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慕课资源与混合式教学研究

时间:2022-03-25 03:00:55

导语:美术鉴赏慕课资源与混合式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美术鉴赏慕课资源与混合式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在“造型引导式”设计表现基础教学研究的背景下,针对通识教育在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以审美修养和立德树人工作为目标,开展了《美术鉴赏》慕课资源的建设和混合式教学研究;结合设计表现基础系列课程改革对审美能力培养的需要,对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资源进行了系统性优化,并尝试以混合式教学方法替代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建立起基于学堂在线平台的美术鉴赏系列课程资源及混合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美术鉴赏;慕课;混合式教学;通识教育

“慕课”是一种大规模开放式的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简称MOOCs),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根据ClassCentral统计,截至2018年,参与慕课运动的高校超过900所,累计上线课程达1.14万门。《美术鉴赏》作为河北工业大学美育类通识教育课程,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优良的教学传统和丰硕的教学成果,在河北工业大学的美育建设和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课程是基于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的美育类通识教育课程。通过对从史前至20世纪西方艺术发展历程的梳理,使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和不同时代人的艺术观点,熟悉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掌握西方艺术流派演变的基本脉络,提高跨文化思维力和评价艺术的洞察力。2017年3月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加强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河北工业大学组织了首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美术鉴赏》成为首批资助建设的课程之一,尝试将贡布里希的艺术理论和大学美育教育相融合,开发适应我国院校大规模在线教育特点的美育类通识教育在线课程。

一、慕课建设思路与方法

首先,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研究框架,根据课程总目标将问题按梯阶层次结构进行分解。第一,分析美术鉴赏课程现状与建设目标之间存在的相关问题,依据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多层次结构模型。第二,以上一级要素为准则对同一层次相关要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其相对重要程度确立模糊矩阵。第三,对网络精品课程评价要素的分析,确定各相关要素的相对重要度。第四,对所有方案进行研究排序,最终确定课程框架。其次,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国内外主流平台的相关慕课资源进行调研分析,分别从慕课的定位及目标选择方面、慕课的制作形式方面对国内外美术鉴赏类课程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课程的经典性、通识性、完整性、艺术性的目标定位。慕课定位及目标选择方面:调研数据结果表明,同类在课程的定位和目标选择方面主要有两种趋势:一是面向美育类通识教育,二是面向学科基础类专业教育。2017年学堂在线慕课平台归属于艺术设计学科的鉴赏类课程有6门,其中面向美育类通识教育课程2门,侧重审美能力的培养,分别隶属于两所985学校、一所211学校;中国大学慕课(爱课程)平台归属艺术设计学科的美术鉴赏类课程有6门,分别归属于两所985、一所211大学和两所地方大学,全部面向美育类通识教育;国外的同类课程主要面向学科基础类专业教育,EDX慕课平台的鉴赏类课程主要有3门,几乎都侧重于专业领域的理论指导与艺术实践,美育类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依然拥有足够多的发展空间。为了适应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和多样化的终身学习需求(MOOC),同时兼顾校内小规模限制性反转课堂教学的需要(SPOC),决定了课程定位于目标选择方面必须强调“经典性”和“通识性”的建设原则。所谓“经典性”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必须排除个人喜好与主观经验对课程内容的影响;所谓“通识性”是指课程定位应建立在适应不同教育背景与受众人群的多样化终身学习的基础上,避免过分强调小规模特定人群的学习体验。课程以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这部经典著作为理论基础,使课程获得超越时空的经典性和权威性,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依据课程设计的系统性、程序性原则,将整个课程按照知识结构分成绪论和九个章节,同时根据每个章节划分9-10个知识点,共92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对应一个微视频,各个知识点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以适应慕课学员碎片化的学习时间。课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讲述方式解构经典,尽量避免复杂学术术语对初学者带来不必要的困扰,使其成为能够适应不同教育程度和不同年龄阶层的学习者的需求。根据“学堂在线”大数据分析显示,课程学员分布地区比较广,规模化拓展潜力大。国内生源覆盖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35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国外生源分别来自北美、欧洲、亚洲、大洋洲等10个国家和地区,课程以大学本科学员为主,已经涵盖从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直至研究生教育的各个阶段。学员教育水平多样性,充分体现出课程的“通识性”原则,而这种“通识性”则源于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和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通过对西方美术发展历程的梳理,不断开阔胸怀和眼界,丰富情感体验和人文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陶冶高尚情操,培育深厚民族情感,包含道德意志、情感和世界观,体现“思政与美育”相融合的教育观。慕课制作形式方面:对于国内外的11门鉴赏类课程的制作形式分析对比表明,在慕课制作形式方面基本都采用出镜的课堂授课的形式录制,制作形式单一,缺乏移动媒体时代的技术特征,很难长时间维系学习者的兴趣点与注意力。这就要求慕课制作形式必须坚持“完整性”和“艺术性”,所谓“完整性”是指课程碎片化的知识点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所谓“艺术性”是指制作形式和课程设计的“艺术性”,这种“艺术性”既要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移动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又要符合大规模开放课程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因此“微纪录片”的制作形式成为最佳的选择。每个知识点时长尽量控制在3-15分钟之间,通过运用历史影片数据、历史照片、文物、遗迹、美术作品等素材资源进行拍摄,采用Flash动画与视频特效剪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编辑制作。这种动画为主的技术手段既有助于进行建筑结构或视觉艺术构成形式方面的演示,又有利于分析理解复杂抽象的美学理念和创作技巧,帮助学习者在移动媒体通讯技术环境下快速融入课程情境。因此“微纪录片”的制作形式使课程彻底摆脱了传授式的课堂录制模式,枯燥的理论讲授让位于更加直观的影像和动画演示,这种移动网络媒体时代的技术特征,使得碎片化的学习体验成为可能。项目组经过半年的筹备与制作,“慕课”体系逐步成型。2017年12月《美术鉴赏》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开始内部测试。2018年1月15日启动校选《美术鉴赏》SPOC混合式教学试点项目。2018年3月24日首轮《美术鉴赏》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通过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认证,以随堂模式在“学堂在线”平台正式上线。开设时间为每年的春季和秋季两个学期,授课对象涵盖本科各专业及社会学习者。2018年9月《美术鉴赏》配套多媒体课件在“第二十二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河北赛区作品评选中荣获三等奖。2019年12月1日《美术鉴赏》成功登陆“学习强国”首页“每日慕课”,相关视频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截止至2020年7月28日共开设4个轮次MOOC,两个轮次的SPOC,共有20654人参与课程学习,实践证明了《美术鉴赏》所开创的经典性、通识性、完整性、艺术性的课程定位,代表着移动媒体时代慕课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开辟了移动媒体时代全新的学习体验。

