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施教方法探讨
时间:2022-03-26 11:29:58
导语:农村留守儿童施教方法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农村出现了留守儿童群体。缺少父母家人陪伴的留守儿童很难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重担就落在了学校和教师身上。作为一名山区农村初中班主任,笔者经过长时间的调查、总结、整理,认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重在用“心”、有“爱”以及制度约束。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施教
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缺少关爱和教育,逐渐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施教方法应该是用心观察,找准症结,真情关爱,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一、用心摸底,找准症结
当前,留守儿童的存在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教师首先要摸清班里留守儿童的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笔者曾经调查过这样一个家庭。孩子父母均外出务工,留下三个孩子,老大14岁,男孩,当时上七年级。老二10岁,女孩,上小学三年级。最小的8岁,男孩,上小学二年级。平时是老大做饭。早饭菜胡汤(玉米面),晚饭土豆面。三人晚饭后就到外面找小朋友玩,一直玩到天黑才回家。回家后,几个孩子就看电视,直到深夜困了才睡觉。因为睡眠不好,第二天上课经常迟到。这种情况的留守儿童占一部分比例。还有的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叔叔、伯伯、邻居照看。针对这些情况,应该分两步走:一是把调查到的情况和孩子在班上的情况通过电话告知家长,并建议至少让一个家长回来照顾孩子。二是与留守儿童进行谈心谈话,告诉他们父母为什么外出务工,使他们了解到父母外出务工条件的艰苦,只有他们在家好好学习,父母在外面才能安心工作。然后帮助其制定一些可行的学习和生活计划。过段时间老师要进行回访,看看计划实施得怎么样,在回访时做得好的要表扬,没有做到或者做得不好的要督促改正。老师要通过用心家访,找到问题的症结,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
二、正确引导,因材施教
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管教,大部分比较散漫,容易出现旷课、迟到、不交作业等违反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现象。针对这些情况,老师要因材施教。不仅要告诉他们应该自觉遵守学校的管理规定,认真聆听老师的教学、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健康有序地生活,还要用课本或身边先进人物的事迹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并及时督促检查,适时进行引导和鼓励。
三、特别守护,重在有“爱”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要有“爱”。“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国自古就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师是一种高尚而神圣的职业,教师要教育好孩子,就要学会爱孩子,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留守儿童最缺少的就是爱,缺少父母之爱,缺少社会关爱。还有的留守儿童成绩不好,属于问题学生,得不到老师的爱,等等,这些都导致了留守儿童成了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一)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面对班上的留守儿童,老师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无论他们多么顽皮、多么不听话,都要像相信自己的孩子一样相信他们,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引导他们。根据调查,即使在《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教师法》的约束下,且教育主管部门一再强调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但仍有部分老师在学生违反纪律或犯错后采用体罚教育方式。留守儿童是一个有着多方面问题的群体,他们缺少父母的爱和监管,如果在学校也得不到老师的关爱,他们会更没有归属感。对于这些容易犯错的孩子,笔者采用的方式是原谅他们,给他们改正的时间和机会。原谅也不是一味地迁就,一次二次可以原谅,但必须予以提醒,第三次、第四次就要严厉批评。顽皮的孩子都容易违反纪律,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批评或提醒。最好的教育是让学生感动,让学生接受。一个老师要让学生感动,就要付出更多无私的爱,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二)让留守儿童在班集体中感受到“家”的温暖。魏书生老师曾这样说过:“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励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了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我常常觉得班级就像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级便可能有什么,学生们走出家庭,通过小社会实习,才具有了一定的适应大社会的能力。”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爱,对家庭温暖也非常渴求。老师应该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做:一是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例如,开展运动会、歌咏比赛、作文比赛、书画比赛等活动,在学校举行这些活动时,尽量鼓励留守儿童参加,能拿到名次固然好,拿不到名次也不要失望,鼓励孩子不断进步。老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特长,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展示自己,找到自信。二是在班里营造家的氛围。可以这样引导孩子:“你们的父母与你们组成了一个家,所以作为家长的他们有责任和义务把你们抚养好,让你们不挨饿受冻,让你们过上幸福生活,所以他们才出去打工挣钱。作为孩子要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辛劳,你们也应该有责任和义务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为这个家排忧解难。在班上,我们就是一个家庭,每个同学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我们也有分担家庭事务的一份责任。”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笔者力求让班上所有留守儿童都有事情干。例如,黑板、垃圾篓、窗户玻璃、教室门、讲桌等都有专人负责,课间操的组织、团徽的佩带等也有专人负责,孩子们都会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留守儿童也会慢慢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找到快乐和信心。
总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要求老师在施教过程中有“心”、有“爱”,再加上制度约束,让他们信赖、尊重老师,在班级中找到家的温暖,只有这样,留守儿童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段成容,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29(1):29-36.
[2]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78-84.
[3]姚云.留守儿童问题与教育应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4):41-43.
[4]周青云.留守儿童心理现状及对策干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1):88-89.
[5]费招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矫正[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01):137-139.
[6]王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0-11.
[7]祝畅.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1):169-170.
作者:马军华 单位:淅川县西簧乡初级中学
- 上一篇:改善农村学前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研究
- 下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防火墙的构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