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专美术教育现状困境与构想

时间:2022-09-20 09:41:22

导语:高专美术教育现状困境与构想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专美术教育现状困境与构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社会对美术教师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基础教育美术师资主要来源的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而言,如何提升办学质量,以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求,成为需要研究的新课题。“20余年来高等美术教师教育发展的推进力,多是靠来自基础教育发展需求的‘倒逼’”①,高专美术教育专业有必要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着手建立专业发展特色,加强内涵建设,以满足基础教育对高素养美术教师的需求。

一、高专美术教育专业的历史、现状

我国具有现代形态的高等美术教育,始自20世纪初创办的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培养美术师资为主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和以培养美术家为主的高等专业美术教育两大系统。虽然二者培养目标不同,但其教育课程体系都是以西画(素描、色彩、透视、解剖等)、国画和手工工艺三大学科为核心的,“专业美术院校将其分解为三大专业方向(主要突出前两方面),而师范院校是将三方面合而为一”②。我国现有的专科层次的美术教育专业,多通过国家在21世纪初将师范院校三级制改为两级制,由中级师范(中专)美术科伴随学校升格而来。高专美术教育专业的由来使其存在着一定的先天不足。同时,21世纪以来高等美术教育在扩招中的积极态势,与近年来国家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对教师地位、待遇的提高,以及美术本科毕业生在大中城市文化艺术单位就业难度的加大,都在生源、就业等方面逐步压缩专科层次美术教育专业的生存空间。因此,深化专业建设,探索高专美术教育专业的办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显得尤为必要。

二、高专美术教育专业的困境

相比于外部压力,高专美术教育专业在加强自身专业建设与内涵发展方面的现实需求显得更为迫切。1.高专美术教育专业建设、教学建设的质量保障制度不足。高专美术教育专业普遍仿照本科师范美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但大量分析本科师范美术教育的研究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部分本科师范美术教育学科也存在缺乏自身学科特点的问题,其仿照专业美术学院的课程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在以美术专业院校的美术学科课程为参照的基础上,增设一定的理论课程和教育课程而形成的”③。一些高专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在移植中受师资、学制与生源质量等因素的影响,既没有形成完善的技法传授体系,又没有根据高专美术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注重与基础美术教育的衔接,缺少自身的办学特色。究其原因,一是部分高专美术教育专业缺少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内容更新的自觉意识与专业前沿研究能力,导致其对新型师资人才需求之间存在错位;二是缺乏有效的质量保障机制引导其专业建设的自觉。在部分高专院校,一些美术教师对国家基础教育近年来的发展状况缺乏关注,也缺乏对教师教育专业化方面的学科前沿研究的关注。研究能力水平不高与对基础教育及学科前沿研究的陌生,是制约高专美术教育专业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其专业建设的突破口。2.高专美术教育专业教师的师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新艺术课程理念强调通过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同时,多元文化时代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美术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美术知识和技法的传授者,而是多元艺术文化的传播者,学生艺术文化价值观体系建构的引导者”④。由此可见,文化视野、文化批判的思维和内化知识的建构将成为美术教师教育的必备素养。师资力量薄弱是困扰高专美术教育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首先,从检索的研究成果分析显示,高专美术教师发表的研究成果关注点多为教学方法的个人经验、体悟等。与本科美术学科的教师相比,部分高专美术教师在项目申报、专业问题、教育前沿研究方面的经验不足,积极性与成果水平不高。其次,从高专院校师资队伍的学历构成与学理背景看,教师的学历教育或进修多数是美术专业院校或师范院校的绘画专业或美术教育专业,这使他们认同专业技艺能力,也效仿美术专业院校或本科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与理念,体现在教学中则表现为重视对绘画技法、经验、趣味的传授。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于主动、理性地分析、研究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美术师资新能力、新规格的需求,以及其与自己教学的关系等问题缺乏重视,忽视了基础教育教师应有的主流文化审美价值观、人文眼界、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不符合基础教育合格美术师资培养的目标、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改革的进程。

