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对美术教育的贡献
时间:2022-02-27 08:46:24
导语:李叔同对美术教育的贡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中国近代引进西方学制后,一大批美术教育家在传统艺术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融合西方美术教育的优点,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思想。文章剖析了李叔同改良主义教育思想的内容及特点、形成背景及其“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文艺观等,其独特的美术教育思想和观念推动了近代美术教育的发展,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术教育;李叔同;改良主义;艺术观
随着近代学校教育的发端,我国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美术教育家。李叔同是最早在中国开展美术教育的教育家,他将西方美术教育思想和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近代美术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功利主义美术教育是发展近代工业的必然选择
晚清政府为了发展近代军工业,宣布改革教育制度,废除科举,设立学堂。1902年8月,张百熙拟定了《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该章程颁布却未实施,真正颁布并实施的是1903年初由张之洞、张百熙与荣庆共同修正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由此,新式学堂成为近代美术教育制度的发端。学堂教育要求中小学设置图画课,“以备他日绘画地图、机器及讲求各项实业之初基”①;规定师范学堂的图画课为通习课程,要求实业学堂依据不同专业性质分别设置图稿绘画科、图画科或机器制图科。其他各科也大都开设图画课,实习科目中不能缺少制图或绘图等内容;高等学堂的“艺科”(包括格致、工科、农科及医科)要有计画制图及实习、应用力学制图及演习、机器制图等课程②。可以看出,绘图课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美术教育,它强调对科学技术的学习与应用,是科技教育的工具学科,为工业发展培养人才,带有较强的功利色彩。
二、改良美术思想是对功利主义教育的匡正和扬弃
李叔同在期间,曾刻有“南海康君是吾师”的印章。他深受康有为“以复古为更新”“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③等美术思想的影响。首先,李叔同提倡学习新学科、吸收新技法。他曾在日本留学,并就读于东京美术学校。该校学科分为西洋画、日本画、雕塑、铸造调漆、莳绘(泥金)木雕刻、牙雕刻、石雕刻、图案等,李叔同选择了西洋画(油画),师从日本近代油画大师黑田清辉。他推崇黑田清辉的艺术,当日本记者到其住处采访时,看见屋内墙壁上贴满了黑田清辉的美人画、山水画的印刷品。李叔同类似于黑田清辉的潇洒笔触使记者大为震惊,遂在《国民新闻》报纸上刊登了《清国人志于洋画》的报道。李叔同对新学科、新思想孜孜以求,他曾说:“观察事物与社会现象作描写技术的进修,还须与时俱进,多吸收新学科,多学些新技法,有机会不可放过。”④初到日本,他写了《水彩画法说略》一文,以帮助思想闭塞的国民学习绘画技巧、打开思路。文章开头开宗明义道:“西洋画凡数十种,与吾国旧画法稍近者,唯水彩画。为编纂其画法大略,凡十章。以浅近切实为的,或可为吾国自修者之一助焉。”⑤为了传播的需要,他以尽量浅显的语言摘录日本美术家儒柿山、松田等有关绘画教学的著述,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写成了《图画修得法》。上述两文发表在1905年高天梅主编的《醒狮》杂志,这是李叔同初到日本学习西画的心得体会。其次,李叔同提倡艺术应该紧贴时代、与时俱进。中国古人有“画为无声诗,诗为有声画”的观点,认为诗歌和绘画都以情造景,从而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自古就有诗情画意之说。李叔同继承了前人的思想和观点并有所发展。他认为,绘画就其本质而言是表达思想情感的:“人有恒言曰:诗为无形之画,画为无声之诗。今请易其说曰:语言者无形之图画,图画者无声之语言,蔑不可也。”⑥这体现了美术的审美价值。同时,美术还能创造使用价值,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后,设计在工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李叔同认识到英、法等欧洲国家重视美术教育,从而使其工业产品具有了极大的附加值,他说:“一叶之绢,一片之木,脱加装饰,顿易旧观。惟技术巧拙,各不相捋,价值高下,爰判等差。故有同质同量之物,其价值不无轩轾者,盖有由也。”⑦李叔同并没有兼修工艺美术科目,但他常常凭借自己深厚的艺术底蕴参与实用美术设计。1905年,他为《醒狮》杂志设计封面和刊头;参与编辑我国第一本音乐期刊杂志《音乐小杂志》,封面、刊头以及内文插图都出自他一人之手,全本刊物整体感很强。另外,李叔同担任《太平洋画报》(《太平洋报》副刊)主编期间,创作了250余件作品。“实际上,用今天的美术术语来考查,李叔同美术广告的制作方法是一种版画的刻制。