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音乐课堂美育教学研究

时间:2022-11-20 10:24:20

导语:大数据下音乐课堂美育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数据下音乐课堂美育教学研究

【摘要】青年大学生作为高知群体,在校园信息化教育普遍实现的今天,多元化思潮对大学生思想形成强烈冲击,加强大学生美育教育以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大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发挥大数据教学资源在大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开展音乐美育教学,整合音乐美育资源,促进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形成。

【关键词】大数据;大学音乐课堂;美育教学

一、大数据和音乐教学

大数据作为一项技术革命,利用海量的数据信息,挖掘数据资源。数据量大且种类繁多是大数据最突出的特征,但数据价值相对较低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信息处理速度快且时效性高则是与传统数据进行区分的显著特征。很多音乐爱好者借助大数据方式将音乐素材到音乐社交平台,国内相对熟知的网易云音乐、QQ音乐、虾米、全民K歌、抖音以及豆瓣、新浪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以及国外的Facebook、Youtube、Instagram、Twitter等社交或者视频网站进行音乐分享和交流。无论是教学、工作或者日常生活中,尽管很多人对大数据的准确定义还不熟知,但已经深受大数据的影响。音乐教育工作者也逐渐意识到大数据网站对教育的重要性。一些设计者基于大数据网站设计了自己的资源平台,并和更大的数据网站进行关联,为音乐教学服务。

二、高校音乐美育教学现状

当前,高校音乐课堂美育教学多针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开展,且多以课堂教学以及校园文化活动为主要实现形式。从当前来看,自北大蔡元培1919年提出音乐美育理念之后,各艺术高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艺术教育,美育教研室、音乐教研室以及素质教育教研室等逐渐建立,并且不断有经费投入到音乐美育教学实践中。此外,不同校团组织通过大学生艺术团、校乐队、校文化活动等形式开展音乐美育。但国内音乐美育总体起步较晚,且教学基础薄弱,除国内几所重点艺术和综合性大学能够保证音乐美育的顺利开展外,多数大学的音乐课堂美育教学无法实现预期效果。此外,大学生音乐基础较弱,水平不一,对音乐学习重视不够,选修课等参与度不高。非艺术类高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度不够,直接影响音乐美育的普及程度,音乐美育教师没有必要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管理体系、音乐教材以及音乐美育相关标准和评估实施困难。

三、大数据时代音乐课堂美育教学的开展对策

(一)明确美育培养目标,创新教学管理

大数据时代高校音乐课堂美育教学旨在借助信息化资源优势,通过多元化美育音乐素材的渗透发挥对大学生人格塑造作用。通过开放性的教学课堂,培养新时代具有人文关怀、独立和谐、热情积极、才思敏捷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大学生。大数据背景下,学生对音乐美育教学具有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因此,音乐课堂上应该通过创新教学管理,结合信息化教学平台,发挥大数据挖掘音乐美育资源的优势,为学生营造开放性的美育教学空间。借助网络培养个性化的音乐人才,将音乐课堂延伸至网络。同时借助网络数据反馈,实现互动交流,借助国内专业的音乐社交网站或者时下流行的社交应用软件进行社会互助学习,打破音乐课堂美育教学的时空界限,实现音乐课堂的开放式管理,适应大数据时代学生对音乐美育教学的新要求。

(二)改善音乐课堂美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大数据作为一种技术革新,应用于音乐美育课堂实现对传统音乐课堂的突破,音乐美育教学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发展理念都应该实现转变。应该认识到大数据对学校教育的深刻影响,正视当前音乐课堂美育工作的不足,回归音乐美育的本质。对音乐作品的教学、创作进行全新审视,提升大学生发现音乐美,激发音乐艺术作品审美价值和表现力。利用大数据平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培养高层次的音乐审美。

(三)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丰富音乐美育教学资源

基于大数据的音乐课堂教学应该充分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对音乐教师的美育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音乐美育教育中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根据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基础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美育教学中注重学生自我音乐审美意识的提升,在借助信息化平台进行音乐艺术作品创作时,注意结合社会背景以及时代音乐审美,使学生对多元音乐文化形成独立的判断和见解。教师作为音乐课堂美育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该勤修信息技术素养,挖掘音乐美育素材,借助艺术院校精品课、教师优质课件、远程教教育海量资源以及各种网络音乐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并通过完善音乐资源库,提升教学资源质量,提升音乐美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任恺.“互联网+”思维下的音乐慕课与音乐教学创新[J].中国音乐,2018.

作者:耿琰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