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美育教育研究

时间:2022-07-29 11:28:16

导语: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美育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美育教育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深入阐述了美育的内涵价值,其后分析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教育融合的重要现实意义,其后提出了一系列美育教育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主要策略及措施,希望以此推动思政教学的改革创新,实现学生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美育教育;高职;思政教育;渗透

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在近年来进一步明确了高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教育部门立足于国家相关政治制度提出了一系列工作指导意见及建议,为高效思政改革创新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和帮助。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思想、教学工具得到了普及运用,多元化的教育背景使得高职教育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思政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当前高职面临的主要困境,如何有意识、有效率地渗透美育教育也是目前思政教学的难点之一。

一、美育的内涵价值

所谓美育,我们也在一定程度上将其称之为美感教育,在具体的培养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培养并提高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悟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人们正确看待周边美好事物,具有美的理想、美的高尚情操以及美的综合素养。具体而言,在过去的传统理念中,大多数人们认为美育就、仅仅是指艺术教育,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美育教育的内涵逐渐延伸到审美教育及美感教育,而在当代社会,人们则将美育定义为美学的基本原则理念在各个专业学科中的渗透,而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系统化的教育体系。根据美育的概念转变我们可以认为,美育的发展已经由最初的形式教育转变为实质教育。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所谓形式教育,主要是指以学生为特定对象所开展的以特定目标为核心的审美教育,包括审美观念、对美的欣赏能力、创造美的能力等等;所谓实质教育,则主要是指在形式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化的、切实可行的手段措施追求美育的精髓,即找到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美学趣味,提高教育的审美境界,从思想上影响学生,创造美、发展美,以此实现学生的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美育教育对于学生人生理想、职业发展、诗意人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育的教育由最初的狭义到广义,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实质性的飞速改革创新。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

(一)引导当代学生正确看待自身使命,树立美的理想。众所周知,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责任,因此,大学生的思想理念及价值观念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效率,高职必须加深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深度及内涵,正确看待社会发展的变革,树立起美的理想,以中国梦、复兴梦作为核心目标,为社会发展贡献自身力量。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自身的价值获得,逐渐淡化了集体意识和集体利益,对社会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抵触自身责任义务。与此同时,习也明确提出,少年强则中国强,当代青少年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必须引导其承担起自身的责任,树立崇高理想,提高自身的使命感。(二)尊重学生个性化特征,逐渐养成美的综合素养。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在传统的文化理念中,获取相关的知识技能主要通过传统的书刊、报纸,凸显出一定的线性思维,而现代社会知识技能的获取主要通过网络平台的点击文化,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尤其是针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多元化的途径渠道有利于搭建起健全完善的知识框架与知识结构,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微视频等等方式客观化、立体化的去认识并感知世界,由传统的静态转变为动态,这样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形式对传统封闭式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高职思政教学的开展仍然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主体对象,被动引导学生接受知识,那么课堂教学的效率始终无法得到提升,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做低头族,宁愿在网络中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也不愿意在现实生活中与教师进行问题的探讨。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央视制作播出了《中国诗词大会》,在短短的时间内吸引了超过5亿观众注意力,而大多数观众的年龄集中在12到25岁,很多都是在校学生。由此可见,诗词教育也可以当做是思政教育的主要切入点,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二者具有一定的共性,都注重当代人思维理念、精神文明的构建,因此我们可以在师生教学开展过程中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在生活中创造美。

三、美育教育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高效融合的主要策略及措施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我们目前所说的美育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将其与心灵教育、思政教育联系起来,运用一定的审美技能对美育教育的相关内涵价值进行透彻深入的分析和灵活运用。基于此,思政教育与审美教育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和特殊性,彼此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协调,我们不能将审美教育仅仅停留在阅读作品,听音乐等等活动中,必须搭建起和谐的共生关系,这样才能将审美转变为一定的教学资源,从而凸显出思政的作用。(一)在思政教育中有针对性地融入审美相关知识内容。根据上文我们可以看出,高职开展思政教育从本质上来讲应当立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教材大纲进行透彻的分析和理解,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任务,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选择具有一定审美价值及内涵的内容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思政相关内容价值。例如,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在我国古代的诗词中,辛弃疾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我们充分体会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同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充分凸显出诗人当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及其对理想的追求;再例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我们感悟到朋友之间深厚的情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崇高的奉献精神是值得当代大学生所深刻理解并积极学习的。这些诗词歌赋都是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凸显出我国崇高的精神理想,当代大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学习认知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有效切入点,并从中获取情感体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感悟诗词的内涵美。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到一系列专题活动中,开展以爱国主义精神为目标的主题展览活动,讲述我国历代的英雄人物,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向学生传递审美价值,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穿插交互的形式丰富整体内容形式,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二)改革创新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及方法。当代教育已经不再过于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素养的提升,本质上应当凸显出育人的作用和价值,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学习内容、学习主体无缝衔接的主要方式方法。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自由运用科学系统化的理论知识,潜移默化的向学生传递内涵价值,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凸显出审美艺术。审美情感的培养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改革。俗话说,只有具备充沛的情感才能实现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基于此,教师在渗透教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应当将学生的情感变化、情感体验、思维理念、行为方式纳入到统一机制中,不能将教学工作仅仅作为一项工作任务进行开展实施,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波澜。具体而言,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营造出良好的积极的教学环境及氛围,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情感体验平台和机会。例如,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教学过程明确了人民群众的重要社会地位,其从本质上来讲,应当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创新者。教师可以结合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就这一章节内容进行深刻探究,电视剧中身为师兄弟的祁同伟委和侯亮平就“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及争论,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抛出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讨论;再例如,在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实践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创造相应的情景,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淋漓尽致的展示在课堂小品的演示过程中,并且针对部分法律知识技能,采用模拟法庭的形式进行凸显和深入;在进行思想的教学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和认知在网络平台中搜集关于相关信息、基础背景、诗词内容以及其提出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制度,引导学生感悟的伟大情怀;再例如,在进行近代史的教学史,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VR技术引导学生观看、红军长征等等相关的视频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其在未来面对工作和困境不懈奋斗、不畏艰辛。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了其主体价值,在掌握并理解相关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获得了精神世界的满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美育教育从本质上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以此推动其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规范自身言行举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美育教的的重点应当为情感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教学活动充满实用性、感染力。(三)运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认证,思政教育的审美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凸显和完善,其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指导工作进行着引导,激励着学生不断突破自我、感悟美、创造美。基于此,高职院校必须创设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将其纳入到课程改革发展的机制中,循序渐进的开展相关工作,这样才能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凸显出实践对于美学的价值及作用。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课时、资金安排组织学生参与到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自身的亲身经历感悟并创造美。例如,院校可以开展红色记忆为主题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学基地,了解并认识每一位革命先烈,分析其革命历程,体会其高尚的理想情怀。与此同时,院校还应当引导学生深入一线地区开展调研活动,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与生活紧密联系,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和社会。

参考文献:

[1]杨志强.论美育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课堂的渗透[J].精品,2019(7).

[2]曲担娃.美育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J].风景名胜,2019(5).

[3]陈志燕.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论高职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美育渗透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8,000(024).

[4]王子慷.高职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探析[J].山东青年,2019,000(002).

[5]杜珉璐.美育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机制[J].北方论丛,2019,000(001).

[6]吴隽.高职美育在人才培养中的融合与提升[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20,31(01).

作者:王奉清 单位:山东外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