他汲取了传统木刻年画的制作方法,又吸收了日本画界新兴的木刻艺术,从而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风格的木划画。”⑧据当时一位《太平洋报》的同事回忆说:“《太平洋报》的报头是他(李叔同)的手笔。报上的广告文字与图案大半也是他写的和画的。他关于广告的设计很有研究。那时中国报纸的广告除了文字之外是没有图案的,只有《太平洋报》的广告有文字、有图案,都是他一人所经营的。而且他设计的广告文字和图案都很简单、明显,容易引起阅者的注意,但是没有一点市侩气,这是他平日读书养气功夫很深的缘故。”⑨最后,李叔同提倡融合中西方艺术。他主张借鉴西方科学的表现方法,“学图画者,当确信实物写生为第一良善之方法”。美术训练应该循序渐进,由低级到高级,刚开始应该以简单的几何体为主,“石膏模型为实物写生用第一完全之范本”。之后便可选用日常所用的器具,直至最复杂的人体。这只是美术训练的一般规律,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他说:“欧美新教授法,初学绘画,即由写生入手,不用临本。”但是由于知识水平不同,欣赏和学习习惯的差异,如果强行从写生入手效果反而不好。因此,习惯临摹学习的中国人“初学水彩画,当先用临本。待稍谙门径,然后从事写生,较为便利”⑩。尽管东西方绘画材料不同、风格各异,但在艺术上都追求形与神的统一。李叔同说:“中国画虽不拘泥于形似,但必须从形似到不拘形似方好;西画从形似到神似一致,更到出神入化。”⑪东西方艺术可以相互借鉴,随着时展还要不断吸收借鉴新学科、新材料。在谈到李叔同改良美术思想对近代美术教育的意义时,我国美术教育家吕凤子评论道:“严格说起来,中国传统绘画改良运动的首倡者应推李叔同为第一人。根据现有的许多资料来看,李先生应是民国以来第一位正式把西洋绘画思想引介于我国的,进而启发了我国传统绘画需要改良的思潮。而后的刘海粟、徐悲鸿等在实质上都是接受了李先生的影响,进而成为中国传统绘画改良运动的推动者。”⑫虽然没有确切的资料显示刘、徐二人受到李叔同的影响,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融合中东西方艺术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命题,李叔同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三、“先器识而后文艺”是传统文艺观的继承与弘扬
李叔同坚持“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文艺观,他在给金石家许霏(晦庐)的信中说:“朽人剃染以来二十余年,于文艺不复措意。世典亦云: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况乎出家离俗之侣;朽人昔尝诫人云: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即此义也。”⑬在给学生丰子恺讲解这一观点时,李叔同曾举《人谱》卷五的例子进行解释:“唐初,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有盛名,人皆期许其显贵,裴行俭见之,曰: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章,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⑭艺术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败坏的人艺术水平再高也对社会无益。李叔同认为,道德高尚的艺术家才是真正的艺术家,道德败坏的艺术家是欺世盗名之辈。在谈写字方法的时候,李叔同论述了人的道德修养与书法的关系。他认为,书法水平很高而道德不好的人,“虽然人家赞美他字写得好,那不过是‘人以字传’而已”。假如一个人“很有道德,那么他的字是很珍贵的,结果是能够‘字以人传’”,这才是做人的根本。如果舍本逐末追求“人以字传”,那么无论对在家人还是出家人来说,都是可耻的。他谈的是书法,其实同样适用于其他艺术形式。结语李叔同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西方美术教育的有益之处,逐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改良美术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为近代工业发展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才。同时,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艺观点,并在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其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期间,撰写了《石膏模型用法》一文,明确指出就写生而言,当以“摹仿古今雕塑之名品杰作之复制品”为宜,并解释说以古代名作为范本,不仅能够感悟古代艺术家对形体处理以及艺术语言的运用,更重要的是这些艺术财富能够培养人们“审美之智识”。这种通过艺术潜移默化地陶养人的道德情操、帮助人格养成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美术教育仍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李振 单位:天津财经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