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时间:2022-05-21 10:11:40
导语:文明礼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文明礼仪教育作为一种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常态化的道德教育,受到学校德育工作者的重视。文明礼仪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知,促进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能进一步丰富文明礼仪教育的内涵,完善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体系。
关键词:文明礼仪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德育
一、文明礼仪教育的提出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正确的价值观是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使命。我国正处在社会结构调整,各类利益冲突与价值观冲击的社会变革与转型期,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信仰正在受到严峻的挑战。文明礼仪教育作为一种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常态化的道德教育,受到学校德育工作者重视并运用。以礼仪教育为载体,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有其现实可能性?本文在这方面做一些思考和探索。礼仪是维系人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基本的行为规范,并以约定俗成的风俗、传统、习惯等形式固定下来。随着社会发展,礼仪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社会文明的风向标,是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礼仪教育是一定社会集团根据礼仪规范的要求,有目的、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的系统道德教育活动。因此,礼仪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活动,通过礼仪教育可以提升个人道德素养,优化人性和人际关系,体验成功交往的乐趣,进而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发展。这里所提到的文明礼仪教育是指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规则和道德要求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系列礼仪规范的教育活动。文明礼仪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系列礼仪规范教育让学生知礼、明礼、懂礼。
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思考
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我们所说的“三观”。价值观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对价值观念的认识和解释是不同的。任何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有一种普遍的社会认同和凝聚能力,以维护社会的协调与稳定。这种认同和凝聚能力主要来源于核心价值观,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总目标中选取出来的。富强是经济发展目标,民主是政治发展目标,文明是精神和文化的发展目标,和谐是社会和生态发展的目标。要通过道德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建立一个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进而更好地实现国家的民主与富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这八个字具有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态特点,都是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来定义的。因此,我国提倡的“自由、平等”的概念与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自由、平等”的观念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三个层次的内容,是公民政治、职业和社会交往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种观念形态,也是一种现实形态。因此,国家和社会层面价值目标的实现最终要落实到个人身上。公民个人道德准则的培育是国家和社会价值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障,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的切入点。
三、文明礼仪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系
1.文明礼仪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都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基础“礼仪”一词由“礼”和“仪”组成。“礼”在我国古籍中内容十分丰富,既是教育的指导思想,又是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几乎涵盖我国传统文化的全部内容。“礼”最初是原始社会祭神祈福、敬拜祖先的一种祭祀仪式,随后演化为原始社会的是非善恶、长幼尊卑等社会道德价值与伦理关系。“礼”在夏商周三代开始典制化,春秋战国时期,通过诸子百家的大力推行,达到成熟。作为古代道德教化的一种特殊形式,“礼”巧妙地结合了全民族的制度规范、精神和民族物资,并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仪”在古代很多时候都同“礼”相近,但与“礼”相比,内容更为具体。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礼仪文化,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古代的“礼”与“仪”几乎把宗教、法律、风俗、礼仪都结合在一起,并与伦理道德自然地合在一起,不可分割。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开启了礼仪教育研究的先河,使儒学礼教成为历代统治者尊奉的教条。古代系统论述礼制内容和精神的典籍众多,《周礼》《仪礼》《礼记》是战国末至西汉初儒家关于伦理道德、社会政治思想的著作,其中《礼记》相当透彻地宣扬了儒家的礼治主义思想,作为一部关于礼仪道德的教科书,对中国礼仪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根基,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包涵诸子百家、各派精英、经史子集,及“道”“儒”“墨”“释”各家的文化成果,其中儒家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发展有着更深远的影响。任何一个民族选择走什么样的道路,归根究底是由它的文化作为基础和支撑,文明礼仪教育与社会主义价值观都是以中华优秀传统为思想渊源,尤其是中国传统礼仪思想。传统礼仪文化实质内涵是重在个体的精神品质道德修养与外在的行为规范相统一。传统礼仪思想中的“仁爱、恭谦、向善、和谐”等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相一致的。2.二者都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礼”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传统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礼记》到几千年来各朝各代学者对其进行的注、笺、疏,乃至近现代以来数以万计的礼仪著作,礼仪教育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发展,形成了更具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的现代礼仪规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和国家提出精神文明建设,将文明礼仪教育提上重要日程。1981年2月25日,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九个单位联合向全国人民特别是大学生发出“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倡议。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明确指出“明礼”是基本的道德规范,并在职业道德一章节中提到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在家庭美德中提到要“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现在的文明单位、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中,都突出体现党和国家对加强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视和要求。开展礼仪教育研究与实践,既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决策部署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工作者、社会科学研究者应尽的社会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凝练和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道德建设和发展具体要求。三个层面的倡导,要么立足于道德的内涵,要么直接就是道德的诉求,具体表现在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弘扬,以及对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的倡导,这是对传统礼仪文化中的“整体、和谐、大同”思想的一种延续和升华。四、以文明礼仪教育为载体,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意义1.通过文明礼仪教育,可以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帮助大学生认知、认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巩固积极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我国的道德教育偏重意识形态,突出政治价值取向,失去了与中华传统道德的衔接,忽视了对学生个人价值的情感关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抽象性和宽泛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和要求融入礼仪教育,以文明礼仪教育这种形象化、生活化、简洁化的形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更具实效性。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根植于中国人民血脉中,像星星之火般,可以燎然。大学生通过礼仪、礼貌、礼节的学习,穿插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缅怀、共鸣,激发对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对比和思考,进而认同。2.通过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种从社会外在要求向个体内在价值转化的过程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注重实训、实践活动的教育,很多礼节、仪式都需要在理论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反复训练,熟练掌握后,才能内化为行为习惯。礼仪教育是一种素质文化、生活养成教育,需要学生、学校、家庭、社区四位一体结合起来,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培养礼仪行为规范,提高礼仪素养。因此,礼仪教育通过具体的礼仪规范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从抽象到具体、从普遍到个别、从知识说教到行为演练的转变,促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顺从走向认同,进而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3.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促进文明礼仪教育的丰富和发展我国古代不仅有清晰的贯穿伦理道德的礼仪教育理念,还有内容全面、服务阶级社会的礼仪教科书,更有严密的礼仪教育实施体系。现代礼仪教育进入了一个瓶颈时期,我国近年出版的大量礼仪著作多用于职业院校作专业教材,教材内容简单,通俗易懂,但都未与中国传统礼仪相衔接,缺乏道德伦理的分析与支撑,教师授课时也偏重具体礼仪规范的分析和讲解,所以其德育载体的功能没有得到最大地发挥。有一些学校的教育者认为,学古文、拜孔子、着汉服、行成人礼就是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继承和宣扬,殊不知不成体系的礼仪形式,犹如蜻蜓点水,点到即止。我国礼仪教育体系的建设还有很多的不足和提升空间,教育理念不清晰、教育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欠科学、教学手段较单一、教育功能有待发掘、教育合力不够等这些都是我们急切需要改革和完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局.礼仪常识[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
[2]冯建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3].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
[4]李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主义心价值观要注重道德建设[EB/OL].theory.people.com.cn/n/2014/1215/c40531-26208656.html,2014.12.15
[5]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主持[EB/OL].www.gov.cn/ldhd/2014-02/25/content_2621669.htm,2014.02.25
[6]赵志浩.传统儒家礼仪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当代价值[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4
作者:刘永希 单位: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 上一篇:英语应用语言学教学论文
- 下一篇:高职礼仪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