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中绘画能力探讨

时间:2022-03-27 03:21:13

导语:幼儿美术教育中绘画能力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幼儿美术教育中绘画能力探讨

摘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对绘画基本要素的认知越来越深刻,其年龄、性别的差异在绘画上的反映也越来越突出。了解幼儿对绘画基本要素的认知变化,正视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幼儿在绘画表现能力上存在的差异,把握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有效的绘画教学方法为依托,采取科学的评画方法,树立正确的绘画教育观,才能培养幼儿学习对美的形象的描绘和表现,让幼儿学会欣赏,从审美的角度把握世界。

关键词:幼儿;绘画能力;教育建议

绘画是幼儿自我表达的良好方式。幼儿沉浸在绘画中,感受到色彩、线条、块面的魅力时,快乐就与之相伴。绘画不仅是幼儿释放天性、表达自我的方式,更有助于学龄前儿童培养良好的阅读和书写技能。因此,如何提升幼儿的绘画能力,充分发挥绘画对幼儿的启蒙作用和解放天性作用,是每一位幼儿美术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影响幼儿绘画能力提升的因素

1.绘画基本要素的认知

美术的基本语言包括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线条是幼儿画作中最常见的符号。善用线条是幼儿绘画能力的基本体现。形状是由点和线条构成的结构或轮廓。能运用越来越复杂的形状表现图像,说明幼儿对复杂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对色彩的辨识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是衡量幼儿绘画能力的重要标准。丰富的颜色为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构图是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线条、图形。构图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能较为集中地展现幼儿绘画的综合素养。幼儿对线条和形状的运用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引导幼儿有规律地安排它们,是提升幼儿绘画能力的重要方式。幼儿对色彩和构图的把握需要一个过程,更多地建立在后天认知的基础之上,引导幼儿正确辨识、灵活运用色彩,合理组织构图,对提升幼儿的绘画能力同样重要。

2.幼儿的年龄和性别因素

影响幼儿绘画能力提升的因素包括年龄和性别等方面。幼儿绘画的发展具有三大阶段,即涂鸦期、象征期和定型期。涂鸦期通常在幼儿1至2岁的阶段,这一时期,幼儿作画多表现为胡乱涂画,图形以点和线条为主,多为波浪形等,呈现无规则。象征期通常在幼儿2至3岁的阶段,这一时期,幼儿逐渐有意识地创造视觉图像,能够画一些简单的线条组合甚至几何图形,并赋予图形一定的象征意义(如用椭圆形代表人的身体),对于主要色彩也具有一定的辨识能力。这一阶段的后期,幼儿的画作色彩逐渐丰富,并能按照事物本身的颜色为画作涂色。定型期通常在幼儿3至7岁的阶段,这一时期,幼儿作画喜欢用相对固定的图式或画法表现不同的对象。幼儿的性别差异也会影响其绘画能力的提升。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有了性别概念,在作画时也会体现出对性别的区分。幼儿会用简单的符号区分人物的性别,如头发、衣服、装饰品或场景等。

3.教师专业素养因素

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幼儿绘画能力的提升。首先,幼儿美术教师应尊重幼儿绘画的自发性。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新鲜感是幼儿作画的重要诱因,教师应予以尊重,维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帮助幼儿提升作画的信心和满足感。其次,幼儿美术教师应帮助幼儿构思。教师如果只是以下命令的口吻要求“快点画”“画房屋”,幼儿就会不知如何下笔。对于大多数幼儿,教师不能期望在布置任务后,幼儿就能思路清晰地立即着手画。因此,教师应循循善诱,给予合理的指导,帮助幼儿构思。最后,幼儿美术教师要善于有趣地谈画。幼儿主动把画给教师看时,兴趣最浓,是谈画的最佳时机。教师看到画时,可以先不作评价,只露出微笑,倾听幼儿诉说自己的想法,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创作意图。等幼儿说完后,教师再给予鼓励和肯定。

二、提升幼儿绘画能力的教育建议

作为参与主体,幼儿在绘画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针对幼儿对绘画的认知,及其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差异,美术教师应采取以下有针对性的策略。

