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美育教育实践路径
时间:2022-07-16 11:11:13
导语:研究生美育教育实践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类发展自由程度也随之提升,对美的需求也越发强烈、越发多元、越发丰富、越发迫切。在双一流建设优质背景下,加强研究生群体的美育教育工作,不仅符合研究生个体的发展需求,而且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必然途径。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群体美育教育工作的实践策略,供广大教育界同仁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美育教育;双一流建设;实践策略分析
随着国内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高素质人才需求量明显提升,而研究生群体作为国内高素质人才的代表性群体,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与关注。针对研究生开展的美育教育工作,在高素质人才培养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意义。但就目前形势而言,国内的高等院校美育教育工作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这一点在研究生的美育教育环节更为突出。与双一流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相关教育人员应该从理念维度、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力量维度同时开展研究生美育教育工作,为研究生群体发展提供必要助力。
一、研究生群体美育教育概述
高素质研究生美育教育是双一流建设工作开展的必然选择以及核心内容,对研究生群体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素质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研究生只有掌握充足的知识储备、创新意识、感知能力、情感思维才可以满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环节当中,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发展所需的人才需求,使国内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才可以在国际化发展环节中占领优势;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环节发挥中国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研究生美育教育工作,工作本质就是促进研究生在学会科学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可以科学审美,正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与现象,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创业能力,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助力支持[1]。
二、双一流建设环境下开展研究生美育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研究生的高尚人格培养
研究生作为国内高知群体,需要具备健全的人格,而系统的美育教育工作则可以发挥良好的作用与优势。首先,美育教育可以通过文化来进行熏陶与感染,使研究生形成良好的人文修养。在美育教育环节,他们可以尽情感受美育教育当中的齐身治国等理念的精髓,将自身发展置于国家整体发展当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与世界观念,从而实现在思想上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应用型人才。其次,美育教育工作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使研究生群体形成对美的良好认知以及知识转化。培养研究生在生活中学会感受美、鉴赏美,进而激发研究生群体创造美以及应用知识改变现状的自主意识。提升高素质人才的人文素养以及文化素养。最后,美育教育工作可以与学术研究联合育人,提升研究生群体的自主品味以及生活能力,在严谨的研究过程当中,同时也需要美育教育内容来培养学生心性艺术,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2]。
(二)有助于双创能力培养
在研究生培养环节,美育教育可以通过跨界这种方式,将所有教育内容融会贯通,对于激发研究生双创能力有着巨大的优势。首先,在美育教育环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创造意识,美好事物的熏陶与影响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排除负面情绪,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摆脱传统思想以及负面信息的限制与影响。其次,美育教育环节有助于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培养,科学地开展美育教育工作,可以为全体研究生带来灵活的思维以及敏锐的感知能力,这些一旦与精神世界有机融合,可以应用到科学研究教学当中,具体表现为双创探究思维能力,它可以有效点燃研究生群体的创造意识,拓展创新思维。最后,在美育教育环节培养研究生的创造能力,将美育教育融入实践活动当中,可以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研究生群体的内在创造能力,释放学生潜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3]。
(三)有助于研究生融入社会
高素质人才需要具备融入社会的责任与担当,为全体人类发展谋福利。为此,在加强研究生美育教育工作环节,首先,应当不遗余力地缩短研究生教育与社会发展距离,培养研究生融入社会的意识与融入社会的能力。其次,繁重的学习压力以及有限的发展空间往往会使研究生群体忽略对美好生活的感受,严重时会造成研究生群体形成部分心理疾病,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而美育教育则有助于调节研究生群体生活节奏、缓解社会压力以及学习压力,使研究生群体感受到身心愉悦,形成平和待人的心态,从而避免研究生群体由于压力过大而产生部分心理问题,使其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当中,为社会发展做贡献[4]。
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美育教育工作开展现状
