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问题分析
时间:2022-04-18 10:22:30
导语:幼儿美术教育问题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教育理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具体的要求,树立正确的生活化教育理念,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寓教于生活实践中,赋予美术以生活化的意义。本文对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生活化的角度提出优化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生活化视角;幼儿美术;现状;对策
一、背景
幼儿时期,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较快,美术教育生活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可以挖掘孩子的内心情感和感知能力。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可以为幼儿今后的美好生活奠定基础,可以提高幼儿对美术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幼儿美术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右脑发展,将美术教育寓于生活之中可以让孩子认识到更多新奇的事物和有趣的知识。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注重对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对美术的认知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孩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可以让孩子从生活中感受美术、创造美术,进而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品格。
二、幼儿美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美术教育没有针对性,没有因材施教
美术教育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美术技能教育工作对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美术教育工作多样化,教学内容多种多样,教学形式也不拘一格,每种美术教育模式都有优势和不足。美术教育虽多样化,但是不代表美术教育可以随意化,也不代表美术教育应该标准化或者模式化。较多的美术教育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单调,一些美术教学方法偏离了教育基本要求;一些美术教育工作者没有认真观察幼儿的性格特征和喜好,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教学方式死板,没有因材施教,缺少针对性的指导教育,无法对幼儿美术感知和美术能力的提高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2.教育过程中充斥了过多的评价,美术标准要求明显
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应给予孩子更多的思考和辨析的机会,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发掘并感知生活中的美,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一个陪伴者,或者是一个朋友和引路人,而不应是一个独裁者。但就目前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定美术标准,并主观臆断地评价孩子的作品,往往从直观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美术表现,没有充分发挥想象力和理解力,仅仅将孩子的成果视作一份作业而不是作品,对待美术教育缺少一种神圣感。少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喜欢评价孩子的美术成果,或者定义孩子本身,对幼儿的心理和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也没有将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部分教师还对美术设定了标准,并根据标准来规范孩子的创造力,阻碍了孩子美术思维的拓展和创新。
三、优化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1.从生活入手,将生活材料用于美术教育中
以生活的视角,优化幼儿美术教育工作。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搜集美术教育材料。教师要积极从生活中发现美术,提高自己的美术创造能力,积极搜集生活材料,并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将生活材料用于幼儿美术教育工作中。同时,要注重美术知识教育的简单化,幼儿教育不应该采用学术化的教学方式。还应该引导幼儿根据生活中的具体材料展开想象,可以用生活材料的颜色、形状和性质等因素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切忌美术教育的弄虚作假,提高美术教育工作的实用性。
2.美术教育要体现生活的美,体现美术的魅力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历史,民间艺术形式众多。每一种民间艺术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每一种艺术形式都值得传播和延续,都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美术魅力。教师可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设备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从而展示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搜集相关的小故事,讲解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以便实现美术生活化的教育目的和效果。教师还应该在生活中融入美术因素,可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寻自己感兴趣的美术元素,并激发幼儿的联想能力,从而达到自我创造的教学效果。
3.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人格特征,幼儿时期的孩子具有鲜明的个性,每个孩子的思维方式和特点都是不同的。在美术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放下成人的姿态,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和眼光对孩子的美术创造进行评价,也不能按照自己的要求来设置美术标准,否则就是对孩子和美术教育的不尊重。幼儿美术教育要因材施教,应根据每个孩子对生活感知的不同来开展美术引导教育,要将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想法。例如,对待动手能力较强的孩子,教师可以对其制作的生活化美术作品进行指导,并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帮助;教师还可以举办绘画比赛,激发孩子的绘画才能,将美术教育融入生活中。
作者:孙响占 单位:南阳幼儿师范学校
- 上一篇:美术高考制度对高等美术教育的影响
- 下一篇:小学美术教育中观念问题及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