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素描教学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1-22 11:16:58
导语:小学美术素描教学实践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线条造型教学对象存在差异,把专业素描技法和知识学习方式一成不变地移植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往往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素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创造性地设计教法、学法,探索一条正确的道路,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打好素描造型基础。
一、小学阶段“素描”概念思辨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孩子在一年级就对素描有着天然的喜爱。从一般意义上说,素描是用单色线条和块面塑造物体形象的一种绘画形式,其表现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线条粗细、浓淡和曲直表现物体的形状、结构、空间体积,也就是俗称的“线描”;一种是用明暗、虚实表现物体的形状、质感、色感和空间感,即明暗素描。而就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而言,学习明暗素描这种精确、完整、强调细节的造型方法,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降低造型要求,利用线条造型的多变性及其较强的适应性,培养学生的线条造型能力,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大胆尝试创作的习惯,即文章提出素描教学的核心。
二、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在指导低、中、高年级学生进行素描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先了解这两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1.低年级小学生(6岁至8岁)的“基底线”。罗恩菲德曾提出过“基底线”的说法。基底线并不是一个刻板的符号,当儿童有了一定的感情经验的介入时,它会有所改变。孩子使用“基底线经验”的方法存在较大差异性,丰富的感情会促使他们改变表现(空间)样式的方法。实验显示,让从未学习过素描写生的学生在教师只提示“把看到的形状画出来”的指令下进行立方体的写生,他们的作品大致呈现出透视的立方体,表现出一、二分形似。当教师提示他们将看到的平面和垂直面的交界线“地平线”也画出来时,他们并没有画出那根心中的“基底线”,而是如实地反映隐藏在立方体后的那条交界线,这就是写生和想象的差异。教师在指导时不要过分、刻意地讲解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在引导学生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时,即使其画错,教师也只要提醒近长远短,近宽远窄,也更易被学生领会,毕竟不可能要求他们画得完全精准。2.中高年级小学生(9岁至11岁)的写实期。对中高年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写实”这一名词不是以照相式的方式模仿自然,而是尝试把实际表现为视觉概念。对于这个学龄段的孩子,笔者认为应该更加予以爱护,因为他们的心理往往脆弱而固执。部分学生在学习素描时,父母会用成人的眼光判断“形”准不准确,恰恰忽略了孩子还处在初学阶段,手、脑、眼还难以完全配合好。事实上,这正是培养学生兴趣和观察习惯的时段,家长和教师不能急切地要求太高。家长一定要和教师达成共识。有许多例子都说明了这一点的重要性,如,有些学生才学习一学期,家长就没耐心了,会指责和训斥孩子。对这一时期的学生来说,兴趣就是坚持的动力。教师和家长应加以监督、鼓励,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小学素描教学的多元化渗透
1.循序——教学理论多元化。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其兴奋和抑制机能都有了进一步的增强。笔者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发现,循序渐进地将绘画中多元化的元素渗透素描教学,比较容易让中低年级学生接受。在他们的习作中,既不失素描技法和知识的渗透,又保留了儿童画中想象力的发挥。笔者在这里称这类画为儿童素描。2.结合——教学内容多元化。第一,写生与创新相结合。学生在完成写生对象基本的造型后,自由挑选喜爱的图案、线条进行自由的装饰创作。学生通过线条粗细、长短、疏密、曲直等的变化或者用自己喜欢的图案,如花朵、云彩、树叶、人物、动物等进行装饰创作,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我们的社区》是三年级美术教学中一节重要的线描教学课。在写生过程中,由于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体系中第三学段(五、六年级)才会涉及立方体的平行、成角透视以及圆面的简单透视等知识,因此,教师此时不能强求学生在画建筑时透视一定要准,但又必须有所渗透,要帮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建筑物的透视变化。学生完成建筑写生后,可以对建筑物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装饰创造。第二,静止与运动相结合。由于中低年级的学生美术造型能力有限,当他们掌握了基本造型符号以后,教师应该引导他们画动物、人物,从静止的状态逐步过渡到运动状态,这样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放学了》《快乐的人》等教学内容的安排就是帮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中,了解动态人物的表现方法,运用“动态线”“木头人”等方法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从而掌握动态事物的表现方法。