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创造力与想象力探究

时间:2022-03-04 08:36:48

导语: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创造力与想象力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创造力与想象力探究

摘要: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在学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在美术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适应现代化“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但同时,美术学科的发展与幼儿的认知能力也给美术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不仅要保证课堂的良好秩序,还要充分利用教学技巧带动课堂的节奏,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引导幼儿感受美术的创造和想象空间。本文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为研究主体,分析培养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创造力;想象力;培养

1引言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前教育也更加注重幼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学前教育各项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美术教育的应用是为了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是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而在实际的美术课堂中,需要教师向幼儿传授专业的绘画知识,引导幼儿进行自我探索和主动创造的意识,享受美术的魅力。

2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发展现状及重要性

美术教育本身是一门艺术的教育,但在当前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很多美术教学课堂中仅仅采用手工、沙画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看似创新的教学方式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并未真正引入艺术的体验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对圆球的认知和想象就只能停留在圆球层面,无法联想到其他圆球状的物体,例如:篮球、太阳等[1]。这种教学模式既不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还会泯灭幼儿的美术灵感,对美术的学习也仅仅停留在临摹阶段,无法实现美术的自我表达。传统的美术教育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美术教学往往是让幼儿了解绘画相关的知识,掌握绘画基本功,仅仅是在兴趣方面进行引导,对于幼儿来说,启发性较小。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发展,美术教学逐渐变成了美与文化的传输系统[2]。幼儿在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与评价的过程中,不再以画作与原物体的相似度来评判作品的好坏,这种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幼儿发挥对美术的想象与创造。因此,在学前教学美术教学中需要教师着重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引导幼儿主动实践与探索,并通过美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美术探索到了不同的生活环境、接触到了新的事物,也能够深入挖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美术教育也是主观表达的一种方式,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为后续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3]。

3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有效策略

3.1激发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激发幼儿对美术产生学习兴趣,幼儿才能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但想要引导幼儿对美术课程产生兴趣和好奇心,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引导教学,发挥自身的专业素养、发散幼儿的思维,选择合适的方式传授知识,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时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课堂不仅仅是传授基本知识的平台,更是学生兴趣培养的平台,只有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有好奇心,才能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利于他们后期的作品创作[4]。3.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实际上,艺术是生活的延续,艺术的发展与认知是从不断延续的生活中汲取灵感和营养的,这也意味着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在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生活对于艺术的启发性作用,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使其获取艺术灵感;同时,灵感的发掘还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幼儿形成敏锐的感知力,摆脱传统的机械式教学模式,帮助幼儿走进生活,让幼儿将生活中观察到的点滴和对生活的感知反映在艺术创作中,使作品能够“畅所欲言”地表达幼儿的所思所想,又充满了生活气息,让美术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来说,幼儿存在着观察力不足但思维能力活跃的特征,教师要抓住幼儿的这一特征,在观察之前给幼儿传授美术基本知识,为幼儿在生活与创造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开拓幼儿的眼界,进而创造出更有深度的作品[5]。3.3积极开展情境教学。可以说,美术只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对于艺术的感知与学习中,理论知识的学习远不及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重要。但是,想象力与创造力无法通过平淡的语言进行传递,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渗透和训练式教学。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掌握教学侧重点和方法是尤为重要的。相较于其他一些以理论知识为教学活动开展基础的课堂,美术教师可以更好地应用情境教学的方式,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幼儿可以近距离地体验美术,这不仅仅包括绘画手法,还包括思维拓展的训练。例如:在教授幼儿学习绘画动物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摒弃传统的“以物画物”的方式,而是采用舞台表演的方法,要求幼儿在课堂上模拟表演自己熟悉的动物,表演的动物可以是小猫、小狗等,主要以动物的动作形态为主,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想象;同时,教师也可以带一些动物到课堂上进行实物教学,如:仓鼠、金鱼等,让幼儿能够面对面地观察动物的特性,开拓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出更具联想性的作品[6]。3.4引导幼儿进行想象和创造。3.4.1创造力的培养。创造力的培养需要教师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幼儿的兴趣为基础,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展现美术魅力为基础,注重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特征和认知能力的把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询问“太阳的颜色”这一问题时,很多幼儿的答案都是红色,但这时候教师要注意分别直观性观察角度和科学角度之间的差异性。为了进一步让幼儿了解到太阳的颜色,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三棱镜等教学模具,将阳光的色彩分散为多种颜色,不仅能够调动幼儿的探索欲望,而且还能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再例如:在学习《春天的颜色》这一课时,教师应当引导幼儿走进生活和大自然,通过直观的视觉刺激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认识到美术教学是没有正确答案的,也是自由与多样的,使得幼儿能够更主动、更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力。3.4.2想象力的培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就是引导幼儿探索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逆向思维的运用下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美术教学不再墨守成规。对于幼儿来说,其思维受外界干扰较少,思维较于成年人,更具有跳脱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狭隘的教育观念下,可能会影响幼儿的想象力。而画作如同文字一样,能够传递幼儿的思想感情,反映出幼儿的品性和德行。因此,幼儿常常会喜欢用“飞”来表达急切和渴望的心情,用深沉的颜色来表达忧伤、严肃的事物,但实际上幼儿对色彩心理学并不了解,也正是因为这种不了解,才使得幼儿所创造的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趣味性。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感情,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都是美术教育的意义。可以说,美术不仅仅是艺术、不仅仅是技能,也是一种思维锻炼的方式。因而,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研究时,可以围绕着这一理念,在采用分阶段式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各个教学阶段的衔接,并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深入幼儿的思想,摸清楚幼儿的思维曲线,才能制定出科学的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3.5加强课堂内外的联系。当前的学前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时,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就是绘画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其二是手工实践制作;其三就是作品赏析,从而扩充幼儿的知识面。在实际应用中,首先,目前大部分学前教育美术课堂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授课的方式为主,即教师进行讲解,幼儿进行吸收,这种方式在美术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弊端。基于此,美术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式,将教学重心从知识点传递转移到幼儿身上,让幼儿成为课堂的主导,教师发挥辅助和引导的作用,例如:确定一定的绘画主题,让幼儿自由发挥,给予学生一定的创作空间;其次,手工教学是美术课堂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式丰富课堂内容,例如:剪纸、折纸、布艺以及泥塑等实践内容,使得美术教学能够与生活紧密结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最后,作品赏析是美术教学中经常被忽略的环节,但却是提升幼儿审美能力和认知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在作品赏析环节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方式,展览一些优秀的画作,或将幼儿的作品进行班级内赏评投票,将票数最多的作品张贴在展览墙上,不仅能够调动幼儿的创作热情,还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自我的审美标准,有助于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开发。

4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重大的意义。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鲁墨.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大众文艺,2017(24):191.

[2]王晓燕.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策略探究[A]//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二)[M].2019.

[3]赵军生.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5(18):157-157.

[4]田雨欣.浅析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8,187(24):149.

[5]张书维,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方法初探[J].大众文艺,2016(18).

[6]刘佳琪.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创造力及想象力培养[J].好家长,2018(50).

作者:王慧玲 单位:荆楚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