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研究论文8篇
时间:2022-08-25 10:26:57
导语:小学美术教育研究论文8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小学生的审美认知水平和审美经验也开始更多的依赖于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问题,而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美术教育界极为关注的热点之一。
一、网络游戏占据学生心理日趋明显
笔者作为一名美术教育教学专业的研究生,就曾在广西南宁市的几所小学进行实习考察中发现,网络游戏以其自身所独具的娱乐性与极佳的视觉感官体验吸引着广大小学生。网络游戏以其最独特的视觉形象在小学生的审美教育中发挥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在学校实习期间,发现有三位同学,分别是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三位男生,总是在不厌其烦的利用课上、课件及其他可以自由时间进行绘画表现自己喜欢的对象。其中四年级男生——K(化名),利用课下时间,不断的绘画一款名叫“我的世界”小游戏中的场景及主人公史蒂芬的形象。五年级男生——W(化名),喜欢不分课上课下时间,常常左手拎着直尺、右手握住中性笔,在自己的绘图本上不厌其烦的表现款式各异的汽车,多由自己设计款型及性能。六年级男生——Q(化名),喜欢战斗机,他有两大本速写本,上面均绘有关于宇宙、世界及相关的各类战斗机,时常谈论一些同龄学生看不懂,也很难交流清楚的相关主题内容。就笔者以往的教学实践经验而言,绘画表现游戏中的人物、场景、各种车型及其他绘画主题和造型特性的,有打斗、暴力倾向,通常不被美术教师及其家长看好。
二、游戏与艺术是相通的
(一)行走在自由的国度
从美术起源来看,游戏说是主观精神论的代表性观点之一。德国古典美学大师康德认为:自由是艺术创作的生命,在这一点上他认为艺术与游戏是相通的。康德看到了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他认为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成为促使艺术达到巅峰境界的主导要素。网络游戏属于游戏种类中较为重要且极具时代代表性的游戏之一,在当今网络讯息快速发展交流的空间中,除了自由权利外,网络游戏更多作为一种话语交往空间,解除了现实的禁锢,呈现了一个开放的领域,使得喜爱网络游戏的人得以在游戏中获得想象的统一。而这一独特性恰好满足了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精彩纷呈的视觉效果呈现使得学生的心灵与思想得到不同纬度的提升。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小学生以3—6年级学生的美术作品观察中发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竞争激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趋势。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引导学生提升自我认识,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其中,网络游戏中的视觉形象对少儿审美经验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二)登上美术与游戏的桥梁
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门类之一,更注重对学生思想感悟的启迪与灵性的引导,它是一种体验式的升华,而教育要达到培养的学生素养是不能仅仅通过外在力量的控制来实现的,更多的是需要借助于学生自身内在动力的激发,这一驱动力例如兴趣、爱好等。基于这一桥梁的契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以游戏的方式或将游戏带入美术教学活动,不失为一条妙计。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在美术教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两种美术游戏:其一是自创游戏,即学生按照自身喜爱与需要而开展的充分表现自我的创造性游戏,简称自创游戏;其二是师定游戏,即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组织安排一定的教学游戏,简称师定游戏。实现美术教育素质化的手段之一便是鼓励美术游戏,提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游戏。那么,如何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美术教学与美术游戏的有机渗透则是我们必须面对与解决的。而这一问题的探讨,主要基于对美术游戏教育化和美术教育游戏化的基本认识上。美术游戏的教育化,其实是将游戏进行更好的运用来提高对教育的服务功能。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以教育目标为蓝本,以教学内容和目标来分类组织游戏,通过对游戏的引导来迎合美术教育的方向。在美术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很容易将游戏的趣味性简单套入美术教育活动中,又常常将教育的严肃性过度带入游戏。因此,美术教育和游戏的融合,更多侧重的是在同一个目标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的游戏活动和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活动的和谐互惠的关系。游戏可以设定在课前的导入环节,从而进一步的为升华具体知识做好铺垫,从中抽象出道理来。教学情境中的学习与游戏伴随着经验的丰富与积累而更自然与完美。此外,游戏也可以是教学后的互动活动,通过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新知识与技能从而在游戏中得到很好的运用与创新,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想象与创造来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一定要很好的把握度,既要教学目标明确,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与游戏性的发挥,将游戏的自主性、创新性与想象性留给学生。
三、要加强小学生对网路游戏的审美教育
(一)虚拟空间拓美术思维脑洞
关于网络游戏中“虚拟”一词,弗洛伊德曾说:“他创造了一个自己的世界,或者更确切的说,他按照使他中意的新方式,重新安排他的天地中的一切。”在孩子玩耍的游戏中,他们凭借自己大脑中的设计营造适合自己活动的世界。在网络游戏里,透过虚拟的世界,每个参与者都能打造自己,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满足的快感。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时,可注重给予学生一个虚拟的空间,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策略的设定中,时刻关注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有梦可做,有愿可许。
(二)穿越景象追人类美术创造
在网络游戏中时常出现不同维次空间的景象,如在模拟类、经营类、养成类的线性游戏中,可以用短短的几秒钟、几分钟来完成现实世界中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完成的事件。美术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来巧妙的与美术长河中浩如烟海的艺术作品相结合。游戏中个体的生命成长过程与朝代变迁是瞬间的事,那么亦可以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将瞬间的历史巅峰作品引入课堂,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场景再现,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好奇心,也可以从此点燃学生对艺术世界的兴奋点。
(三)叙事模拟引美术语言表达
在网络游戏中,叙事性是其典型的特征之一。挪威学者阿瑟斯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游戏,是通过“各态遍历话语”生成叙事。常见的游戏《魔兽世界》中,玩家可以进行不同的角色选定,不论是战士、裁缝、兽人、法师甚至精灵等人物,其独特的人物设定及经历可以引发学生对独特人生的思考。在教授学生观察、认识与理解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材质和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的同时,教师应该运用对称、和谐、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造型原理进行造型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美术语言增加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从而在造型活动中体验乐趣,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最终培养表现语言,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激发。总之,学生在游戏中所获取的不仅是自主学习的结果,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引领发挥的体现,在“互联网+”的时代下,教育更多的是从由教师主导的教育过程转化为学生主动活动的过程,学生对学习的渴求与主动性发挥能力才是教育的重点与目标.