第三,室内与室外相结合。写生的过程既是绘画学习的过程,又应是对各种事物的造型、色彩等的感知过程和丰富记忆表象的过程。形象感强、色彩美的对象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观察,也就更有利于学生的无意识记和具体形象识记。不局限于室内教学,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画风景,这样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效果更好。3.求变——教学形式多元化。求变的核心是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的改变。教法随着技法变。在指导素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熟练运用各种线条的优势,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把握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原则,摒弃素描传统教学中的明暗画法,将重点放在训练学生把儿童画中无序、杂乱的线改变为有序、严谨的表现结构的线,并且不断提高他们对线的认识和理解。在线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教学形式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多变的体验。如,一年级《看谁涂得更好看》一课属于自由创作涂鸦课,《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逐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不同的线条,进行组织和美化;二年级《会变的线条》一课让学生体验不同线条的美感并学习线条的组织方法,《绘画游戏》一课则是教学生用线条进行游戏式创作;四、五年级则有《自行车的局部写生》《精细的描写》等线描写生课教学。4.新奇——教学方法多元化。针对小学生自我控制力较弱的特点,新奇的教法能帮助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但新奇并不等于胡思乱想,而是运用绘画材料、工具以及多元化的绘画表现手法,寻找出一条适合儿童发展的新教法。《奇异的城堡》一课是校外素描课的一次尝试,主要针对初学者设计的一节趣味课程。让学生在写生立方体的成角和平行透视角度后,从最初的魔方造型开始,学习将立方体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地叠加,通过不断的衍生,使立方体变化成为各种奇异的造型。如在“墙”上开个窗,画上玻璃的反光;在房顶架凉棚,挂上藤蔓,立起遮阳伞;等等。当作品呈现出来之后,出乎大家意料,学生的学习兴致一下提高了许多。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做到:第一,正确观察。运用“三段式观察法”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具有选择性,以知觉的选择性为基础,是人们对知觉对象的态度,取决于这些对象对人们的意义,以及人们的兴趣和以往的经验。从整体看,从大处着眼,看全貌,即看整体的基本型和比例;从深入看,从局部深入来回看,看特征,看物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综合看,从全局出发看关系,即各部分之间、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通过有意识地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做到“学画先学看”。第二,清楚复述。在教学中不断训练学生把对对象的整体认识从视觉形象的角度复述一遍。一般可以采用教师启发、学生复述,一人复述、多人补充,学生复述、教师归纳等方法。第三,得法作画。具体的做法是以“小、快、多”为主。“小”就是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把对象画出来,可以要求画一些小构图。“快”就是一幅习作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完成。“多”就是作品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其质量也会有所提升。第四,巩固提高。对于初涉素描的学习阶段,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巩固率不高,应该做到分层推进,一步一个脚印的逐步提高,切不可急于求成。
所谓“灵活多元”,即灵活地运用不同方法,全过程、多角度、多方面把绘画教学多元化,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在进行素描教学的实践中,笔者慢慢意识到,在小学阶段,造型能力是学生美术表现力的核心,而线条表现力是造型的关键。要想提升小学生素描水平,应该帮助他们创设美术形态表现的多元体验,建立对美术表现方式的独特感知,逐步树立对多元化美术形式表现的信心。同时,通过循序渐进、灵活多元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素描能力,提高其美术造型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娟.素描,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的基础.美术教育研究,2017(22).
[2]王忠玲.小学阶段素描基础教学设计方案.美术教育研究,2016(24).
[3]詹小燕.浅谈小学阶段素描基础教学设计方案.美术教育研究,2015(8).
[4]巩小波.浅谈设计专业中素描基础课程的教学探索和研究.戏剧之家,2014(16).
[5]吴娜.素描教学中的一点体会.知识窗(教师版),2012(12).
作者:侯亮 单位:江苏苏州市金阊新城实验小学校
- 上一篇:中职工艺美术素描教学研究
- 下一篇:幼儿一日生活渗透文明礼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