三、高专美术教育专业的建设构想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美术教育专业需要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基础教育需求的、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后备师资人才。这是高专美术教育专业重塑自身办学特色的机遇。1.加强专业建设,突出办学特色。首先,高专院校在行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专业前沿研究,制定出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与社会需求的专业建设规划与标准。依据专业建设规划与标准,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培养模式与教学评价机制。其次,相关部门通过支持、指导与督查,帮助高专院校进行专业建设。如,通过高职类骨干专业建设项目进行资金支持与评估鞭策,以此帮助、督导高专院校完善课程建设、师资建设、评价机制建设及教学方法改革,强化办学特色。2.加强师资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实施教育理念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根据高专美术教师的具体情况,高专院校可以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教师间良性竞争的机制。首先,“走出去”一是通过每年指派教师跟岗指导学生实习,促使教师走进基础教育美术课堂,真实感受基础教育发展对教师素养的实际需求,以此使其思考自身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关系,促使教师更新其教学理念和改革其教学方法;二是通过对年轻教师的分层次培养,选取有研究能力的教师,以进修或获取更高学位的方式,培养其成为专业知识和教学改革的研究型人才。其次,“引进来”是指通过有针对性地聘请教育专家、专业学者来校,以讲座的形式让教师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向、最新的教育理念及学科前沿研究。最后,改革目前实行的班级指派教师制,同门专业课程可以由秉持不同教学理念或实施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师同时担任,通过教师讲解自己的教学内容、方法,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选择教师的课程完成学习,促使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学方法。3.加强课程建设,更新课程内容。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育理念的物化体现,也是展现教育意志的主要途径。新艺术课程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美术教学的人文性作用。人文性既是美术的本质文化属性,又是美育教学的本质属性和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关键。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分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其是基础教育美术教师的必备专业素养,是对教师专业能力评价的起点和终点,也是高专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基于此,笔者认为高专美术教育专业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审美素养、美术表现与创意素养为目标,科学地进行课程设置,及时根据需求的变化更新课程内容,强化课程的人文性和师范性、专业性特色。4.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在信息时代,数字技术渗透到各个领域,让图像传播空前便捷。图像获取的便捷性、廉价性与多样性使学生在接触美术课程时,可能已对美术图像有了一定的认知,并建立起差异化、个性化、零散的视觉经验。学生的先验性美术认知与美术教育课程的知识系统、经典文本之间的碰撞不可避免,也形成了教师对经典文本单一视角解读的知识权威的解构。教师需“将学生原有的来自生活的视觉经验,纳入到教学的知识系统与过程之中;将个体学生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理解,纳入到学习理解的交流对话之中,以此,追求对学生学习的兴趣性、主动性、个性的启发与引导”⑤,改变以讲授和技法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和技能,通过问题、探究、合作的方式,解决学习和模拟教学中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从而情境化地构成学生与知识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有更高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和更宽广的人文视野,提高对现场问题要点把握的概括性与语言表述的生动性,以及对具体教学过程的掌控能力,也需要教师积极更新美术教育的理念与方法。5.加强机制建设,完善评价机制。高专美术教育专业应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既要评价学生,又要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成效和学校的教学决策,把静态的评价教学结果与动态的课程实施过程相结合,通过对教学决策、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的评价,实现对美术课程教学行为规范与改革。

高专美术教育专业是小学美术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美术师资的培养摇篮,其培养质量关系到基础美术教育的实施质量。在中国基础教育的核心素养时代,高专美术教育专业在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同时,更重要也更现实的是通过对其专业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及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加强与完善,提升办学质量,使其培养对象能够满足新时代基础美术教育工作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姜松华.中国当代高等美术教育体系形成机制探析.艺术百家,2009(5).

[2]尹少淳.文化•核心素养•美术教育——围绕核心素养的思考.教育导刊,2015(9).

作者:肖宝军 单位: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