作者:李炀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美术教育教学学院
第二篇:小学美术教育中美学情操的培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的竞争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国家开始大力推进青少年的素质化教育,要求在青少年的教育中要重视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注重挖掘儿童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顺应时展的潮流,使得小学美术教学能够与时俱进,为儿童日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以人性化教学方式激发儿童的参与和创作热情。小学美术教育的重点是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通过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美术学等专业学科,对小学儿童美学情操培养展开研究,使儿童在掌握基本美术技能的条件下,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美学教育,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使其具有发现美的眼睛,感悟生活,使美术回归生活的本源。根据教师能力的相关培训和国内外教材的查阅,笔者将培养小学儿童美学情操的方法总结为以下四种:
一、整体法与个性法合理结合
1、整体法
整体法是指将每个年龄段的小学生都看作不同的整体,根据年龄发展阶段进行教学,主要分为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和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等三个年级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历的积累,不同年级段的孩子对美学有着不同的认知,教师要通过平时与学生的交流和相关的社会经验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体教学。低年级段学生刚刚步入小学校园,他们审美情感主要依靠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因此这时候的教学要注重孩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教授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而对于小学高年级段,学生们经过了几年的校园生活已经开始慢慢形成社会经验,对于事物的美丑也有了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更加注重同龄人的意见,这时候的美术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进行教学和对话,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以朋友的身份对其审美提出意见和建议。
2、个性法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孩子在对美术的理解上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要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观察每个孩子的表现,然后在美学教育中根据其性格特点进行点拨。如有些孩子在学习五年级下册课本第3课中祖国、家乡、和平等作品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些在第15课中的自然、环保、科技等主题下积极活跃……教师要结合美术课本的编写结构来发现学生的培养方向,可能是时间上的古今,可能时地域上的中外,也可能是结构上的立体与平面,或是色彩上的冷色与暖色,以及更高级的情感上的喜怒哀乐,教师可根据儿童对美学的不同兴趣点,组织其参与不同类型美学作品的创造,在不同主题下引导其观察生活,动手实践。
二、直接法与间接法相得益彰
1、直接法
直接法是指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直接性传递的美学元素,比如在教学时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声调语速等,以及教师在讲述相关案例时的个人意见都会成为影响学生审美的重要因素。比如在评析某件作品时,老师给予鼓励的眼神或是带头鼓掌表扬,都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老师鼓励性的语言也会给予学生无限动力,比如在进行美学元素探寻时,有些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观点,教师应该对于这种勇于发言和积极思考的行为进行表扬,如果一味的批评或漠视,就会使得学生在日后的美术创作中缺少创作激情,对审美主题选择上畏首畏尾,难以打开思路。
2、间接法
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模仿,也是孩子道德理念及生活方式塑形的重要阶段,因此这个阶段的美学情操培养要根据孩童模仿的特点进行教学。在美术作品赏析时不仅要注重作品本身美学价值的传递,还要向其讲述美术作品创作者的优良品质,讲述创作者在作品完成时所做的准备工作、努力方向以及寻找素材的方法,向儿童传达只有心灵美的作者才能创作出美丽的作品,用典型人物范例进行间接式美学培养,如《七色花》作品中助人为乐的行为是美丽的,《图画里的声音》中民族自豪感是美丽的,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美学理念: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三、反复法和多样法相辅相成
1、反复法
贪玩是孩童的天性,很多孩子都是上课时左耳朵进,下课时右耳朵出,尽管在上课时认真听取老师的教学内容,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存在着知识流失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美术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上课之前回顾上节课的大体内容,并请学生进行复述,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再一次回忆起上节课的知识点,也会因为老师的提问而进行课下主动对知识的回顾和温习。
2、多样法
积极采用我国教育部提倡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进行美学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参与感,在与同龄人的讨论中更能激发其竞争心理和参与热情,可以很好的打开其创作思路,扩大其对美学的寻找范围,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积极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作品展示,二维到立体的变换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或积极举办作品展,让学生们重视美术作品的创作,创作所带来的荣誉也能够促使其在生活中注重美学素材的积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以及各科文化的交流融合中探索新的美学领域。
四、总结
我国强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强调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更加注重其精神内涵和心理美学的培养。在美术这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中,美学情操对儿童的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发展规律,在客观上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从家庭、学校、课堂等方面进行层层推进,关注儿童的成长特点,丰富其美学素养,改革教学方法等,能够为儿童未来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创作者健全、优秀的心理品格。
