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应择重点

时间:2022-04-03 04:09:16

导语: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应择重点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应择重点

摘要:因专业的关爱保护力量不足、不是每一个农村留守儿童都需要特殊的关爱保护等原因,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应择其重点。问题型、单亲型、辍学闲散型、家庭管护不力型、家庭突变型、残障(重大疾病)型、绝对贫困型、身体发育不良型、严重心理问题型、父母单方服刑型、遭遇不法分子或不良同伴欺凌引诱型等农村留守儿童应是关爱保护的重点。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重点对象

一、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应择其重点的主要原因

1.专业的关爱保护力量不足。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是一项涉及家庭、教育、民政、卫健、学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等社会方方面面且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若能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营养搭配、心理疏导、健康检查与治疗、行为矫治、人际关系调适、社会融入、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效果一定会更好。但现实是,在农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欠发达地区,不少农村学校连专业的音乐、美术教师都没有,更别说数量足够的营养师、心理咨询师、校医、社工等专业力量的配备。以西南地区欠发达县———四川省蓬溪县为例,不少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比例超过40%,而全县真正长期坚持从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专业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社工极少,配备专业校医的农村学校不足3%。一些身心、行为、家庭管护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的农村留守儿童,若没有专业力量的及时介入,关爱保护很难取得实质性效果。聚焦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最需要优先关爱保护的重点对象,以充分发挥专业力量的作用,实属大量欠发达地区的无奈之举。2.不是每一个农村留守儿童都需要特殊的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某个阶段出现的特殊群体,即便是欠发达地区,他们也并非人人都需要特殊的关爱保护。(1)农村留守儿童不是没有父爱与母爱的群体虽然留守儿童的父母因生计所迫或为了更好的生活而背井离乡,务工挣钱,但绝大多数父母是爱孩子的,他们为孩子提供所需花费,通过电话、QQ、微信等方式与孩子保持联系,对孩子的生活、身体、学习、安全等是关心的。(2)农村留守儿童不是绝对贫困群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相关帮扶、资助、救助政策的出台与完善,现行标准下还未脱贫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所占比重已极低,不少家庭已修建了楼房或在城市里购买了商品房。(3)农村留守儿童不是问题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中确有少数孩子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严重问题,但“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1],因少数孩子出现问题就将这个群体归结为问题群体是不科学的。事实证明,现实中,什么问题都没有的“理想儿童”是不存在的,大部分一般性问题在老师、家长正常的教育下随着孩子年龄、学识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均会“自愈”。(4)隔代教育的效果不能全盘否定不可否认的是,部分隔代教育确实存在大的问题。但调查发现,隔代教育的农村留守儿童中也不乏考上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的成功范例;不少隔代教育的农村留守儿童成年后,其工作、婚姻、家庭与本地非留守儿童也没有太大的区别。(5)留守状态未必给所有孩子都造成严重伤害留守状态确实给少数孩子的健康成长带去严重的负面影响,不过当前已有研究表明,“父母外出打工并非一定能造成留守孩子心理问题”[2],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和综合发展方面,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3]。不仅如此,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控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学习成绩等反而明显优于一般的非留守儿童。(6)不必要的关爱保护反而会适得其反现实中,的确存在不少加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和负担,甚至引起农村留守儿童反感的特殊关爱保护案例。如一些临时性关爱保护活动,不仅挤占农村留守儿童大量正常的学习活动时间,而且使部分心理本来健康的农村留守儿童泪流满面,让其心理笼上阴影。综上所述,若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行为习惯、学业水平、安全状况等主要指标优于同一地区同龄非留守儿童或与同龄非留守儿童基本一致,是没有必要对其进行特殊的关爱保护的。

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重点

1.问题型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指具有法律规定的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学的主要集中在小学高段和初中阶段、中职阶段。笔者在某工读学校调查发现,该型农村留守儿童约占该校学生总数的60%,尤其是具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农村留守儿童如果矫治不好,绝大多数都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而防止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是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必须坚守的底线之一。2.单亲型农村留守儿童。在四川省蓬溪县的部分农村学校,单亲农村留守儿童约占学生总数的10%,而且有逐年攀升的趋势。他们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呈两极分化态势,而且这个类型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最多,闭塞、焦虑、敏感、抑郁、偏执的比例高。笔者在某地调查发现,该地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单亲农村留守儿童要占50%左右的比例;在部分贫困的村落,极个别单亲农村留守儿童遭遇“事实遗弃”,其法定监护人既不提供生活来源,也不履行教育义务。3.辍学闲散型农村留守儿童。该类留守儿童大都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主要在网吧、游戏厅、歌厅等场所打发时间,甚至拉帮结派、惹是生非、打架斗殴、盗劫财物……成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体之一。4.家庭管护不力型农村留守儿童。尽管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受委托监护人和法定监护人双重管护,但因疏于管护或管护方法不科学等原因造成管护效果特别差的农村留守儿童依然要占一定的比例,这些孩子的行为习惯大都较差,受侵害、意外伤害和走上歧途的比例高。5.家庭突变型农村留守儿童。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会突然遭遇亲人离世、受重伤、发生重大矛盾或其他天灾人祸等变故,家庭突变后的孩子心理波动特别大,情绪极不稳定,注意力也不集中,身心健康及学业成绩很容易受到长期或阶段性的影响。6.其他类型的农村留守儿童。如残障(重大疾病)型、绝对贫困型、身体发育不良型、严重心理问题型、父母单方服刑型、遭遇不法分子或不良同伴欺凌引诱型等农村留守儿童,他们要么心灵脆弱、要么社会融入困难、要么处于危险威胁……是必须给予重点关爱保护的对象。留守境遇会对少数农村留守儿童造成大的不利影响是铁的事实,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既不能肆意放大,也不能蓄意遮掩,更不能熟视无睹。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须立足客观现实,以问题、困难、需求为导向,聚焦重点对象与影响其健康成长的关键元素,注重关爱保护的个性化与可持续性。这里要强调的是,筛选出的上述重点对象,有一定的交集且总体比例不大,虽然不全是“高危型”,但都应积极关注或及时干预,尤其是集多种类型于一身的“叠加型”农村留守儿童,更应作为关爱保护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杨清溪,刘燕.需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实践准确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9(04).

[2]董奇.农村留守学生不能被“污名化”[J].中国教育学刊,2016(04).

[3]秦敏,朱晓.父母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研究[J].人口学刊,2019(03).

作者:梁富强 单位:四川省蓬溪县城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