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分析

时间:2022-12-04 03:45:19

导语: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分析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教育和正确的引导,导致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遇到各种困境,如性格偏激、价值观扭曲、道德规范缺失、越轨行为频发等问题。儿童时期的社会化关系到他们未来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顺利融入主流社会生活,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和谐。本文就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困境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由于户籍制度等因素的限制,进城务工的农民无法将自己的未成年子女带入城市生活、上学,他们只能留在农村,成为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教育和正确的引导,导致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遇到各种困境,如性格偏激、价值观扭曲、道德规范缺失、越轨行为频发等问题。儿童时期的社会化关系到他们未来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顺利融入主流社会生活,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和谐。因此,本文就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现状分析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主要指的是在农村地区,父母双方或者其中一方进城务工,无法将子女带入城市生活,将其留在农村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亲属照顾的未成年子女。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6102万,占全国农村儿童的37.7%。并且在今后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社会化,指的是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社会化的过程关系到一个人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顺利进入主流社会生活。特别是儿童时期的社会化,会影响到一个人身心发展、人格形成和价值观的树立。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人依赖的社会化主体包括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和大众媒介等,这些主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都承担着不同的功能。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化主体功能的缺失,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在社会化过程某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被剥夺,他们的社会化过程必然出现重大缺陷而无法达到正常的水平,最终无法成为社会期待的合格成员。

