性”问题,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美育培养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部分院校的实践活动以艺术教育为主,第二课堂则以艺术鉴赏、艺术感知为实践主体,通常以艺术展览与文艺演出的方式引导和教育学生,缺乏有效的思维碰撞与鉴赏探讨,导致审美实践活动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无法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以及培养学生。此外,在实践基地与实践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建设力度不够、设施完善程度低等问题,严重影响美育培养在想象力开发、感知力提升、潜能挖掘与视野开阔上的作用。

3新时代高职院校美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3.1构建全覆盖、多维度的美育培养框架

构建全覆盖、多维度的美育培养框架是完善美育顶层设计的关键和抓手,是从新时代角度出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依托的关键。对此,高职院校应将美育培养体系划分为课堂美育、实践美育、学科美育、环境美育与网络美育五个层次。课堂美育包括理论课与通识课两个部分,帮助学生在奠定美学基础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实践美育也称为第二课堂美育,具体以审美实践的方式呈现出来,如社团活动,艺术展览、沙龙讲座、文艺展演等,能够丰富美育的开展内容,使美育实践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学科美育是指将美育融入专业教育,注重美育与体育、智育、德育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感知、发现并鉴赏学科中的审美要素。环境美育是指校园环境的硬环境育、软环境的治理和建设,旨在通过环境建设的方式提高美育质量。网络美育需要高职院校依托共享平台、管理平台收集和整理优秀的美育资源,使美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3.2积极完善高职院校的美育课程体系

新时代,构建以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为主体,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抓手,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学科融合与结构完整的美育课程,成为高职院校开展美育工作的立足点。在课程设置和建设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人文类、艺术类等学科的优势,通过专业教育的方式发展通识教育,以此形成以美育课程为基础,以人文课、艺术课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应构建出品质较高的美育精品课程,注重景观、建筑、戏剧、文学、舞蹈、美术、音乐等选修课程的完善和建设,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美”的发展规律和内在本质,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审美观。而在课程内容方面,美育教师应以因势而新、因时而进、因事而化为原则,将文化传承与道德熏陶作为美育的主体,帮助学生在汲取艺术营养的过程中,增强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责任感,使美育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总体需求。而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将美育课程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抓手,注重美育师资和设施设备的建设,提高美育课程的建设质量和效率。

3.3丰富高职美育的实践形式

美育实践是高职院校开展美育培养工作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方式,是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挖掘美育价值与提升美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对此,高职院校在美育实践的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获得感、参与感与归属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并结合学生的发展诉求,提高美育实践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首先,高职院校应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构建分层分类的实践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结合学生对思政教育学习的需求,开展红色歌剧、红色旅游等活动。同时,结合学生对现代艺术文化的需求,可开展大合唱、朗诵会、美术展和戏曲演出等活动。其次,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在美育实践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影视、舞蹈、舞台剧及歌曲演出等活动,使学生成为活动开展的主体,在参与美育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素养。最后,积极构建美育实践平台和基地,完善基地或平台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在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思想,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4结束语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深入了解美育的价值意蕴,将美育培养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融合,形成全覆盖、多维度的美育培养机制。在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还需要结合时代特点与学生需求,优化美育课程体系,革新美育实践形式,提高美育的影响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志贤.“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美育改革创新的策略探讨——以艺术设计专业群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3):126-127.

[2]郭沁荣.新时代高职院校美育体系完善的路径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9,21(7):109-112.

[3]付胜利,张勃.“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美育课程的理念革新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6(15):97-100.

作者:何碧彤 单位: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