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现代美育探析
时间:2022-06-12 04:45:28
导语:语文教学现代美育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许多学校着眼于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求,将教学实践活动与和谐语文作为比较灵活的一门学科,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推行美育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趣味性的培养及情感的提升。我们通常所说的美育就是审美教育,随着教育技术的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被现代教育方式所代替,各种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更加普遍和广泛,美育也慢慢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现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学生审美的情趣,还有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计划和目标中关于美育教学手段的使用,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现情感,加深对学科的喜爱和认识。
从席勒的《美育书简》中关于“现代审美教育的论证”到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育健全的有力源泉。”还是蒋冰海关于美育的解释是:“美育的重要意义,在于给人的心灵以本质的定性,一切的美育活动,都应从这个基本点出发。”从这些都可以看出语文教学过程中美育的渗透主要指人的思想与情感。可见,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下面我用具体地实例分析语文教学过程中美育的作用。我们对美育的认识也许停留在音乐和美术上,其实不然,它不仅包括这两个方面,而且还包括建筑、雕塑、舞蹈等形式。我们应该认识到,作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它既不同于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的艺术教育,也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欣赏,它主要是凭借一篇篇课文的教学来实施的。对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可以通过老师朗读、配音朗读、学生自读和观看康桥图片,走进诗歌,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可以实现由感性情感的认识向理性情感的过渡。所以美育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理解:
一、学生层面
从学生层面说,可以加强学生情感的培养、心灵的净化、审美经验积累、审美鉴赏力及想象力的培养,同时也有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对美的事物产生学习、领会、把握的兴趣,从多方面、多角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使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去感受情感的表达,提高美的情感的升华、培养美的想象、激发美的发现,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其中,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建筑美;节奏感,旋律美,弹跳性———音乐美;金柳,新娘,招摇,彩虹似的梦———绘画美。从这三美中我们看到的是语文与美育关系密切,通过用多媒体和朗诵的方式对三美的展示摒弃了传统的讲解一篇课文往往有固定的格式,揭示了文章的美学美育意义。可见,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因此,要想搞好语文教学,我们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美育,使学生感到上语文课是一种美的享受。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情感的提升,使创新思维能力得以开发。
二、老师层面
从老师的层面说,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进展和良好教学效果。从一节课开始到终结美育教学有助于老师引入新课,巧妙的过渡,化繁为简,构建有新意的课堂。对于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衔接过渡和引入新课很重要,美育教学就为老师提供了一些便利的途径,如: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来引入和吸引同学的注意力,把一些抽象化的东西具体化,指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理解和分析问题,深刻感受和品味作品的美,对于整个语文教学知识体系而言,它的范围比较广,在语言美、形象美、修辞、文字文化现象等方面融汇的美都需要教师加以利用,成为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手段。美育作为一种手段,对老师的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所刻画的四次不同的“背影”,对于展现人物形象,表达情感有很重要的作用,作者对文章结构的安排对于老师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老师可以采用美育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思考能力。
因此说,语文教学过程中美育的渗透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转变了老师教学方式,从平时的传统教学到现代教学转变,可以看出美育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可逾越的作用,对于语文教学中一些比较灵活的问题,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总之,语文课堂是灵活的、多变的,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学手段之一的美育教学对于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它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的每个角落,在教学过程中推行美育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趣味性的培养及情感的提升。可见,语文教学过程中美育作用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现代美育对于即将踏上讲台的我们有很重要的帮助,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美育的作用。以美育为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作者:王花花 单位: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初级中学
- 上一篇:美育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探讨
- 下一篇:山区小学艺术教育困境及出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