作者:王春丽 单位:吉林市昌邑区通潭路小学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当今时代属于知识经济,因此在教学当中,培养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能够最为有效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科当中就包含美术教育。在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依然采用技能训练和传授技法的教学方式是不能有效满足当前对于美术教育要求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和锻炼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同时笔者根据积累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怎样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一、小学阶段美术教育的创新思维
教育可以有效提升被教育者的能力,锻炼其智力,从而实现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在此期间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小学阶段的额美术教育当中包含四方面的创新:其一为创新人格与创新情感。也就是说往大了说创新要有一定的信念与理想作为支撑。其二为创新技能。主要是在学生自身参与到活动中而获得一定的体验与感受从而增大求知欲。其三为创新思维。即具有独创性的思维。其四为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当中进行教育创新的前提。
二、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意义
在小学阶段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说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一)创新意识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生成创新意识,美术是视觉方面的艺术形式,所以美术是不能脱离现实中的形体的,从而生成意向。意象源于对于现实当中事物的记忆和观察。在理论抽象以及形象自观介力当中可以产生诸多的创造性思维。
(二)正面作用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正面的作用,美术学科不仅是最具灵活性的学科之一,同时又是十分丰富多样的,因此对于学生发散性的思维培养来说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自觉思维的能力。
三、针对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见和建议
(一)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并培养其该方面的创新意识
要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当中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其中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要锻炼学生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遇到不懂的问题能够有勇气提问并且能够拥有强大的求知欲。并且在美术教学的实践当中要培养自我构思能力,培养自己的独特性。同时还要重视学生鉴赏能力以及创作能力的培养,在该过程中锻炼学生形象思维以及观察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创作与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够学会全方位的对某件事物进行观察,并且能够突破常规的局限性,更具创造性的对其进行表达。
(二)为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塑造良好环境
教师要不断为学生创造机会尤其是在探究方面,并且塑造一个愉快和轻松的氛围来供其学习。同时对于教师来说,还要在教学当中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鼓励,能够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肯定,师生关系要保持平等,这样一来,学生心中对于师生关系的障碍就会得到消除,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促进产生创新思维。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尤其是在创作方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使评价机制更具合理化和科学化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当中,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之后会大大的提高对于学习的积极性,相反的,若是得到教师的否定,也会由此一蹶不振,对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因此,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就要合理、科学的对学生美术创作进行评价,将原先较为单一和传统的评价标准进行摒弃,同时还要有针对性的掌握学生进行创作过程中是否进步的实际状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独立性创作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体验成功喜悦的机会,并且还要加入竞争机制,要及时表扬优秀和努力的学生,从而有效激励学生的创新以及思考。
(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发挥主导型的,只有教师是一位合格的创新者才能谈得上教育学生和培养起创新思维,同时对于教师来说,也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让学科之间紧密关联起来,从而有利于学生创作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就开始积极主动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目前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如何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教育工作者在美术教育中侧重小学生自身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在整个过程当中,教师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因此,只有不断的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才可以以此来满足当代教育的需求。
作者:蒋丽清 单位:鲤城区立成小学
第四篇: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小学美术成为义务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质的飞跃,整体社会对文化艺术的欣赏和追求都有一定的提高,所以要从小学开始重视孩子的美术学习。教师和学校要充分重视美术教学,认真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模式,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促进其健康成长等方面做出最大的努力。
1现阶段我国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教育基础设施不足,教学资源条件恶劣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美术教育相关的教育部门还有学校和教师对美术教育都存在偏见,将小学美术视为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导致其对小学美术的基础设施投入匮乏。由美术学科性质特点决定,美术的教学过程需要一定的空间和教学辅助的工具,例如在上素描课需要素描纸、各种型号的铅笔;上一些手工美术课时会用到彩泥、彩色纸,胶棒等等。但是在很多小学学校会发现小学美术教学资源不足,有些是由于重视度不够,在美术教育上的投入不足,有些是由于学校资金匮乏,不仅仅是在美术教学缺乏教学设施,其他科目也都存在同样的问题。以上问题都对小学美术教学造成了不利影响,虽然自从课改以来政府加大了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很多学校的美术教学设施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相较于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1.2师资力量建设不足
