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提高留守儿童交往能力
时间:2022-06-12 09:40:48
导语:民间游戏提高留守儿童交往能力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建立规则意识,促进交往能力形成
民间游戏作为一种植根于本土的游戏,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民间游戏是留守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方式,民间游戏往往是由多人配合完成的,有利于培养留守儿童的交往意识。因此,利用民间游戏发展留守儿童交往能力是一种可行的方式。每个游戏都有属于自身的游戏规则,民间游戏也不例外。教师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民间游戏活动时,要帮助他们建立规则意识,使他们学会在游戏过程中控制自身的行为,遵守游戏规则。例如,“捉迷藏”这个游戏的规则是大家猜拳,选定一个人先蒙上眼睛或背着大家数数,其他伙伴则在这段时间内找到一个地方躲藏起来,待等待时间到后,被蒙眼的人去找其他人,最先找到的人成为下一轮被蒙眼寻找其他伙伴的人。在这个游戏中,留守儿童只有具备规则意识,才能知道游戏怎样玩,知道怎样才能玩得开心,玩得有趣。通过民间游戏,留守儿童能够接纳自己的同伴,并形成配合游戏完成的合作意识,这无疑是留守儿童交往能力形成的一种体现。
二、利用游戏活动,发展语言交流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的能力。相比普通幼儿,留守儿童的交往能力更为欠缺,为了能够促使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培养留守儿童交往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在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民间游戏活动时,除了要鼓励他们与同伴共同游戏之外,还应该引导他们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中来,发展留守儿童的语言交流能力,让他们想说、敢说、会说。例如,教师要教会他们更多的礼貌用语和协商技巧。如向教师请教时用“您好”“您能帮我吗”,对同学表达歉意时说“对不起”“我是不小心的,请你原谅”。留守儿童若能得体地使用礼貌用语,通常对方也会给予很好的反馈,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增强留守儿童的交往信心。从这一角度来看,教师在利用民间游戏提高留守儿童交往能力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其语言交流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三、设计合作游戏,培养帮助他人意识
教师应该多花费心思,为留守儿童设计更多具有“合作元素”的民间游戏,并引导这些留守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学会帮助他人,给予他人温暖,感受交往合作的快乐。如在执教过程中,笔者曾经为留守儿童设计过“揪尾巴”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在留守儿童的身上贴上“小尾巴”,并让其他留守儿童相互嬉戏追赶,撕掉对方身上的尾巴就算胜利。这是一个需要大家紧密配合的游戏,能够培养参与者的合作精神。在游戏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些留守儿童能够相互帮助、相互照顾,他们拉起手,一起快速闪躲。这是他们帮助他人意识形成的一种表现,有助于其交往能力的发展。笔者还曾为学生设计“过家家———医院角色扮演”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有的孩子扮演护士,有的孩子扮演医生,还有一些孩子扮演病人,大家齐心协力,通过合作一起完成游戏。在这个过程中,留守儿童的角色意识得到激发,他们学会主动照顾他人,帮助他人。
四、细心观察指导,增强留守儿童交往能力
在开展民间游戏过程中,教师对留守儿童的观察与指导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这些留守儿童快速地形成交往能力。对此,笔者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议。第一,教师要注重观察留守儿童在民间游戏中的具体表现,仔细分析他们在民间游戏中的语言、行为、态度和情感,有针对性地给予他们点拨和指导,这往往可以促使他们交往能力的快速形成。第二,教师要以“大朋友”的身份参与民间游戏,给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帮助,做好示范。要在帮助留守儿童扫清游戏障碍的同时,无形之中向他们传授交往合作的技巧,这样可以促使那些不善交往的留守儿童掌握更多的交往技巧,进而提高交往能力。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是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容易沉默寡言,性格孤僻,不善交往。因此,教师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真诚地关心留守儿童,激发留守儿童积极向上的动力。针对留守儿童不愿意与他人交往的特点,要灵活利用民间游戏提高留守儿童的交往能力,树立留守儿童的自信心,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孙丽.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必要性及途径[J].甘肃教育,2014(03).
[2]雷红霞.培养留守儿童交往能力的几点做法[J].甘肃教育,2014(23).
[3]袁云妃,王根生.留守儿童交往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20).
作者:朱寿芳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吴窑镇吴窑幼儿园
- 上一篇: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营养状况分析
- 下一篇:留守儿童少先队活动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