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中小学生交通伤害特征分析
时间:2022-03-18 09:55:42
导语:农村留守中小学生交通伤害特征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了解安徽农村留守中小学生交通伤害发生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农村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安徽省13所中、小学的968名留守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伤害发生率为44.01%,男生发生率为52.28%,女生发生率为35.80%;初中生发生率为50.30%,小学生发生率为40.66%;受伤部位以下肢、上肢、头面部为多,分别占比例依次为29.81%,24.41%。22.07%;受伤季节以夏季为主,占51.41%。引起伤害的常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或三轮车及摩托车或助动车,分别占48.59%,29.81%。结论农村留守中小学生交通伤害发生率较高,需加强安全防范,以降低其发生率。
【关键词】交通伤害;留守;中小学生;调查研究
儿童是道路交通系统中的弱势群体[1],农村儿童是伤害干预的重点人群[2]。全国妇联2013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已达到9683万人,其中6岁~14岁留守儿童达3762万人[3]。道路交通伤害是我国1岁~14岁儿童的第二位死亡原因[4]。为此,本文对农村留守中小学生交通伤害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农村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和交通伤害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安徽省6个市的8个乡镇抽取8所农村小学和5所初中,按照国务院意见提出的留守儿童界定标准: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或者一方外出务工而另一方无监护能力、年龄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符合以上标准的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1.2调查方法。采用一人一表的自编调查问卷对13所学校的留守中小学生进行回顾性调查。由组织培训的调查员当场解说,而后由留守儿童填写问卷,问卷当场收回。1.3交通伤害的判定标准。根据伤害的定义,本研究将有下列4种情形之一者纳入交通伤害统计:①发生交通伤害后经过紧急处理者;②因交通伤害到校医院、医院诊治者;③发生损伤后休息半天以上者;④因伤死亡者。在1年内,受伤害多次则各计1例,同时受伤害多种也各计1例。1.4调查内容一般情况。①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年级、上学交通方式、居住地交通环境等。②伤害情况:交通伤害发生的时间、地点,伤害的类型、部位、形式、原因等。③伤害的结局:伤害的程度及治疗情况等。1.5统计方法。以率和比为主要指标,内容包括:①交通伤害情况的描述性分析。②交通伤害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分析。③交通伤害的类型、原因等比较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本次共调查8个乡镇13所学校的968名留守中小学生,其中小学8所,632人;初中5所,336人;男生482人,女生486人。一年中共发生伤害288人,426人次,交通伤害发生率为44.01%。受伤者中有27.78%(80/288)的学生一年中发生2次及以上伤害。2.2伤害的人群分布。留守的中小学生男生交通伤害的发生率高于女生,初中生高于小学生,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见表1。2.3交通伤害发生部位。受伤部位在下肢、上肢、头面部、躯干、多部位、内脏,所占比例依次为29.81%,24.41%,22.07%,13.62%,7.98%,2.11%。见表2。2.4交通伤害时间分布。见表3。四个季节的交通伤害人次以夏、秋季较多,分别为219人次(占51.41%)、107人次(占25.12%);春、冬季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56人次(占13.15%)、44人次(占10.33%)。交通伤害在上午和下午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101人次(占23.71%)和198人次(占46.48%);早晨和晚上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77人次(占18.08%)和50人次(占11.74%)。不同气象条件伤害发生情况分别为:晴天233人次(占54.69%)、雨雪天109人次(占25.59%)、阴天84人次(占19.72%)。2.5伤害原因分布。以走路受伤害最多,占41.55%(177/426),其次是骑自行车受伤占24.41%(104/426),骑电动车占13.15%(56/426),乘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占11.74%(50/426),乘三轮车占2.82%(12/426),乘汽车占2.11%(9/426),其他占4.23%(18/426)。2.6引起伤害的交通工具分布引起受伤常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或三轮车48.59%(207/426),摩托车或助动车29.81%(127/426),汽车占5.63%(24/426),农用车占4.23%(18/426),其他占11.74%(50/426)。2.7伤害程度和伤后处理。伤害情况以轻度为主,总致残率为0.62%(6/968)。伤后住院治疗占10.33%(44/426),门诊治疗占33.33%(142/426),家长或老师处理占46.48%(198/426),伤后未做或自行处理者占9.86%(42/426)。2.8农村留守儿童交通安全行为情况。22.73%(220/968)的学生没有学习过交通规则;17.15%(166/968)的学生乘车从不系安全带,每次乘车都系安全带者仅占32.02%(310/968);52.48%(508/968)的学生骑或乘坐摩托车从不戴头盔,每次都戴头盔者仅占13.84%(134/968)。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机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交通事故伤害已成为威胁我国青少年和儿童生命安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同时也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5]。近年来,儿童交通伤害的研究越来越多[5-7],且多基于交通或卫生部门的监测资料,对儿童交通伤害的特征、原因进行分类分析。而对农村留守儿童交通伤害系统调查,探讨其在不同儿童群体中的发生频率并比较其差异,分析留守儿童交通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鲜有报道。
本次对安徽某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交通伤害调查结果显示伤害发生率达44.01%,高于中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的32.4%[8],且远高于我国城市学龄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人次发生率的6.80%[9]。差异较大,可能与调查范围、研究对象不同有关,而且对于伤害的界定标准也不尽相同[10]。但该地留守儿童交通伤害率之高应引起政府、学校、家长的高度重视。一方面可能该地的交通设施、交通环境是促使交通伤害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不足,也会导致伤害率居高不下。男生发生率(52.28%)高于女生(35.80%),与同类研究类似[11],可能男女生性格不同,男生较女生好动,更多有在道路上打闹行为,从而忽视了交通安全;初中生交通伤害发生率高于小学生,可能与多数小学生上学有家长护送有关。伤害发生的季节分布特点是夏、秋季高于春、冬季,可能农村中小学生在夏、秋季衣服单薄,缺少受伤时的保护,而且夏、秋多为农村农忙季节,家长护送上学也会减少。受伤时段以下午最多,概因中午部分同学在学校就餐,且下午放学学生急于回家,疏于对安全的重视。故学校与家长应加强此时的安全提醒与教育。交通伤害原因以走路为多,主要是外部交通工具对学生造成的意外伤害。而引起受伤常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或三轮车、摩托车或助动车,分别占48.59%,29.81%,与陈建东等[12,13]调查结果类似,可能与农村地区交通工具的拥有情况有关。农村经济落后于城市,目前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或三轮车、摩托车或助动车,为减少交通伤害的发生,宜加强此类车辆的管理。另外,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交通安全意识匮乏,安全知识掌握不足,无规范的安全行为也是造成交通伤害的原因之一,调查发现22.73%的学生没有学习过交通规则,52.48%的学生骑或乘坐摩托车从不戴盔。建议:学生在交通伤害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其家长对交通安全意识的缺乏、违规行为、交通执法不严、道路硬件设施的缺乏等[14]。所以,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和监督,交通部门应加大对中小学生违反交通规则的管理,政府应加强对农村道路设施的改善,从而提升农村交通环境,规范道路文明交通行为,降低农村留守中小学生乃至农村居民交通伤害的发生。
作者:王玲玲 刘国礼 邹羽彤 孙贝贝 王郸丹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
- 上一篇:中高职学生安全教育审视及对策
- 下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作业成因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