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入学准备分析
时间:2022-11-11 03:46:58
导语: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入学准备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生态学模型是目前被普遍认同的研究儿童入学准备的理论模型。从生态学的视角进行审视,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入学准备教育存在一定问题,分别表现在儿童自身准备状态、儿童家庭准备状态和幼儿园准备状态三个方面。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教育须尊重儿童的主体性需求,家庭要为儿童的入学准备提供内在支持,幼儿园要为儿童的入学准备提供充分保障,以此为基础共同构建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教育的有效支持系统。
关键词: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生态学;支持系统
入学准备是目前国际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且研究焦点越来越多地聚焦于处境不利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以及如何缩小儿童入学准备差异等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向来都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弱势群体,一项关于城乡幼儿入学准备水平的对比研究发现:农村儿童在除发音控制动作以外的动作技能发展领域优于城市儿童,在学习方式、认知发展与一般知识基础、言语发展,以及情绪和社会性发展领域显著落后于城市儿童[1]64。国内有关入学准备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且研究对象多聚焦于城市儿童,而农村儿童在入学准备中会面临更多的不利因素。因此,关注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不仅是教育起点公平的诉求,而且是我国未来缩小儿童入学准备差异,使所有学前儿童都能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拟从生态学的视角全面分析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而为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做好入学准备提供有益建议。
一、儿童入学准备教育的生态学理论模型概述
入学准备状态是指学龄前儿童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获得所需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2]。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生态学理论,儿童的入学准备应当是多维度的,不仅依赖于儿童个体内在的成熟水平,同时也依赖于儿童的家庭、学校和社区环境。基于生态学观点的儿童入学准备状态模型成为当前最有影响力的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研究模型,且得到美国教育部2000年目标工作委员会(NEGP)的采纳。基于生态学观点的儿童入学准备模型认为入学准备应当包含儿童的准备状态、学校的准备状态以及家庭和社区的支持三个方面[3]1-8。其中,儿童自身的准备状态应包括身体运动、情感与社会性、认知与言语、学习方式及态度等重要发展领域;学前教育机构的准备状态应包括幼儿教师的准备、环境的准备、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准备等方面;家庭的准备状态应包括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教育资源与教育能力、家庭的情感氛围等。儿童早期教育是多主体参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入学准备不仅仅是儿童单方面的准备,而是儿童、幼儿园、家庭或社区相互影响、共同参与的过程。应当建构一个由儿童、家庭、幼儿园、社区等要素共同参与的动态化的儿童入学准备环境,使儿童入学准备的生态学模型在诠释儿童入学准备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方面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信服力。
二、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务工而导致的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且留在其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儿童。全国妇联课题组于2013年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大约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且农村留守儿童年龄结构在发生变化,学龄前留守儿童规模快速膨胀。其中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岁)人数高达2342万,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占38.37%,比2005年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增加了757万,增幅达47.73%,是所有年龄段的留守儿童中增幅最大的[4]。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数量在不断增长,留守带给农村学前儿童的各种不利影响也随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问题,实质上是环境与个体心理发展之间关系的问题[5]。由于早期成长和受教育环境的特殊性,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入学准备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生态学视角进行考察,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入学准备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农村留守学前儿童自身的入学准备状态不足。1.认知与言语准备状况较差。认知准备应当作为儿童入学准备的重中之重,因为认知准备不仅对儿童的学业表现有重要的影响,而且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业准备性[6]。张莉以贫困地区学前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发现,学前留守儿童的入学认知准备处于低水平的发展状态。除数字、计数和量概念的掌握较好外,儿童的社会认知、形状、比较、数量概念、物理认知、颜色、空间概念以及时序概念的获得情况均很差,平均仅能正确把握一半或更少的概念[7]91。胥莹莹的研究发现,70.4%的留守儿童在言语发展领域处于中等水平,处于落后或不足状态的留守儿童占9.0%,而处于优秀和良好状态的留守儿童占了20.6%[8]30。