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的作用

时间:2022-01-22 11:11:24

导语:民间文化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的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间文化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的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推行,美育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受到众多教育者的重视。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发现仅凭书本中的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十分困难的,有学者提出将本土文化资源运用于高中美术教学。岳亚鑫在《宁夏文化资源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提出:本土文化资源与高中美术鉴赏教育的结合,对双方都是有益的。本土文化资源是高中美术鉴赏教育的有效载体,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也为本土文化资源的推广传播开辟了新的路径,二者相辅相成。和秀谷在《纳西族东巴字画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指出:地方文化资源与高中美术教学的结合不仅可以提升高中生的美术素养,而且可以丰富高中美术课程内容,传承地方美术资源,可以实现高中美术课程改革要求的“要让学生理解、传承、热爱中国优秀艺术的价值和意义”。诸多学者对民间文化资源高中美术学的有机结合进行了研究,认为这是一项有效的教学方式。因此,在这样的趋势下探索民间文化资源与高中美术教学相结合的路径,将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一、民间文化资源运用到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可行性

1.高中美术教学中现存的问题。目前,高中美术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寻找全新的教学方式是当务之急。首先,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存在基础薄弱的问题,学生的美术学时不足,美术基础相对薄弱。因此,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从开始就面临衔接难的问题。其次,课程设置相对单一。现有的高中美术教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于美术特长生专门开设的美术专业课程,另一部分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美术鉴赏课程。对于美术特长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主要练习绘画的各种专业技巧,但忽略了提升审美能力;而面向全体学生的美术鉴赏课程则相对空泛,学生难以从美术鉴赏课程中获取深层次的美术知识。最后,高中美术课时与教材不匹配。高中美术教材的教学大纲要求的总学时在部分学校的实际教学中达不到要求,难以保证足够的学时。2.民间文化资源的传承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文化资源的价值逐渐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传统文化与信息时代产生了一些矛盾,某些传统手工技艺在今天濒临消失。不过,自从我国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受到了各界的重视。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如今面临一些问题,学生对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地方的风俗习惯等不够了解。这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很多优秀的民间文化与民间传统技艺都将濒临消失,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3.民间文化资源与高中美术的契合之处。文化资源,是相对于自然资源的资源形式,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人类文化中能够传承下来的可以利用的那部分资源与形式。就我国的文化资源来说,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资源,如剪纸、年画、皮影、民居、刺绣、服饰、印染等,而这些文化资源大都与美术有关,绘画、雕塑、书法、建筑、工艺等,都属于美术研究的范畴。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丰富的民间文化是美术教学的鲜明载体。基于美术教学和民间文化二者紧密的联系,教师应该寻求将二者有机结合的方式,提高高中美术的教学效果,以弘扬民间文化。

二、民间文化资源运用到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具体路径

1.教学渗透。教师要将民间文化资源融入高中美术教学,了解本地的文化资源。山东省已经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美术项目包括剪纸(高密剪纸、烟台剪纸等)、泥塑(聂家庄泥塑、惠民泥塑)、面人(曹州面人、曹县江米人)、柳编(博兴柳编、曹县柳编),以及石雕、木雕、核雕、葫芦雕刻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将学生身边的这些传统技艺融入教学。如,《中国美术欣赏》中的第十六讲,教师就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这些传统技艺的相关制作视频,让学生熟悉并产生兴趣。教师要注意在讲解这些传统技艺的同时,向学生传达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如石雕不同纹饰的寓意,面人的造型代表了什么,艺术品具有怎样的艺术价值,等等。这些都是民间文化与美术的契合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另外,教师还要拓宽视野,将其他省市的代表性民间美术项目带入课堂教学,如北京的鼻烟壶内画、内蒙古的蒙古族刺绣、江苏的苏绣、四川的蜀绣,等等。以各省市的刺绣技艺为例,刺绣讲求配色、手工技法,教师可以将各省市具有代表性的刺绣技艺整理出来,以课件形式向学生介绍来自不同地区刺绣的不同色彩特点和刺绣针法。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查阅一种刺绣的具体资料,在下节课上让各组学生进行展示。在自主学习、自由展示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查阅相关资料并将其整合。在此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刺绣艺术,了解了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以及其他门类刺绣的区别,以及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等多种刺绣手法,从而快速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以上教学方式主要针对民间文化资源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美术类别,因其都是手工制作技艺,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快速了解。推而广之,让学生了解全国各地不同种类的民间文化资源,可以在课堂中营造艺术氛围,扩大学生的美术鉴赏视野,而不是局限于课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运用各种现有的条件,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在各个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2.实地参观。相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无形的手工技艺,具象的民间文化资源则更好利用。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只是给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这些艺术原本存在的时空。各地的博物馆和各种艺术展览拥有丰富的古代文物、斑驳的历史痕迹,包括陶器、玉器、漆器、彩塑以及各个朝代的山水画、人物画等,其中的历史氛围更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古代美术的魅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聆听讲解员讲授这些工艺品的历史来源与艺术特点。这样的学习机会较少,学生的印象往往会更加深刻。此外,教师在教授学生如何鉴赏这些古代艺术品时还应留下一些问题,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间。博物馆定期会有关于文物或书画的展览,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去观看。在观看展览的过程中,学生身处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之中,更能感悟其中的奥妙。多参观各类展览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艺术鉴赏视野,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在讲解园林建筑艺术时,教师要突出南北方园林建筑的差异。如果不能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制作小模型的方式展现园林的特点。如,北方园林讲求格局结构,园中建筑排列严谨有序;南方园林则水石相印,布局自由。教师可以将乔家大院与苏州园林的缩小化模型搬到课堂,让学生通过直观观察了解南北方园林建筑的具体差异,欣赏两种园林风格的不同魅力。3.组织讲座。高中美术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只有教师的指导远远不够,教师在很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并不完善。教师可以通过邀请专家举办讲座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如,教师可以请石雕、木雕、核雕等传统美术技艺的传承人,为学生讲解技艺的历史来源、传承现状。讲座活动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美术教学的效果,而且可以让这些传统技艺走进校园,让学生深入了解并产生兴趣。这是传承民间文化的有效方式,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具有重要的作用。除了组织传统技艺讲座,还可以举办鉴赏类讲座,通过专家的讲解,让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这比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图片的教学效果更好。4.组建社团。除了上述短期活动,教师还应该在校园中为学生营造学习美术的良好艺术氛围。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教师应该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校园中建立各种美术社团,指导学生开展各类美术活动,如国画、油画、水彩、书法、雕塑、剪纸等,并邀请一些专业人士指导学生,为喜欢美术的学生创建一个平台,这也是学生在课业之余的一种放松方式。教师可以定期为学生举办校内展览,让学生在课外也有展示自己的舞台。这些美术社团是以民间文化为基础建立的,在长期接触中,学生会在其中发现自己喜欢的美术项目,从而为民间文化的传承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高中美术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当前,高中美术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亟须解决。民间文化资源与高中美术教学之间具有契合之处,因此,教师可以在高中美术教学创新实践中,尝试将民间文化资源与日常教学环节有机结合。二者的结合不仅表现在物质和行为层面,而且表现在精神层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过程中,完善民间文化资源与高中美术教学的融合之道。

参考文献:

[1]岳亚鑫.宁夏文化资源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2]和秀谷.纳西族东巴字画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作者:贺涛 单位:山东枣庄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