当前我国小学美术中最现实,紧迫的问题也是与美术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最相关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由于学校资金或者环境条件等的影响,在小学美术教师中受过高等美术教育的专业美术教师较少,教师在美术方面的学习和研究不够,而且很多学校一般一个美术教师要担任十几个班级的美术课程,大大降低了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许多专业的美术教师由于薪金待遇低不乐意到小学任教,还有原因是学校和相关管理部门对小学美术的重视程度不够,将其地位置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之后,对很多专业的美术人士从事小学美术教学产生了消极影响。小学美术教育师资力量匮乏,并且相应的美术教学技能和方法不能满足现在美术教学的要求,影响学生的美术学习。
1.3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僵化,不能满足现代美术教育需求
在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我国小学教学模式还不健全。小学美术还没有做到以学生的心理需要和认知出发,按照小学美术的教育规律和孩子的心理发展来安排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当前我国小学美术的教学仍然是旧三步:美术入门、专业技能教受、重复训练。在美术入门课程的教授中,教师将相关的画图构型固定化,使得学生对图画构型的记忆模式化,在练习的过程中只要进行绘画就可,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绘画思维的拓展,在接下来的专业技能教学中,学生的绘画认知已经受到限制,很难有创造性的发挥。在强化训练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作业进行学生绘画能力的强化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和想象空间,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2提高我国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水平的对策
2.1加大小学美术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要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的蓬勃发展,需要政府、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对小学美术的充分重视,从人力、物力等方面增强对美术教育的扶持力度,系统有效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为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相应的基础教育设施和良好的环境。而学校和教师方面则要将美术课程很好地结合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建立美术课程教室和活动室,充实教学内容,使得美术教学形式内容多样化,并且充分挖掘学校周边地区的教学资源,扩大美术教育范围,让学生们充分认识美术教学,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多接触美术。
2.2加强师资队伍交涉,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教师是课堂教育的主导者,要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首先要建立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提高美术教学的整体水平。学校要招收专业的美术人士并且定期组织美术教师进行专业进修或者业务培训,也可以邀请美术教学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来帮助教师们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加深其对美术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开展教师美术教学能力评估,建立奖励机制,对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以此来激励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探索,不断提高自我教学能力,增强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3创新教育模式,丰富课堂内容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心理,遵循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思维认知规律,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布置雨的绘画作业给学生,不一定非要在下雨天通过视觉观察让学生来画,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听到的雨声、鸟声、人声充分想象画面,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和创造性思维的展现。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心理,通过开展一些游戏或者活动来教授学生学习绘画技巧和作品欣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到更多的知识。
3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性格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新时期,学校、教师和相关教育部门要充分重视美术教学,加大对美术教学的资金、建设投入,提升美术教学质量,使得学生真正从美术教学中获得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观念,陶冶自我情操。
作者:任桂华 单位:四川省阆中市宝台乡中心学校
第五篇:传统美术教育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展
美术教育为学胶教育重点内容之一,一方面关系到学生的智力发展与思想品德教育,另一方面还是将国家教育方针具体落实的中医内容。给予学生美长教学,能够逐渐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人文与艺术三个方面的审美,并且还可以增强学生欣赏艺长作品的能力,令其道德品质与高尚情操得到培养l1j。本文对我国小学美长教育特点进行分析,并且在此基划上提出了传统美长教育在小学美长课程中应用的对策,旨在给子目关人员提供部分参考资料。
一、小学美术教育特点
1.注重对学生素质进行培养
受社会要求及人类发展影响,直接决定我国美长教育基权点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课堂堤小学素质教育开展的主要环节,因此小学美长教育不汉传授美长基划,同时还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并且将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渗透在每个教学环节中。众所周知,素质教育可以促使人的知识统一性与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由此素质教育贯彻执行过程中,小学美长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环节,究其原因在于该措施一方面由信息社会发展要求决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未来人类的社会生活品质。
2.教学内容比较广泛物质材料是美术的媒年,因此美术涉及范围较广,比如绘画、建筑、设计及雕塑等。小学美术教育不仅涵括以上美术范围,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设置了美术史、手工制作、美术欣赏及书法等课程,甚至在新的《美长课程标准》中,更是对美术学科课程内容进行了设计,划分为“综合与探索”、“造型与表现”、“欣赏与评述”等。小学美长课程内容愈加丰富,能帮助学生接受更多的美术内容,令其生活视野被拓宽,同时拓展其思维空,由此从整体上来说,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广泛的。
3.审美教育渗透在教学中
对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是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是实行学生美育的途径之一,因此小学美长教育不仅需要传授美侧芝能,同时还应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其审美能力,对其审美观进行培养,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素质!到。换句话也就是说小学美术教育目的及任务已经发生了改变,已经从以往重视美长教育的智育化、德育化转变为注重美长教育。在该改变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又提出了综合学科的理念,也就是把美术学科与舞蹈、音乐、戏居q等艺术学科相互结合,不断解赦学生思维、开拓其视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二、传统美术教育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开展的对策