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在言语发展方面的入学准备水平普遍偏低。2.社会性入学准备水平偏低。社会性入学准备是儿童入学准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具备良好的社会性入学准备水平的儿童能够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学前儿童都具备了良好的适应校园生活的能力。谷寅寅将农村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入学准备水平与社会性入学准备常模相比较,发现31.67%的农村学前儿童入学准备水平处于中等状态,58.33%处于不足或落后状态,只有13.33%的农村学前儿童处于良好或优秀状态。农村学前儿童社会性入学准备与常模水平差异明显,农村学前儿童社会性入学准备水平处于中等或以下的发展水平[9]14。对于留守的农村学前儿童而言,由于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偏低,再加上留守这一特殊的不利因素影响,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入学准备水平更低。3.缺乏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品质是影响幼儿进行自我学习和入学准备的关键因素[10]。学习品质不指向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知识技能,而是更偏重于与学习有关的特质、风格、倾向和态度等,反映儿童参与互动和学习活动的方式[11]。有课题研究组曾以问题解决灵活性任务和主试对被试测验过程中反应特点的观察评定两种形式,对城乡学前儿童在学习方式领域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发现,在问题解决灵活性任务方面,农村儿童显著落后于城市儿童,主试对儿童测验过程中反应特点的评定结果显示,农村儿童表现出更多的不良行为习惯[1]68。刘永丽、张英琴选取大同市城区和灵丘县H村的幼儿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城市与农村3—6岁幼儿的学习品质,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年龄班,城区各班幼儿在好奇心与兴趣、想象力与创造力维度的表现显著优于农村幼儿[12]。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在学习品质方面的入学准备水平是欠缺的。(二)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家庭准备状态不足。幼儿园在儿童入学准备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家庭在儿童发展中扮演着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可替代的角色[13]。家庭是儿童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学前儿童早期经验的获得主要来自于家庭,学前儿童接受的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14]121。已有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被公认是有缺失的。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家庭准备状态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功能缺失。完整的家庭结构是儿童接受教育和实现自身发展最为有力的环境[15]。夏小英、温剑青的研究结果发现,学前儿童的家庭结构影响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水平,来自完整家庭和非完整家庭的幼儿之间入学准备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完整家庭中的幼儿入学准备状态好于单亲家庭中的幼儿[16]。由于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父母双方或父母一方长期在外务工,儿童不得不长时间与父母分离,导致了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功能缺失。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家庭功能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情感功能的缺失。虽然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在法律上是完整的,但实际上他们生活在拆分型的家庭结构中。由于家庭处于拆分状态,父母和儿童之间缺乏及时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导致父母很难及时满足儿童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情感关爱及情感教育。而这种情感传递在家庭监护中的缺失将会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17]。其次是教育功能的缺失。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后儿童的监护职责转移给祖辈或其他亲戚,而祖辈等虽然能给予儿童基本的生活照料,但无法顾及儿童的学业、道德及安全教育。2.家庭教育观念和教养行为落后。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养行为对儿童入学准备起到重要的影响。任丽欣的追踪研究以家长的教养行为为中介,发现家长的教养行为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理解性语言和社会性与情绪两个领域的初始水平之间起到了一定的中介作用[18]358-359。付艳丽专门针对3—6岁幼儿祖辈家长和父辈家长关于入学准备观念和行为进行了调查,发现41.2%的祖辈家长认为无需对学前儿童进行入学准备教育,上小学自然就会了,提前准备没什么必要;65.5%的父辈家长认为入学准备对学前儿童是非常重要的,但明显地对入学准备的认知存在误区,把入学准备仅仅局限于知识方面,且在入学准备过程中缺乏科学理念的指引[19]13。通过与农村留守儿童的祖辈和父辈家长交流也可发现,多数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家长认为,入学准备就是在儿童入学前就让儿童学会识字和计数,且普遍认为不懂得如何科学教养幼儿。由此可见,农村家长在观念上注重儿童入学前的认知准备但缺乏科学的教养行为和方式。在这样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养行为影响下,家长把识字和计算放在重要位置,忽视了儿童情绪情感、社会交往等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农村家长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教养行为会影响儿童的入学准备发展水平,这也是家庭准备状态不足的一种表现。3.家庭教育资源短缺。家庭教育资源是指家庭能给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的主要刺激物。