(一)美育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长期以来,美育教育工作受到传统教育观念与应试教育影响较为严重,在美育教育体系推进环节,基础教育以及中等教育阶段对高等教育造成的影响难以忽视,尤其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不仅美育教育环节存在先天不足,而且缺乏必要的衡量标准以及专业教育水平。导致研究生群体的人文素养以及审美素质有所欠缺。其次,社会舆论普遍认为研究生属于专业教育,应该区别于通识教育、通才教育,校内的教育人员也缺乏对文化类教育的重视程度。最后,但就研究生个体而言,大部分研究生从基础教育一直到研究生阶段,在专业课程学习环节花费了大力的时间与精力,而对个人素质培养环节的重视程度则有所欠缺[5]。
(二)重理论而轻实践
研究生是高等院校本科教育的拓展教育环节,教育环节缺少完善的教育体系以及美育教育课程,部分高等院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因此会开设部分书画展览、艺术比赛以及歌唱比赛等美育活动,但是由于主题活动的深度内涵不足,活动开展效率参差不齐,并且存在以本科生为主,很多研究生参与性质不高等现象。更为突出的是在推进美育教育环节,通常存在知识化倾向严重,部分教育人员将美育教育工作看作简单的理论知识灌输,将研究生作为美学知识的传承者,而忽略学生美育素质的培养,这使得美育教育工作长期处于定位不清、方式单一、教育效果不佳等状况,缺乏正确的引导与规范化教育,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6]。
四、双一流建设环境下开展研究生美育教育工作创新的实践路径
(一)创新美育教育理念,明确综合素质教育使命美育教育工作不仅是至于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德育教育、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在研究生美育教育开展环节,应该积极树立学生的美育价值观。通常而言,一所高校的研究生群体教育工作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会具有不同的作用与意义,教育形式也会不尽相同,但在实践环节,不能片面地展开美育教育工作,而应当像科研工作一样重视美育教育工作,并且将研究生美育教育工作与其他教育环节有机融合,实现相互促进、相互助力的效果。其次,在研究生培养环节,始终贯彻美育价值观,高等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美育教育是双一流建设育人工作的核心手段,作为高素质群体的研究生培养,应当接受良好的美育教育,为保证美育教育效率,需要确保美育教育工作的内涵与厚度,其中包括对美的感知能力、美的鉴赏能力以及美的创造能力,在确保多元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同时应当将美育作为推动研究生群体发展的核心指标,融入到研究生群体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
(二)发挥美育教育实践优势,探索研究生美育教育过程
在研究生入学后开展美育教育工作,不仅实施人员要积极树立美育教育观念,受教研究生同样应当主动参与到美育活动当中,可以发挥校史校情、科学道德等美育教育主题元素。首先,要在日常学生管理环节融入美育教育元素,例如:使研究生充分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温馨和谐的校园宿舍文化以及校园文化,这样可以有效愉悦研究生群体心灵、调整研究生情绪,使其处于轻松放松的状态。其次,在毕业典礼上应当发挥美育教育工作效果,使研究生深刻感悟到美育教育工作的核心特点,既有对以往生活的感悟之美,同样也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之美。通过精准的美育教育工作,可以使高校学生更加理性、更加成熟地步入社会,为社会发展、国家发展以及自身未来发展提供助力。
(三)发挥美育教育空间优势,构建研究生美育教育方位
开展研究生美育教育工作容易在实践环节中出现碎片化问题,甚至很多知识与要点被忽略。为此,应当大力构建对研究生各领域的多角度教育。从美育教育课程设置、科学实践育人环节、美育教育讲座、高雅艺术讲座、社会美育实践活动等方面开展多方位美育教育。实现这一目的,首先,应该构建完善的美育教育课程,使全体研究生学会欣赏美。为此,高等院校应当结合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加设美育必修课或者美育教育选修课,从美学角度开展理论教学。在整个课程设置环节,积极探索研究生的美育教育功能。例如:建筑专业就可在专业教学环节融入对古建筑的文化保护理念,引领建筑学专业的研究生对古建筑产生保护意识、传承意识、创造意识以及创新意识,深挖专业课程内部的美育教育元素。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研究生美育教育工作与双一流建设背景极为契合,二者之间具有诸多互通之处。研究生教育者可以通过创新美育教育理念,明确综合素质教育使命、发挥美育教育实践优势,探索研究生美育教育过程、发挥美育教育空间优势,构建研究生美育教育方位等方式开展美育教育工作,为研究生群体核心素养、综合素质发展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晓东,孙旭东.终身教育视野下成人高校非学历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以北京开放大学为例[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20(1):9-15.
[2]程继华,任宗仪.以“红”为底色的贵州多彩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研究——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J].山西青年,2018(15):121,120.
[3]刘成,吕郁,郭和连,等.中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教育——以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7(17):177-179.
[4]严庆乾.研究生党支部德育功能的理论蕴含与实践路径——以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为例[J].西部学刊,2020(5):74-77.
[5]张月顺,芦相玉,周旋,等.虚拟仿真联合以临床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对医学院研究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9):159-161.
[6]王亚林,李萌,吕从聪,等.基于课程思政的理工科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以《泥沙运动力学》为例[J].科学咨询,2021(10):170-171.
作者:张诗琴 王娜 柯阳 王家平 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上一篇:社区教育移动学台构建模式
- 下一篇:小学德育管理改革与发展研究
精品范文
10研究性学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