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区教育现状与对策初探
时间:2022-02-18 08:58:07
导语:青少年社区教育现状与对策初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一直以来,我国社区在维稳、安全、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社区青少年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以乐山市为样本,探讨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青少年社区教育应如何变革。
1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
1.1内涵。社区青少年一般是指居住在社区10~35岁的在校学生和失学、失业和失管的青少年。青少年教育指通过资源整合,利用丰富的内容,采取多种方式在青少年学生放学后及寒暑假等非教学时间向在校生以及失学、失业、失管青少年提供教育、服务和关爱。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和工作。引导他们树立、践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重要性。青少年大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35%左右。而且,青少年是民族发展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是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因素。青少年阶段,正如所说“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还强调:思政小课堂需要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社区就是一个社会大课堂,而社区是青少年的寄居地,是素质教育基地,是社会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家庭、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一般认为,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核心,社区教育则是重要的补充。提出: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社区教育是有益补充,日趋重要。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乐山市部分社区进行了调研,并结合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基本理论,发现目前乐山市青少年社区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乐山市青少年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
2.1重视度不够。首先是各级政府重视不够,对社区青少年教育的重视多停留在形式上。专项投入极少,缺乏有效的保障、激励和评估机制,政府统筹也亟待加强,如相关部门和资源的统筹与整合。监管不力,没有专业的队伍,社区也没青少年教育专职岗位,缺乏政策支持。其次是社区由于缺少资金和人员,因而存在着主、客观的不重视;再次是家长及青少年自己不在乎社区教育。在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下,部分家长,甚至是学校对于社区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具有排斥心理。2.2对社区青少年认定不全。部分大城市只把失学、失管、失业青少年列为社区青少年。还有像乐山社区把青少年教育对象定义在未成年人,而这“三失”青少年处于失管状态,家庭、学校的教育功能是缺失的,在此状况下社区的教育对他们尤显重要。2.3社区青少年教育,缺乏系统规划,无专业队伍,无专职人员,教育内容、形式手段单一。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部分青少年对社区能提供的教育了解不多,甚至是完全不感兴趣。这与社区工作者在社区教育宣传和实施的手段有关,目前社区青少年教育还主要采取展览、专题讲座、走访参观等方式,且内容过于教条化,不符合青少年的性格特点,不能满足青少年对于新知识、新事物的好奇,导致青少年缺乏参与社区教育的兴趣,目前社区青少年教育多留于形式或是蜻蜓点水,应付汇报总结。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就提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但是乐山地区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等因素,相较于经济发达地区,社区对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教育功能不足。2.4区域差距较大。在政策层面,《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通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大力发展城乡社区教育。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城镇等经济发展相对较好、财政实力相对较强地区的社区,对于青少年社区教育的投入和建设相对较好;财政实力不足的地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投入就明显不足。而且这种差距还有着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除了区域差距外,城乡差距也比较明显。由于城镇化的推动以及外出务工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农村社区不仅经费短缺,也没有专业人士开展青少年社区教育规划、建设、实施等工作,农村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因此丧失了享受社区教育的机会,进一步加大了未来城乡差异的可能性。2.5社区教育资源协同性不足。一是社区内的三种主体,即家庭、社会、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相互隔离,未有效整合。三者在教育观念以及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互相排斥。二是社会资源,及机构之间协同不够。社区内,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和体育场馆等公办社区教育机构与各类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之间缺乏相应地统筹协同。一方面,拥有丰富教育资源公办社区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覆盖面较低,利用率相对较低,成果转化率也相对较低,覆盖面、利用率和转化率相对较高的民办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却又相对匮乏;另一方面,公办社区教育机构在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卫生健康教育等方面投入较大,对青少年,特别是困难家庭青少年开展科普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重视不够。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更多地聚焦与升学相关的语言、艺术方面,未开展安全教育、卫生健康教育等。
3对策初探