家庭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对儿童的入学准备产生影响。一项针对338名农村幼儿园儿童家庭环境与入学准备状况关系的研究表明,家庭的学习资源(包括有教育价值的玩具、特定的教育材料、书籍的数量、买书与借书的频率、家庭电脑)与儿童学业成功显著正相关,儿童在家庭中学习工具使用越多,其入学准备的发展也越好[20]。但是,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农村家庭的经济社会地位也相对较低,导致了农村儿童能拥有的家庭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农村父母在儿童教育方面的费用投入比例较低,农村家庭为儿童购买的书籍、教育玩具也相对较少,无法为儿童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留守儿童家庭更是如此。(三)幼儿园准备状态不足。从生态学的视角考察,入学准备也包括幼儿园的准备状态。在农村地区,学前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加之农村儿童家长自身教育观念和文化水平较低,于是幼儿园就承担了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教育的主要任务。但由于当前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较为落后,农村幼儿园方面的准备状态显然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明确的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内容。幼儿园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应当制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的教育活动目标和内容,以帮助幼儿提高入学准备水平。但实际上,多数农村幼儿园在开展入学准备教育过程中却偏重于智力提升和知识掌握,具体表现为将拼音、识字和算术作为入学准备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内容。吴凡的研究发现,有1/4的教师对入学准备教育的目标并不明确,有一半的教师将入学准备教育的目标等同于促进儿童的学业发展,只有8.3%的教师认为入学准备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同时促进幼儿学业与社会性的均衡发展[21]17。农村幼儿园过于重视知识掌握和智力提升的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内容定位是不科学的,且入学准备并不是要等到学前期的最后一年才开始的,而是从幼儿入园的那一刻开始就要将入学准备教育工作融入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但目前很多农村幼儿园只在最后一学年或最后一学期让幼儿学习和掌握大量的小学阶段的知识和技能,缺乏目标的科学性和层次性。2.农村幼儿教师入学准备教育水平偏低。农村幼儿园要想科学有效地开展入学准备教育必然离不开一批高素质、具备科学入学准备教育理念和能力的幼儿教师队伍。但是农村地区的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导致农村幼儿园较难吸引到高学历、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在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严重滞后,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和生存状况更令人担忧[22]。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地区共有专任幼儿教师425616人,其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幼儿教师只有194人,本科学历的幼儿教师60447人,专科学历的幼儿教师230018人,高中学历的幼儿教师118733人,高中以下学历的幼儿教师16224人,且未定职级的农村幼儿教师有337211人[23]。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地区的幼儿教师学历层次整体低下,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偏低。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低下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缺乏科学的儿童观和入学准备教育观,对入学准备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且缺乏入学准备教育的有效方式等,从而导致农村幼儿教师入学准备教育水平偏低,而农村幼儿教师入学准备教育水平低又会直接影响幼儿园的入学准备状态。3.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方式缺乏科学性。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促进学前儿童有效学习与发展的前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幼儿园方面的入学准备应当给幼儿创造充足的游戏条件,重视幼儿当下的生活经验,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但是,当前部分农村幼儿园在教育实践中仍未能做到科学保教,采用的教育教学方式缺乏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和了解,甚至在教育实践中采用“小学化”的教学方式。一项针对18个不同地区的92个乡村幼儿园的调查结果显示,乡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未能结合幼儿的年龄和经验水平,未能设计出适合大部分幼儿的教育教学方式,游戏和活动质量无法满足儿童发展要求[14]122。可见,教育教学方式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也是农村幼儿园入学准备状态不足的一种表现。基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生态学模型分析可知,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入学准备教育存在着儿童自身准备状态不足、儿童的家庭准备状态不足以及农村幼儿园准备状态不足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依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学理论,在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入学准备问题研究中,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社会环境都会影响儿童的入学准备。首先,就家庭环境这一层面而言,留守导致了农村儿童的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功能缺失,加之农村儿童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家庭教育资源短缺、父母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落后等因素,导致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在物质和精神养育方面存在缺失。