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与创新思维教学模式

时间:2022-06-27 03:54:06

导语:美术教育与创新思维教学模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美术教育与创新思维教学模式

摘要:美术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媒介,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审美情趣、鉴赏评价、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学生获得了美术理论和实践操作的知识技能,从而使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新思维;教学模式

美术教育离不开创新思维的开发,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新思维和独特个性的培养,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有艺术家说过,艺术当随时代,艺术也更要具“前瞻性”。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中,教师要创设适宜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模式,按照美术科目独特性的要求,用独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教授理论知识、技法与实践经验,并不断进行评价。学校可创设适合学习的教学环境,让教师和学生进行学习、交流,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美术教育模式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1.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美术教育。创新性与独特性是创新思维的特征,新颖性与独特性的思维培养要借助各种途径进行开发,人的创新思维过程要通过想象、联想、对比、穿插、融合等因素完成。创新思维离不开形象,美术是平面造型与立体造型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借助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造型与艺术处理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不同享受。美术教育既要讲授传统的知识理论和技法,又要有新思路。没有个性的艺术作品缺乏新颖性和吸引力,也就缺乏鲜活的艺术生命力。所以,美术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人能在不断追求新事物、不断探索中改变生存环境、改善生活条件,这一切的变化都来源于人类的创新思维。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繁荣都需要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要凭借美术等科目实现。2.创新思维的培养与美术教育的关系。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建立在人的想象、联想以及情感的表现基础上实现的,而美术教育正符合这一特点。学生可以在学习美术科目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美术技法、美术理论知识、思想品德、欣赏与鉴别能力等,美育始终贯穿在各科的教学中。人们对美的追求是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的,但是,离开创新思维的培养,就难以表现美好的艺术形象,缺乏个性和生命力的作品,犹如复制品。当然,要开发创新思维,除了美术教育外,体育、音乐等其他科目的教育也应得到重视。一些学校将美术课作为培养创新思维的课程,在教育教学中实施与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中国很多学校采用美术教育大纲中的教学措施,把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列入美术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各城市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都开设了美术课;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成为多才多艺的人才,在假期让孩子参加美术班,这些现象足以说明美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可以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格和个性,使其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需要通过美术教育进行开发和表现。审美是通过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实现的,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把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以及大脑中的想象用艺术处理手法在纸上表现出来,创作独特的视觉形象,并在创造性表现中应用构图、透视、比例、结构等观察方式方法进行描绘和艺术处理,从而创作出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的艺术形象。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开发和锻炼,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艺术舞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与相应的教育设施,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美术是属于空间的一种视觉艺术,是一种直观的表现方式。视觉艺术的创新性使美术教育有了独特的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欲望。美术教育这种独特的功能,可以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这种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会帮助学生应对未来在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使他们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从而让生活充满生机和丰富的色彩。

二、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创新思维的培养方式与途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是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美术教育以及其他艺术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都与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美术教育的教学重点。学校要逐步改善美术教育设施,对美术教师进行定期培训,通过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等途径,增强美术教育的教学效果。以往的美术教育模式注重的是传承,而现代化的美术教育理念既要传承文明,又要有侧重点: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和技法、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敢于表现自我,这样可以发挥与展示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与艺术表现力。2.新的教育观念是教育者的必修课。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教师如果沿用过去被动的教学思想与方式,容易导致部分学生的反感与厌学情绪,降低教学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不利于遵循教学相长的教学规律。现代新的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的实施,需要美术教师不断学习,改变过去被动的教学方式,变主导型教学为引导性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潜力,使其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美术。教学设计模式应该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关系中进行。教学需要建立在思想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只有处于平等的关系下,探究性教学才能顺利进行。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以不同的见解和表现形式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大胆地提出独特的见解。新课程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教师在一旁进行组织和引导,这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形成创新思维,为美术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发散性思维,培养主动思考、获取和运用知识与技能的性格。

三、美术教学的主旨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部分学校重视传承,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不多,过于重视文化课科目的教育,不利于美术专业的发展。以往的美术教学多是学生对各种技法的临摹、对范画的观摩,或参考课本学习美术知识,上述美术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学生自由发展的艺术天性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其艺术个性的发展,导致作品缺乏个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受到了影响。1.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的前提。个性是每个个体的独特性,是区别于他人的特征。美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可以使学生不仅学会欣赏艺术,而且能作出自己独特的判断。这就涉及美术鉴赏知识,对美术作品的判断与鉴别特别注重个体的审美差异。如果没有个性化的审美差异,就意味着没有对艺术作品深度与广度的分析与判断。所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审美能力是特别重要的。现代教学模式设计显示:美术教学模式应该有差异性,要能够适应学生个性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艺术潜力,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这对美术教育的开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2.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实现创新思维培养的美术教学目标。经济基础决定了文化艺术的发展,文化艺术在经济发展繁荣的环境中才能得以重视和发展。当今的社会环境呈现出适合发展文化艺术的大好形势: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上的需求,社会需要大量美化和改善生活环境的人才,所以,美术教育逐渐得到重视,美术教育模式也要跟随时代的需求而转变。美术教学模式应在求新求变的基础上做出调整,努力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美术人才。美术教育要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用技法表现理论,用美术表现因素表现外在的和内心的感受,应用美术语言表现人的情感以及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受,使美术贯穿于绘画、书法、摄影、雕塑、建筑、设计等不同领域。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使学生能够探索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追求美术语言的独特审美价值。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才能为人们带来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满足人们不同的个性需求。3.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鼓励和引导。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个性与心理的外在表现。作为教师,要因势利导,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美术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扎实的美术实践技法,学习前人优秀的思想理念和精湛的创作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更熟练地用美术元素表现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美术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思维、创作美术作品的发展空间。每个个体都是有差异的,所以,美术教育更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创作出新颖别致的作品。美术教师应该多鼓励和引导学生,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上对美术教育与创新思维教学模式关系的论述,充分说明美术教育在现代新形势、新环境下,要积极地创设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创作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作品,这样才能满足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为生活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马晓娟.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S1).

[2]刘晓书.激活思维鼓励创新.云南教育,2004(8).

作者:孔 玭 孔祥宇 单位:甘肃平凉市庄浪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