3.1政府高度重视,加大统领作用。(1)经费保障。在经费投入上,加大政府投入,政府是主渠道,同时倡导、鼓励企业和个体投入,充分发挥企业反哺社会作用,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为社区青少年教育提供资金保障。(2)政策引领。出台有利于青少年社区教育激励政策。如在职称、待遇上进行政策倾斜,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此项工作;制定各种鼓励全员参与的政策,给予参与社区青少年教育的企业、个人一定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也可借鉴美国:义务服务社会的服务满1400小时的青年义工,政府颁发一定的奖学金。让他们获得帮助他人,改造社会、关心社会的荣誉。(3)政府为主导,全民、全社会全方位参与。构建全民、全社会全方位参与的格局。构建以市政服务、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区教育、社区综合管理配套,各施其职,各尽所能、各展所长的多元化服务模式。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体制。在运作社会化,方式上以服务与教育并举,更侧重于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中,寓服务于教育之中。(4)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在相关政策扶持下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和研究机构,在社区中设立青少年社区教育岗,专人负责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建立青少年教育专业化的网络学习与服务平台,不受时空限制,方便青少年随时随地学习和接受教育,同时可解决地域差异,特别是贫困落后地区专业人员缺乏问题。(5)扩建志愿者队伍。除了青年志愿者队伍,还应充分调动社会各行业、各阶层和各年龄段力量扩建志愿者队伍,包括老专家、老教师、老干部、老战士、老模范等队伍。(6)建立科学的管理、评估和监督机制。使社区教育不留于形式,真正落到实处。3.2扩大社区青少年教育对象范围。把在校青少年和已成年的失学、失业、失管和无业青年都纳入社区青少年教育中,充分发挥社区教育这个重要教育补充作用,促使我国青少年健康发展。3.3增强社区青少年教育意识。加强社区青少年教育宣传,提高全民社区青少年教育意识和重视度。强化青少年精神家园意识,让青少年主动参与其中建立社区归属感。3.4以社区为平台,调动全社会资源,共同促进社区青少年教育。一是人力资源,依托专业队伍,社区里各类机构和学校师资、社区间互用人才、青年志愿者、社会各种志愿者,尤其是当地高校,将高校环境、设备、师资和高校青年志愿者、社工专业学生等资源有效地融合,而不是像有的社区把高校青年志愿者仅用于打扫卫生;二是财力资源,依托政府、企业和各方投入。要整合和合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少年宫等,将课余时间的闲置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也应当履行相关义务,接纳贫困家庭的青少年或留守儿童并对其进行相应地培训,促进社区内的青少年公平享受的教育资源。社区可以利用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集中地对社区内的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卫生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民办教育机构可以利用社区提供的平台,进行业务的宣传和品牌建设,最终实现共享共建、互利共赢。经济发展较快的社区可以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向落后地区的社区输送,促进落后地区社区的发展,让农村青少年、留守儿童等感受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落后地区的社区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将当地生态、农业资源作为教育示范基地,吸引其他社区的青少年进行参观学习。3.5注重个性,构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行动图。每个青少年都有其不同的个性,只有尊重其个性才能使青少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社会。构建行动图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实际,充分整合当地资源原则。比如,马边县和沐川县仍然是以农业为主,且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的青少年也相对较多,基础教育相较于乐山其他地方而言较差,高中和大学升学率相对较低,义务教育完成后即参加工作的青少年也相对较多。因此,马边县和沐川县在制订青少年社区教育时应该偏重于职业规划、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特别是农业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这既有利于青少年今后的发展,也有利于弥补人口外溢后劳动力不足,满足产业转移对人才的需要。而相较而言,市中区的发展相对稳定,学校基础教育相对扎实,社区可以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乐山师范学院的教育资源,在对外文化交流上有更多的投入。(2)满足个性化需求与系统化教育相结合原则。教育引导青少年结合自身条件、兴趣、能力优势以及家庭经济等情况,规划好个人的教育需求,有针对性的满足个性化教育需求,培养个人的优势技能和核心能力素质。同时要进行有系统的教育规划,又要分阶段性分期实施。不搞片面的、一时的,流于形式的非系统化的社区青少年教育。(3)培养社区主人翁精神原则。变被动接受社区青少年教育为“我要参与”“我要接受”,使其主动接受社区青少年教育。最终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4)建立类别和个人档案。包括青少年基本情况、个性特点、需求期望状况,存在问题、成长规划、社区对接服务项目、实施方式、目标实现情况等方面。不仅要构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行动图,还要落实责任制,把握好每个阶段的时间节点,各个监管环节要层层落实到位。3.6丰富教育内容,注重手段,实现社区青少年教育成果化。从笔者的调查来看,由于目前社区青少年教育的手段相对较为落后,且更多是被动式的接纳,缺乏主动和开放的手段,导致社区青少年参与教育的意愿较低。考虑到信息化手段的丰富,社区在青少年教育中,应该更多地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和需求考虑,内容要丰富多彩,为青少年喜闻乐见,如文艺、科普、社会实践服务、人工智能、体育、法律、娱乐等。要以服务为主,寓教育于服务中,在服务中实现教育。由教化控制向维权服务与生活照顾转化。形式由个案、小组、社区集体工作相结合。采用青少年乐于接受的手段来实现丰富内容的教育。如在专题讲座、普法宣传、走访参观等传统手段的基础上,加入QQ、微信公众号、抖音、聊吧、竞技、游戏等手段与社区内青少年互动,增强青少年的参与感、体验感,提高青少年参与社区教育的兴趣主动接受教育。社区青少年教育应不断分析总结经验,将先进经验成果化,将成果不断宣传与推广,提高全国社区青少年整体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左敏.青少年社区教育模式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1.
[2]张延华、周轶、汪慧.青少年社区教育研究———基于杭州市S区的调查[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9.
[3]马奇柯、刘杰.国外社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04.
[4]张荣.社会工作视角下城市闲散青少年社区教育模式的建构[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5.
[5]乔淑兰.社区青少年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03.
[6]冯博雅、杨艳秋.青少年社区教育的探索[J].社会工作,2007.
[7]程曦、鲁金抗、许莉.地区发展模式下青少年社区教育实施途径分析[J].文教空间,2017.
[8]杜妍智.多元服务模式下青少年社区教育机构的社工服务介入[J].黑河学刊,2011.05.
[9]张延华、周轶、汪慧.青少年社区教育研究[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09.
作者:代沁员 刘艳萍 祝 莉 单位:乐山师范学院
- 上一篇:高校网络安全活动设计研究
- 下一篇:浅谈城区学校留守儿童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