1.引导学生自主了解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中,民间美长是其不可缺乏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保示L教学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日。比长榷讲授《头饰》该课时,课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去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民间美长作品,比如年画、剪纸、扎染等。学生收集到相关作品或者图片后,教师再让其进行详细的描述,让学生更加熟悉该类民间美术的表现方式,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看法。待学生各抒己兀后,教师在此基划上对该类民间美术的含义、表现形式、技法及有关风俗传统深入年绍给学生,帮助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角脚分民间美长及其所涵括的文化传统。
2.合理选择切入口材料
传统美长教育在小学美长课程中开展时,教师可以适当选择部分学生熟悉且比较感兴趣的材料当作教学切入口,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其对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比如说在讲授《画梅》该课时,教师在授课前可以从互联网查找一些可以代表悔花并且又包含传统文化的图片及广告当作分析对象,逐渐给学生讲解,令其辨认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且与其他广告做对比,认知各种文化因素。比如,教师可以拿《大闹天宫》动漫电影为例,告知学生该电影的故事、背景,让其认识到电影当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的作用进行思考。
3.为学生创造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
小学美长教育中,为了可以有效地将传统美长教育具体落实到课堂中,教师不仅需要自备教材进行授课,同时还应该积极为学生创造更多直接与传统文化接触的机会,令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比如教师可以邀请部分民间美术创作者给学生授课,与学生互动,并将个人作品及创作手法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可以直接学习传统文化。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将校外艺术资源引入课堂,比如教师可以要求一些民间美术的社区成员来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或者邀请部分民族、类型的艺术家来给学生授课,让他们充分发挥角色模范作用,帮助学生更全面认识民间美术与文化。
三、结语
传统美术对当前社会与艺术的发展还是会形成一定的影响及作用,为了可以保证保证传统美长教育在小学美长课程中被具体落实,学校应该加大传统美术的重视度,且重视给学生开展传统美长教育,令学生在更加认识及认同传统文化的同时,逐渐引导其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
作者:卢立远 单位:山东省临沂第九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l]易心,肖翱子.中国民间美术网.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
[2]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王柯平,杨平,李中泽等.美国艺长教育新台阶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
第六篇: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人们愈加认识到美术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美术教育也真正得到了重视,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当前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问题出发,找到解决策略,从而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作用,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出色的人才。
一、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落后
在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今天,一些学校在评价教师和学生时,仍将学生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而美术教学和升学率的提高没有直接关系,这也导致了一些学校的美术课堂被占用,甚至美术课被取消。并且,一些小学相关领导认为美术课随便一个教师都能教,这也导致美术师资的质量得不到保障。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2.教学目标设置比较片面
首先,由于受到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家庭、社会还是学校都对学生的考试科目学习成绩比较重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美术等科目。其次,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方式也比较简单,这样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一些美术知识和技能,但是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利。最后,在学科体系中,美术课程的地位较低,学生要花更多的精力学好“主课”,这就影响了美术教学的开展。
3.美术教师素质较低
现在一些小学的美术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无法满足当前美术教学的要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美术教学质量较为低下。
4.评价方式单一
在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进行评价时,教师往往比较重视美术技能和技法,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意。即便是重视技能、技法,也仅仅局限在训练方面,所以评价内容比较单一。此外,以往评价时,往往是教师评价学生,这种评价的方向是单一的,并且在评价过程中也没有从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价值观与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这也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造成了影响,没有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作用。
二、做好小学美术教育工作的策略
1.转变观念,给予美术教育足够的重视
美术是一种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结合了形象思维和感性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敏感,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较快,这些都是小学生学习美术的优势。所以,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必须认识到美术的重要性,转变观念,从美术专业领域出发做好美术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2.进行教学资源整合,给美术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美术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教育内容也比较丰富,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做好美术教育工作。美术教师教学时不应该局限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法,而应该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教学。这便要求教师重视教学资源的整合,将黑板报和墙报等利用起来,这样不但能够更好地进行美术教育,还能够展示美术的教育成果。