其次,就幼儿园环境层面而言,农村幼儿园在入学准备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区,导致了幼儿园能够为儿童所做的准备相对欠缺;再次,就社会环境层面而言,目前我国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和关爱服务不足且流于形式,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社会支持系统缺乏。由此可见,目前,迫切需要一个由儿童、家庭、幼儿园、社区等要素共同构建的动态化的儿童入学准备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从起点上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三、提升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入学准备水平的建议
(一)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地位并科学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准备的实际需求入学准备的主体是学前儿童,学前儿童的话语权应当得到尊重。构建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生态化支持系统,首先必须要以儿童为主体,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地位和话语权。尊重学前儿童的主体性地位需要家长和教师深入了解儿童对于入学准备的认知、情感态度以及儿童对幼儿园与小学差异的认知。其次,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入学准备教育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当采用严谨科学的入学准备评估工具评估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实际入学准备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为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例如,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在情感社会性、学习品质等方面的准备水平不足,家庭和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在情感氛围营造、社会适应性和学习品质的培养等方面做出努力和改善,只有这样才能为提升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入学准备水平提供有效助力。(二)家庭要为儿童的入学准备提供内在。支持儿童从一出生接触最多的人是父母,接触最多的环境是家庭环境,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家庭作为儿童的主要生活环境,为儿童的入学准备提供了社会、文化和情感支持[24]36。通过对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家庭入学准备现状的分析,家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家长要理解儿童成长的不可逆性,认识到陪伴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儿童父母要尽可能亲自教养,发挥家庭应有的情感功能和教育功能。其次,家长要改善自身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儿童发展观和入学准备教育观。再次,有关部门要帮助家长提升教育效能感。具体可以通过设立家长学校等形式,为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家庭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等。最后,要增加家庭教育资源。随着农村经济的振兴与发展,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也有了较大的增长,农村学前儿童家庭的物质资本有了提升,家长除了满足儿童的衣食住行之外,应当有意识地为儿童购置具有教育价值的图书和玩具。(三)幼儿园要为儿童的入学准备提供充分的支持。研究表明,在高质量的托幼机构中接受教育的幼儿,在入学准备标准化测量上得分更高[25]。农村幼儿园承担着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教育的主要工作,高质量的农村幼儿园教育可以为提升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入学准备水平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首先,农村幼儿园应当制定科学的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内容。农村幼儿园在开展入学准备教育时要摆脱只注重儿童知识学习和掌握的误区,要开展以促进儿童身体健康发展、认知发展、情感态度发展和学习品质发展等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为目标和内容的入学准备教育,并将这些目标和内容细化到小、中、大班不同的年龄段去实施。其次,务必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经验、在职培训情况等因素会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对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产生作用。可以通过对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和指导来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对入学准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深化农村幼儿园教师对入学准备内涵的理解,帮助农村幼儿园教师掌握入学准备教育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四、结语
早期教育是多主体参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入学准备不仅仅是儿童单方面的准备,也是儿童、幼儿园、家庭或社区相互影响、共同参与的动态过程。从生态学视角出发审视并全面分析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入学准备问题,不仅符合早期教育问题研究的基本逻辑,而且是教育起点公平的诉求,更是我国缩小儿童入学准备差距,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必然要求。
作者:李慧丽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 上一篇:农村小学安全教育课程探索
- 下一篇:执业药师继续教育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