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探究

时间:2022-06-19 03:28:48

导语: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探究

随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精准构建成为美术教育的新语境。文章涉及三个关键点:问题与情境、核心素养观念、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其中,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是主要的研究对象,核心素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而“问题”与“情境”这两个关键词指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要点:置入真实的问题情境。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核心素养

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侧重点是“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美术鉴赏课与“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的关系密切。1.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美术核心素养的“图像识读”部分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思维分析图像背后的寓意,认知、判断图像的信息,提高学生“图像识读”的能力是美术教师的教学任务。核心素养观念下的鉴赏课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使用全面的、联系的方法对比、观赏鉴赏的对象,从鉴赏对象出发,了解被鉴赏对象的形式特征和内涵,并与生活中的事物或艺术作品进行联系和识读。2.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美术核心素养的“审美判断”部分“审美判断”一词可理解为主体对事物审美特性的鉴别和评价。核心素养观念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要求学生通过美术鉴赏课形成对事物基本的审美判断能力,通过自己对于美的感知,评价和美化生活中的事物。3.关于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美术核心素养的“文化理解”部分“文化理解”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代表的不仅是感知、描述、分析、评价和判断鉴赏对象表象的部分,而且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鉴赏对象。这就要求学生对鉴赏对象所在的时代背景有基本的了解(国家、地区、时代、民俗等),由此使鉴赏不再停留于表面。

二、学科核心素养观念下美术鉴赏课的今昔对比与探究

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引入,美术鉴赏课程的学科知识观也在不断转型,并由学科事实本位转化为学科理解取向。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人们有必要将以“三维目标”为教学目标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与在核心素养观念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进行对比探究,以此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助力。1.“三维目标”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在教学目标上,“三维目标”指从三个维度制定教学目标。但是,在面对实际教学时,一些教师在教学目标上仍侧重于“知识与技能”,未能有效重视另外两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的设置。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身缺乏有效的评价方式和评定准则;二是由于在当前的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仍侧重于强调学生技能的学习。在教学方法上,以往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法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其局限性也较为明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将美术鉴赏课变成自己的“独角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难以参与其中,部分学生难以独立地解读和欣赏鉴赏对象,难以理解作品背后的深意,不利于发展自身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评价上,以往的评价方式较为死板、单一,难以适用认知状况、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2.核心素养观念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核心素养观念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需要立足于美术学科特有的学科特性,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进一步整合“三维目标”,并重点发展“图像识读”“审美判断”以及“文化理解”三大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教学方法上看,以培养学科素养为目标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可注意以下几个基本点:第一,让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基于学生真实的探究与感受;第二,让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从过去注重“双基”,转变为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第三,让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既联系学科知识,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从教学评价看,以培养学科素养为目标的美术鉴赏课可以采用真实性评价。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完成某项真实情境或模拟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通过让学生完成任务,考察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这种考察方式既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又能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同时,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加综合地判断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区别于过去较为死板、单一的评价方式。

三、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几个要点

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课程结构将由过去的“学科事实覆盖型”转化为“学科观念理解型”,并让学科核心观念植根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有将学生的学科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应用的学科实践相结合,才能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如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本章节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分析。1.主题性单元化教学。主题性:指围绕主题组织单元内容,其中,主题指构建学科教学框架的核心。主题性教学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学习一门独立的知识,而是以一个主题为中心进行知识的拓展,或进行系统的以某个主题为中心的综合知识的学习。单元化:单元系列课时的美术鉴赏教学设计要根据主题,依据教材,将教学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整合成主题性单元化的教学设计。主题性单元化的教学设计的最大优势在于整合。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材内容丰富,单课时的教学容易造成知识碎片化。而以主题性单元化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围绕教学主题整理教学内容,让学生比较、判断不同的美术现象、美术知识,学会整体运用知识,培养其研究性的学习能力。主题性单元化教学还可以美术作品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跨学科学习,学会以整体的眼光看待问题。2.立足学生生活,创设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新的情境下,学生的感觉是相对敏锐的,对于艺术品的感知能力也会相对提升。具体而言,学习情境的创设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情境的创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由教师随意创设。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创设情境,做到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情境。第二,根据鉴赏主题,创设与主题相关、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学习情境,寻找主题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衔接点。3.合理设问,打开学生的思维。在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鉴赏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抛出更多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以鉴赏马蒂斯的《红色的和谐》为例,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从简单叙述自己的直观感受入手,感受画面的色调、笔触、内容和绘画风格等,帮助学生进行初步探索。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红色的和谐》这幅作品的配色为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作品弱化了透视,以平涂装饰为主,你喜欢这样的表现手法吗?为什么?在让学生进行初步的感性理解和判断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抛出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对画面的理性认识。如:“画面右侧作者画了一个女性人物低头端坐,大家思考一下,历史上有多少以女性为主题的艺术品?为什么要以女性人物为题材或主题表达?在作者所在的时代,艺术家是以男性为主还是女性为主?为什么?”这样的设问能让学生将鉴赏课的内容与生活相联系,以联系整体的观点看问题,促进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4.动手实践:让美术鉴赏课基于学生的真实探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或素养都需要通过直接的实践进行,高中美术鉴赏课如果想真正培养并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必须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究,让学生通过实践,将知识转化为素养。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实践:第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课堂上鉴赏的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并让学生尝试以相似的艺术表现手法表达自己想绘制的主题和内容。第二,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初步了解艺术作品的背景,并利用上课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鉴赏对象。

在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全面解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与诉求,将学科核心观念植根于真实的问题情境,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同时提升跨学科文化素养,为核心素养语境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的精准构建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张华.论学科核心素养——兼论信息时代的学科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1).

[4]尹少淳.从核心素养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大变轨.美术观察,2017(4).

[5]尹少淳.文化•核心素养•美术教育——围绕核心素养的思考.教育导刊,2015(9).

[6]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全球教育展望,2016(4).

[7]孔新苗.关于美术鉴赏教学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中国美术教育,2016(5).

作者:应芷祎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