3.提高美术教师的素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的素质会对教学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便要求小学美术教师提高综合素质。现在一些小学的美术教师不但数量较少,专业化水平也较低,这也制约了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必须重视对新课标的研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做好教学设计,确保自己的教学设计不但符合学生的需要,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水平。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培训,学习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可能做好小学美术教学工作。
4.优化教学评价
以往的美术教学评价往往比较片面,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认识到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但重视学生技能和技法的提高,还应该重视学生创造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全面、合理地评价学生。此外,在评价方式方面也应该进行一定的改进,将教师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才能够全面了解自己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为学生将来的提升和改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美术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要,但是当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尚存在诸多问题,这便要求相关教育者真正认识到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并从实际问题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切实做好小学美术教学工作。
作者:冯珍飞 单位:浙江台州临海市涌泉镇中岙小学
第七篇: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的应用
一、应用综合版画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
进行综合版画创作时,需要用到多种材料,对材料的接触和处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如,在低年级学生的美术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带来一些材料进行综合版画的创作,学生带来了硬币、树叶、贝壳等材料。我先要求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材料是什么材质的,材料上面有哪些纹路和花纹,这些纹路和花纹有什么特点。学生在细致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应用形象思维建构材料纹路和花纹的表象。然后让学生在材料上自主涂抹颜料,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在材料上涂抹上各种好看的颜料。在材料上进行颜料的涂抹可以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有效训练了形象思维能力。最后,让学生在白纸上进行拓印,拓印的图案可能和学生的想象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在辨别这些区别的过程中,形象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提高。从整个综合版画制作过程中可以看出来,综合版画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是非常有效的。
二、应用综合版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死穴,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使用综合版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综合版画是比较开放的,学生可以任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的思想充分地表达出来。综合版画创作的过程给了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在对小学中段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使用吹塑版来创作综合版画,吹塑版上容易进行刻制,只需要用牙签或者较硬的圆珠笔就可以刻制图案。我会让学生先用铅笔在吹塑版上进行创作,描绘出自己欲构思的图案,这个时候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绘画,只作简单的指导。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能够把自己最想画的画描绘出来。学生绘画完毕,让学生利用硬头的圆珠笔来刻画图案的轮廓,轮廓刻画好了之后,引导学生涂抹颜料。学生涂抹颜料时,要对学生进行色彩搭配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遵循美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综合版画的开放性好,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应用综合版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是学生的一个基本能力,依靠讲授和做练习是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才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主提升动手能力。综合版画的最大好处就是创作过程比较多,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效果较好。比如:对于小学高段的学生,我尝试使用木板进行综合版画教学。木板比较坚硬,学生需要利用刻刀才能刻画图案。在刻制之前,我要求学生先在白纸上设计出将要刻制的图案,然后按照预先的设计进行刻画,木板刻制过程比较复杂,很多时候一个学生是无法完成的,学生可以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相互协作,相互探究中,合作能力提升了,每一个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都能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应用综合版画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小学美术的基本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艺术素养,要使学生艺术素养得到提升,只有让学生不断地观察和创作。综合版画工序较多,创作过程也较复杂,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研究各种材料的材质和纹路,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勾画设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和研究,在这些过程中,学生的艺术素养是能够得到发展的。比如:对高段年级的学生进行综合版画教学时,我先收集一些优秀的版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学生一起探究这些版画作品的艺术特点,让学生感知优秀艺术品的魅力。然后,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创作,最后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的作品,还将比较好的作品进行展示。欣赏、创作、点评的过程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的。
五、结束语
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该抓住综合版画的特点,给学生充分的创作时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使综合版画成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一个特色内容。
作者:恽蕾 单位:常州市谭市小学
参考文献:
[1]姬慧.综合版画特有功能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3,05.