2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困境分析

2.1家庭功能弱化。家庭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重要场所,它的社会化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儿童感情和爱的培养、父母权威的塑造以及道德规范的教育。然而,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者一方长期在外,无法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缺少与子女的沟通。即使通过电话等方式交流,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也让他们无法给予子女更多的关爱和呵护。对于子女而言,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容易让他们出现心理异常,比如自卑、性格暴躁、冲动等,最关键是缺少理解爱、正常爱的能力。另外,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引导和监督,留守儿童在道德规范的学习中也常常出现障碍,越轨行为时常发生,如打架斗殴、逃学等。在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化具有重大的影响。儿童在生活上和心理上对父母的依赖,很容易使父母成为儿童心中权威的代表,这种权威形象有利于亲子沟通、可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心理支持和正确指导。而作为留守儿童,父母的长期外出使他们对父母的遵从感、信任度降低,父母的权威形象也会减弱,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另外,在留守儿童家庭中,大多数的子女通常由(外)祖父母照顾,即学术界所称的隔代抚养。由于祖辈年纪较大,精力有限,他们中大多数的文化水平较低,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督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对孩子进行溺爱或者放任。而这种抚养方式会让儿童形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易冲动的性格,不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并且,很多父母由于长期在外无法照顾陪伴子女,他们往往会通过物质方面的满足来弥补对子女的亏欠,而忽略子女精神方面的满足和道德品质的、人格的培养。这些都不利于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社会化过程。2.2学校教育功能不足。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设立的学习机构,它为儿童提供有组织、有目的的系统化教育,在传授各种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努力培养和树立学生的价值观以及学习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行为规范,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由于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学校的教育功能往往变得更为重要,需要承担的教育责任和义务也更多。然而,学校教育功能也出现了缺位。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校更注重知识的传递、学生的成绩,而对于道德品质的教育和人格的培养时常是忽略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无法对子女的学习进行教育和监督,他们的学习成绩也往往达不到学校的要求,常常成为学校批评和教育的对象。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厌学的心理,甚至逃学和辍学,这些行为都不利于他们的正常社会化。另一方面,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师资力量不足,再加上教学任务较重,学校也无法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来满足学生娱乐的需求,无法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由于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对于学生的管理更多关注的是课堂的学习,课下缺乏沟通和关爱。特别是对于留守儿童,教师也没有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呵护,对于学生的情感需求也时常是忽略的。而且,学校和家长之间缺乏沟通,父母对于子女的情况无法及时了解,对于留守儿童出现的各种学习、心理、情感、行为规范上等问题无法做到及时给予纠正,导致厌学、辍学现象严重。而对于留守儿童而言,长期地缺少父母和学校的关心、缺乏沟通和正确引导,都不利于他们心理发展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2.3同龄群体的负面影响。同龄群体是影响个体社会化过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指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相似的人们形成的社会群体。它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同龄群体对个人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引导力,能够帮助培养个体独立意识,学习如何在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进行交往,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增加人际交往和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其次,在同龄群体中,个体会接受大量群体亚文化的影响,这些独特的亚文化对个体的价值标准、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具有较大影响。作为留守儿童,同龄群体对于他们来说是接触较多、交往频繁的社会群体。对于留守儿童的同龄群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留守儿童,一类是与他们同样的留守儿童。对于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来说,具有相似家庭背景的留守儿童是他们更愿意交往的群体。作为非留守儿童,他们生活在一个完整的家庭环境中,父母的关爱与呵护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些都会让留守儿童在他们面前感到自卑和不幸,这种家庭环境上的差异会进一步加深他们心理上的情感空缺,甚至会产生厌恶自己家庭和父母的心理。另一方面,对于留守儿童同龄群体来说,由于长期缺少父母、学校的监督和引导,在他们中会形成一些与社会主流文化相背离的亚文化,包括错误的价值观、失范行为等。而对于大多数的留守儿童来说,为了能够与同龄群体保持较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很多错误行为,他们常常会选择遵从,以此来获得群体内部成员的信任。这种交友上的盲目性,会让很多留守儿童陷入拉帮结派中,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也是在近几年农村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比例持续上升的一个原因。2.4大众传媒的误导。大众传媒是指社会组织为在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互通情报所采用的各种通讯手段,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大众传媒通过新闻报道、教育宣传等方式把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念、道德行为规范等传递给社会大众,对人们的行为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主要的环境条件。在农村地区,随着电视和互联网的普及,大众传媒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监督和引导,他们常常会选择通过网络世界来填补情感上的缺失,如沉溺于网络中的各种游戏而不愿意上学、不愿意和他们交往。而网络中的各种暴力、犯罪、色情信息也吸引着这些未成年人,这些都会对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产生错误的引导,很多儿童的暴力和违法行为都是通过模仿网络和电视所习得的。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关注,大众传媒也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报道关于留守儿童的情况。而这些信息中,多数以报道留守儿童的生活困境为主,同情往往多于鼓励和帮助,容易引起社会偏见和歧视,引起留守儿童的反感和厌世心理。大众传媒所营造出的这种社会环境对于留守儿童社会化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3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困境的解决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不仅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注这个群体,共同努力和合作去解决他们的困境。3.1从政府方面看。加快户籍制度的改制,解除城乡之间的户籍障碍,让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在城市享有同等的生存权利,让他们的子女能够在城市也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能够让父母和子女共同在城市生活。其次,加快城镇化发展,让农民在本地就业,实现就业的同时还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子女、照顾家庭。3.2从家庭方面看。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应该加强与子女的沟通和联系,多了解子女的情况。对于子女的关爱,除了物质层面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对于他们情感需求的满足。要多与子女的监护人(如祖父母)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动向,要鼓励和培养子女独立、上进的性格,加强思想道德的教育,不过分溺爱。另外,父母要多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对于表现好的地方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错误的行为要及时给予纠正,对孩子进行正确行为的引导,让他们能够更为顺利地进行社会化。3.3从学校方面看。首先,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在关注知识、成绩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对学生道德品质、人格的培养。特别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更需要学校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不仅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更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有问题要及时与父母沟通,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老师也要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帮助解决遇到的生活困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在学校学习。其次,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丰富学校休闲娱乐生活,让学生的业余生活能更更加多姿多彩,增强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和互动,填补心理和情感上的缺失。另外,对于留守儿童,学校可以采取寄宿制管理。在学校生活、学习,不仅能够让老师对学生进行及时监护和管理,团体生活也会让学生在心理上排除孤独,并且能够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3.4从同龄群体方面看。家长和学校应该对同龄群体进行关注和监督,引导他们的行为,对其进行教育,避免拉帮结派。一旦出现越轨行为,及时进行教导和纠正。对于非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学校可以通过组织集体活动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增进团结,消除他们之间的心理隔阂。通过学校和家长、监护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能够让留守儿童在交友过程中有正确的价值判断,才能在社会化过程中发挥同龄群体的正向功能。3.5从大众媒体方面看。作为大众媒体,应该为社会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对道德规范、核心价值观、主流文化等进行宣传。国家要加强对大众媒体的监管,杜绝暴力、色情、违法信息的传播,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氛围。作为学校、家长和监护人,对儿童的上网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通过教育和引导,避免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或者各种网络非法信息环境中。另外,大众媒体在对留守儿童相关信息报道中,应该以鼓励、积极的内容为主,减少社会对该群体的偏见,让他们能够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中成长。总的来说,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不仅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农村社会的未来和国家的稳定和谐。因此,作为儿童社会化过程的主要主体,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大众媒体其功能的发挥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和合作,构建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系统,才能让留守儿童顺利完成社会化,最终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吕利丹,郭静,等.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3(03).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王向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困境[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03).

作者:周文静 单位:滇西科技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