1.美术教师应掌握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规律

绘画是幼儿生理变化和心理成长外化的一种表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存在差异,幼儿表达内心世界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以使用色彩为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使用色彩的数目会增加。依据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的研究,3至4岁的幼儿色彩观念淡薄,处于无意识使用色彩阶段,通常拿到什么颜色就用什么颜色,画中的颜色零散、不集中。而到了4至5岁时,幼儿画作中使用的颜色数目明显增多,这说明他们已经有了色彩观念。这时,美术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多用色,引导幼儿在色彩使用上多加变化。从性别差异角度分析,尽管在整体水平和构图上,男、女性幼儿的差异并不显著,但在色彩、主题等细节上,却有比较明显的不同。男性幼儿的涂色控制力相对较差,而女性幼儿使用色彩的数目相对较多。这说明,男性幼儿用色通常不受约束,而女性幼儿对色彩的关注度较高,更加注重装饰。女性幼儿通常比男性幼儿能更好地理解绘画主题,喜欢根据主题作画,而男性幼儿大多想画什么就画什么。面对男、女性幼儿在绘画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美术教师应正确对待、因材施教。针对男性幼儿涂色控制力较差的问题,美术教师不宜苛求其着色效果,应当多给予赞美,鼓励其细心涂色。针对女性幼儿使用色彩的能力与特点,美术教师不宜要求其按照事物原貌着色,以免限制幼儿的想象力,而应鼓励其多用色、多变化。

2.美术教师应采取科学的评画方法

了解儿童画的含义,是对其进行科学评价的前提。幼儿有自己的表现方式,其作画顺序、画中形象的大小、人物关系、色彩选择等各有特点。在作画顺序上,幼儿通常会将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先画出来,如果幼儿认为自己最重要,也会首先画出自己。在形象的大小上,幼儿画中的人物形象越高大,说明这个人在幼儿心中越有威信、越重要。在人物关系上,幼儿喜欢把自己亲近的对象画在自己身边,画中人物之间的距离也表现出他们情感上的亲疏。色彩的选择能反映幼儿的心理状况,如果人物或场景是用暖色调绘制的,往往说明幼儿的体验是快乐、幸福的;如果使用的是冷色调,则说明体验往往是难过、沮丧的。儿童画是幼儿内心的一扇窗户,秉承激励性和指导性原则,从兴趣性、创造性、主动性、熟练性等多角度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美术教师才可能通过儿童画这扇窗户,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性格、爱好、兴趣,为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保驾护航。

3.美术教师应树立正确的绘画教育观

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美术教育者应融入幼儿生活,秉持乐观的态度,保持幼儿的创造性。不了解幼儿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融入幼儿生活,关心他们的一举一动,才能与幼儿进行心灵沟通,让幼儿教育结出硕果。幼儿的生活充满了阳光,教师应该秉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处事,积极的情绪能够感染幼儿,面带微笑、动作温和、语言温暖,幼儿便会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茁壮成长。幼儿绘画教育重在发掘幼儿的创造力,很难想象没有创造力的教师如何培育幼儿的创造力。幼儿能把内心的感觉以新的、自发的方式表现出来,就值得肯定。为了维护幼儿创作的新鲜感,教师需要以独特的视角启发幼儿,开展不落窠臼的创新教学。结语幼儿绘画教育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意义重大。罗恩菲德指出:“艺术教育,如在儿童早期实施的话,便很可能造就出富有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否则,便可培养出虽有丰富的学识,但却不晓得如何去应用,以致成为缺乏内涵,而且难以与环境融入的人,由于感性、思考和感觉,在任何创造过程中均同等必要,因而艺术就是平衡儿童的智慧与情感不可或缺的工具。”①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对绘画基本要素的认知越来越深刻,其年龄和性别差异在绘画上的反映也越来越突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绘画教育观,了解幼儿对绘画基本要素的认知变化,正视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幼儿在绘画表现能力上存在的差异,把握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有效的绘画教学方法为依托,采取科学的评画方法,培养幼儿对美的形象的描绘和表现,培育幼儿的审美心理,让幼儿学会欣赏,从审美的角度把握世界。

作者:皮君 单位: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注释:

美)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王德育,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