[2]郭红雨.版画教学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理念中的体现和应用[J].艺术教育,2013,01.
[3]王佳.浅谈吹塑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效果[J].教育艺术,2012,04.
[4]董玄.版画教学在小学校本课程建设中的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02.
第八篇:小学美术教育创造力培养研究
“创造力”这个概念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由教育家陶行知提出,陶行知在《创造宣言》里写下了这样饱含激情的句子:“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创造力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社会各方面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笔者认为,创造力是一种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力,是一个人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这种能力说到底还是一种思维活动,让人可以产生新颖的想法以及得到发明创造新的事物的能力。在小学阶段,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艺术教育的目的。笔者在台湾地区考察期间,深觉我国台湾地区在美术教育观念和方法上特点卓著,尤其是在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上自成一格。其在美术课程标准、美术教材、课程教学等方面独具特色,值得我们在美术教育实践中学习借鉴。
一、台湾地区小学美术教育之创造力培养概况
(一)台湾地区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台湾地区在1998年颁布了《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总纲纲要》(简称《纲要》)拉开了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大幕。《纲要》在艺术课程的第四部分“基本能力”的第二条“欣赏、表现与创新”中论述了培养创造力的目的,内容如下:“训练感受、想象力、鉴赏、表现与创造的能力,以积极创新的精神,自我表达的方式,提高日常生活的质量。”在第五部分“学习领域”第三条“各学习领域主要内涵”中,论述了艺术与人文领域学习的作用,如陶冶学生艺术情操,提升想象力、创造力等。《纲要》明确表示期望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与研究能力”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标准中,台湾地区将创造力的发展作为美育培养的重要目的之一,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并且明确将创造力理解为一种能力,这在标准上变得相对有据可依。
(二)台湾地区小学美术教科书
1998年开始,台湾地区规定学生教科书可由民间编印,要求是需要遵守“九年一贯课程大纲”的要求,学校也可自由选择学生用书。目前,台湾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学用书有十套左右,本文中笔者选用的是康轩文教事业出版社出版的《艺术与人文》教材。台湾地区艺术课程从小学三年级才开始设立,每学年分为两册,所以此套教科书共八册,每册均分为六个单元,以单元为大主题展开,分别从音乐、美术、表演等不同的方式开展2至3节课。在教材的课程理念上,康轩版教材这样陈述:“希望带领学生留意观察生活、以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加深对文化的理解与关怀。”由此可以看出,这套教材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艺术、感受艺术之美,以人文关怀的角度提升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教材特色如下:第一,统整学科。教材将音乐、美术、表演三门学科统整为一门学科,既保留了它们的独立性,体现了每一门学科的学科特色,三门学科之间也相互融合。第二,化繁为简。一个单元统领不同的学科,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学习,比如三年级关注的是“点、线、面”和“色彩”领域,关注的点相对小。这样做虽然损失了一定的全面性,但是却化繁为简,使教学内容简洁明了,使教学过程目标明确,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第三,以“玩”的学习性质。在康轩版教材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课程题目:《来树下玩》《古今童玩好好玩》《版画好好玩》,从题目上就带给学生一种以“玩”的学习性质的感觉,让学习的过程变得轻松。这样平易近人的题目,给学生亲近之感。第四,语言表述的温情。从文字的表述来看,整本书的字里行间中都包含着暖暖的温情,编者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来编写,而是从大人的角度低下身来和孩子们交谈,不是冰冷的说教,而是一种温暖的鼓励。康轩版教材的编写不管从教材的排版还是文字表述上,都表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三)台湾地区小学美术课程教学
1.课程设置
台湾地区小学美术课程按照主题进行,一个主题拆分为3至6节课,时间较长,课堂内容比较详尽。同样,从作品的构思、画设计图到修改、完成作品,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也比较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认真完成每个步骤。课程内容设置也相对自由,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自我经验来决定课程内容,教科书只作为参考。如《社区艺术地图》一课就是教师团队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来编写的教材。台湾地区美术课程非常提倡将学生带出课堂,在自然中、生活中去体验、去学习,与自己的生活产生实际的互动。