二、混合式教学实践

混合式教学指的是网络线上与线下的混合,进一步改进大规模网络在线教学的局限与不足。如今全国很多高校都在积极利用各类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在此背景下,河北工业大学围绕《美术鉴赏》课程资源的建设和混合式教学研究工作两者同步展开。课程的网络慕课资源主要采用随堂形式进行推广,依据混合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的实施。即线上学习慕课视频及单元练习、线下进行重、难点讲解及讨论辅导。每个学期的教学环节共11周,线上学时24、线下32学时,具体分为以下四个环节。第一是课前线上导入阶段:营造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导入学习内容,在上课之前必须明确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包括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或者是生活中运用这些经验,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自我激励的学习氛围与环境,释放学生的创造性需求。第二是课堂讲授阶段:知识点的反思与内化、重点难点讲授、课堂讨论、答疑。课堂讲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阶段,由于慕课视频的技术特征,导致了知识点以碎片化的短视频形式存在,而线下课堂教学是以宏观的视角将碎片化的知识点连接在一起,彼此之间互为作用,相互依存,片面强调任何一种教学形式都无法发挥在混合式教学中的特点与优势。第三是课下自主学习:根据课程进度、观看慕课视频、完成单元测试。线下自主学习是慕课资源的一大技术特点,拥有高效便捷的网络技术特征,但会占用大量的课外时间,很容易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刷课”已经成为在线教学的一大负面特征,这就要求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压缩视频时间、提升慕课制作技术水平,整合教学内容与凝练知识点,特别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是信息反馈阶段:参与线上线下互动讨论,为同学提供公开表达艺术观念的机会。给予关注、认可及鼓励,通过对学习水平的认可,鼓励大家尽量参与进来,获得更多的反馈与评论。课程成绩由线上成绩和线下作业成绩两个部分组成。线上成绩包括线上期末考试成绩、视频单元成绩(观看视频数量和完成程度)、讨论单元成绩以及线上作业单元成绩占50%。线下成绩依据是学生完成期末作业的数量与质量,讨论的参与程度、教师考核意见(鉴定),占50%。根据2020年河北工业大学春季学期两组混合式教学试点班的数据分析表明,线上成绩的完成程度比较高,视频单元与作业单元基本都能够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讨论单元和考试单元的得分率也非常高,从学堂在线提供的大数据曲线来看,学生课外学习效率与参与度比较高,回帖数量达到1985条,讨论区参与规模超过92.53%的同平台课程。线下作业成绩通过完成创作的数量和质量来核定,结合平时表现统一评定,主要创作理念、构图形式、材料运用和创新点等四个方面进行作品水平的综合评定,采用这种方式评定成绩,学生完成作品创作的质量比较高,能够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结合,既可以发挥出传统授课的课堂教学优势,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效果,又充分利用了优质“慕课”资源丰富了学习体验,包括创作说明在内的系列作品提交率达到98%,出勤率达到98%,根据期末总成绩分析优秀率屡创新高,参与学生239人,其中90-100分154人,占比64%;80-89分65人,占比27%;70-79分11人,占比5%;60-69分4人占比2%;0-59分5人,占比2%,顺利完成了疫情期间理论与实践的相互验证,圆满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结语

《美术鉴赏》课程在充分研究与吸收国际先进在线开放教育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慕课教学资源建设和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通过对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的解构,赋予课程超越时代和文化的经典特征;以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为核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讲述方式强化了课程的“通识性”特征;以碎片化的知识点和“混合式教学”弥补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以“微纪录片”的制作形式,开辟了移动媒体时代全新的学习体验,赋予课程设计“艺术性”,为高校美育建设提供了系统完整的网络教学资源,希望能够为相关院校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建设与混合式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08).

[2]纪九梅.2018慕课发展概要与未来趋势———以Coursera、edX、学堂在线、Udacity和FutureLearn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9(09).

[3]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4).

[4]姚友明.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应用与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08).

[5]傅霖.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MOOC跨学科学习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9(10).

作者:关鹰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