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药国际化培养形式的困难
时间:2022-05-27 03:39:40
导语:论中医药国际化培养形式的困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模式是在国际化背景下,中医药高等院校在开放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指导下,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专业型医学人才。近年来,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各中医药高等院校为社会输出了大量中医药人才。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模式仍不成熟,还存在诸多问题。为适应全球化、一体化的要求,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这也是广大中医药高等教育院校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知识经济日新月异,大学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于创新,创新的主力是具有知识和能力的优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在大学。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世界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促使高等教育更加开放,推动国与国之间的教育、科技的交流与合作、生源国际化、师资队伍在国际间的流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走向与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未来密切相关[5]。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中医药教育更应有国际化理念,这也是中医药科技走向世界的主体力量。
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模式面临的困境
学科优势造成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傲慢心理由于我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想学习中医药,就需要向中国学习,这便是中医药的学科优势所在。这就造成了中医药高等院校产生一种唯我独尊的心理,不愿开展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例如,2010年浙江中医药大学招收国际留学生人数463人次,而出国交流人数仅为12人次[6]。这反映了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出国人数比招收的留学生人数要少很多。实际上,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学科背景相融合能产生出新的研究成果。因此,在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模式上应保持虚心态度,科学引导学生,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态度积极的创新型人才。
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语言、文化交流障碍中医药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语言和文化交流的教育力度欠缺,导致中医药国际交流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软工具。具体来看,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双语教学起步晚,且很多地方需要提高和完善;中英文化的不同思维方式阻碍了中医药的双语教学;在中医药高等院校中,能够担任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中医药双语教学缺乏统一的规范教材[7]。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遭遇瓶颈。中医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正视双语教学及现状,发现问题,找准策略,完善中医药双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尽快为国家和世界输送高质量的高、精、尖人才。
教育体制改革力度不够中医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医学与社会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更新迟缓导致知识掌握泛化,课程安排很不合理,致使学生对基础知识不能完全掌握。目前,学生功课安排较紧,无暇掌握或学习更多其他学科知识,临床急症处理能力较弱,外语、计算机和一些现代科技新知识贫乏,导致中医药类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等。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模式和知识体系缺乏标准,人才质量评价互通性不强,影响相互间学术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教学计划中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力度,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员,在中医药辨证思维培养上缺乏有效的途径和方法[8]。
中医药高等教育过程中存在脱节问题中医药高等教育过程中存在培养目标与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脱节、评价与目标脱节、单门课程与课程总体脱节、教学方式方法与培养方案脱节的问题[9]。在中医药高等院校各专业培养方案中,尽管都罗列出了一些培养目标,但这些目标并没有细化到各门课程和具体的教育教学环节中去。因此,教师在教授某门课程或者从事某种教育、教学活动时,关注的往往是所教内容或者活动内容,而很少关心这些内容如何实现目标。手段与目标的脱节导致了评价与目标的脱节。高校中每个学期的考试是对学习情况的一种评价,但由于缺少目标的引导性和针对性,考试内容与目标关系不大。而且,各门课程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与培养方案的总体目标之间的联系非常松散,这也违背了教育的整体性原则。教学方式方法受具体的课程目标、学科性质、教师个性、学生状态等很多因素影响。但由于对这些问题都没有很好地研究,目前中医药高等院校的教学方式方法往往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与整个培养方案的目标、内容、特点等没有建立清晰的联系。
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模式的创新之路
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注意吸收现代教育观念中科学、合理、先进的成分,促进中医药高等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种种负面效应,人们越来越关注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转变教育思想,由“传授”型教育理念转变为“引导”型教育理念,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国家和世界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中医药高等院校应借鉴世界先进经验,以在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的基础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与国外高校共建科研平台,为培养高层次人才奠定良好基础,构建国际化培养平台。
改革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21世纪将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知识总量的不断增加与学生学习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一方面要去掉那些陈旧的、重复的、次要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及时增加学科前沿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和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以及文化艺术等有关基础知识,特别是哲学、美学知识。同时,要留出一定时间,让大学生广泛涉猎,使其不局限于学校所开课程的学习。必须着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在注意学科综合化、拓宽专业口径的同时,优化中医药院校学生知识结构,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加强课程的综合化,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方案。从而建立健全的教学模式,做到因人施教、因需施教。
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竞争力在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证明,个性特征越突出,创造能力就越强。要鼓励和支持高年级学生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承担部分力所能及的研究任务,使他们受到初步的科研能力的训练。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正确处理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在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上,既要讲共性又要讲个性。人才培养固然需要反映社会的共同要求,但不能因此而抹煞个性。二是在服从与自主的关系上,既要讲服从又要讲自主。人之成才需外塑与内生相结合。三是在信仰与探索的关系上,既要讲信仰又要讲探索。人的信仰来自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与探索及其对追求、探索结果的认定[10]。
重视实践能力,突出应用性培养[11]只有提高实践能力,才能不断地解决来自实践的课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同时,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对实践对象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增强情感,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加强实践能力,首先要加强对中医文献的学习和研究。其次,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眼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第三,加强中医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制定实施临床教学评价指标,开展教学基地管理、指导、监督和检查,开展对临床教学基地评审。促进和加强中医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搭建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应转变观念,加强外语教学和培训;加强国际性课程建设;加强师生的国际交流;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加强国际合作办学[12],不断发展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和世界输出复合型、创新型的中医药人才,促进我国中医药国际化战略健康稳定的持续性发展。
作者:范文婧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 上一篇:论高教招生影响因素及措施
- 下一篇:探索新媒介对思政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