2.课堂教学
从师生关系上看,台湾地区教师善于营造关怀的课堂情景,在和谐的气氛下产生师生良好的互动,并且尊重每一位学生不同的声音,通过师生对话、讨论等方式进行的互动教学。师生平等对话有利于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评判。同时,台湾地区小学美术课上无“范画”,教师的示范仅限于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术要领上,作品展示只是展示一些名家的作品。教师注重抛砖引玉的引导作用,一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非常短,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制作。3.学生作业在台湾地区小学美术课上,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作品,在设计、反复修改之后,可以在每个学生的作品中看到精巧的细节。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作品能够充分反映个人的喜好与个性。此外,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不单只看教师评定的成绩,评价内容也不局限在作品的呈现上。学习单可以充分反映学生在一个主题学习中的各方面状况,以及自评和同学评价。
二、《社区艺术地图》创造力培养教学案例
为了进一步顺利推动创造力教育,台湾地区颁布了《创造力教育白皮书》,提出了更为明确和详细的行动方案,涉及的范围包括学生、教师、家庭、学校、社会,范围很广,旨在方方面面渗透创造力教育。特点如下:第一,重视以社区文化作为资源,共同发展学校本位的艺术教育。从学生自身的家庭、学校、社区出发,让学生充分认识当地的文化特色。同时,以学校为主体,重视教师自主的课程发展,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开发有地区特色的课程。在这种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够产生关怀、尊重、珍惜的态度。第二,关注学生能力,强调个人身心发展,希望孩子具备生活能力,成为一个有个性、健全的人。第三,以统整课程的方式,强调中小学课程的衔接性,打破过去的过度分科,注重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将几十门课程整合为语文、数学、健康与体育、社会、自然与生活科技、艺术与人文、综合活动七大领域。《社区艺术地图》是台中县社口国小的教师团队,根据台湾地区《创造力教育白皮书》所设计的艺术课程方案。设计者秉持课程亲近生活的精神,希望学生可以更亲近乡土人文。方案以社口国小校内三、四、五、六年级学生为对象,小区七大景观资源(大夫第、筱云山庄、百年饼店、传统庙宇、石头公、社口国小、小区街道)为课程设计元素,结合创意教学策略,发展出系统性的艺术与人文课程教材。这套教材共32单元,是一套适合台中县社口国小与邻近地区学校的教材,在创造力教学方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例如,《社区艺术地图》在四年级的课程《万兴宫飞龙》(用时6节)采用课堂教学和户外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欣赏万兴宫的飞龙,教师讲述龙的精神、造型变化与建筑象征涵义,学生提前将龙的造型纪录并画成简图设计稿。随后,学生到传统庙宇万兴宫写生,在写生中能不断与小区的人文景观与古迹互动,纪录龙的线条并观察色彩的特色。最后,将作品集中于墙面展示。此外,学校开展课后延伸活动,让学生寻找社口的其他庙宇是否也有龙形图腾,并讨论龙形特色的不同之处。而五年级的课程《感恩墙——陶板制作》(用时4节),同样先由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社口地区历史古迹——大夫第的跤趾陶,在亲身体验中讲述陶板的相关知识。之后再回到课堂,由教师演示盖印法、雕花、塑形、拍打技法说明的相关技法,课程的后半部分完全交由学生自由探索、实践。
三、结语
进入21世纪,创造力早已成为一个被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我国未来也要完成由“制造大国”到“创造大国”的转变。教育体系里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小学阶段实施创造力教学以提升儿童创造力是现阶段教育政策中的重要一环,艺术课程则是启发创造力的有效媒介。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学阶段美术的学习目的不是培养画家,而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完善学生的人格。这个阶段应该鼓励学生探索艺术与生活的关联性、培养学习艺术的兴趣,充分展示学生的天性。从狭窄的课堂放大到生活中,把学习内容从教科书中拉回最真实的生活中,让学生跨越课堂的藩篱,享受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在学生最有感受的生活里学习,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台湾地区小学的美术教育创造力之培养带给我们很多启示,需要我们联系实际情况,使小学美术教育在创造力的培养上更加完善。
作者:何晓蕾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方与严.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M].上海:三联书店,1950.
[2]台湾康轩文教事业.艺术与人文[M].新北:台湾康轩文教事业出版社,1997.
- 上一篇:双因素理论在青年教师宣传工作中的运用
- 下一篇:我国幼儿美术教育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