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时间:2022-11-06 09:57:31

导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摘要】本文介绍了“留守儿童”的概念及其心理健康现状,并从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几个方面探讨了部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心理失衡的原因。从家庭、学校、社会、留守儿童本人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

1、留守儿童概念。事实上,学界对“留守儿童”的概念存在争论,主要表现在年龄界定、是父母双方还是单方外出务工、是否包含城镇儿童等几个方面。笔者认可将“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由祖辈、亲戚或朋友代管与父母长期分居的儿童。2、“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一些“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家庭、学校、社会更多的关爱,他们的成长环境更加的艰难,面临的心理困惑也更多。“留守儿童”更易存在人际关系障碍、学习问题、自我问题及情绪问题、过分依赖、社会适应性差、敌对心理、自卑等其他问题。

二、部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失衡的原因

1、家庭层面原因——关爱缺失。(1)人际沟通障碍:没有父母的带动和鼓励,孩子就会没有自信和别人交往,也不懂得如何去处理人际关系。这会导致孩子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既享受不到与人交往的乐趣,也无法从集体生活中学习到他人的长处来发展自己。这种沟通障碍主要体现在与父母沟通较少、和隔代抚养人心理距离较远、在学校中的交往障碍等问题。(2)思考和学习能力欠缺:缺乏父母的循循善诱,孩子即使会对一些新事物保持好奇心,也会不爱思考问题,同时儿童的观察力、注意力、综合分析等重要的学习能力也不能得到系统有效的培养。这些能力的缺失,进一步连锁反映会导致他们自卑、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的产生。2、学校层面原因——教育功利。(1)品德培养滞后:教育部门对学校、教师的评价仍然以考试成绩衡量,学校的品德教育相较于学习成绩的教导是严重不足的。父母品德教育缺位,会使儿童的价值观产生偏差甚至扭曲,比如缺乏责任感,缺乏同情心,做事没有意志力等。(2)经费人员不足:学校在编制年度预算的时候,几乎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经费,有的也只是一些硬件采购、专家讲座等。有兼职心理教师的,专业对口者寥寥,能主动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的更是少见。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更是一片空白。3、社会层面原因——保障不够。(1)网络毒瘤侵害:目前诸如色情、暴力、凶杀等网络负面信息泛滥,监管乏力。加之智能手机和无线局域网的极大普及,导致“留守儿童”接触网络负面消息的机会大为增加。(2)公益救助缺失:当下,社会上服务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机构非常少,一些妇联、团委会等机构会有一些热线电话等心理咨询渠道,但不能实现面对面的经常性咨询和辅导,提前干预更无从谈起。4、个人层面原因——心理自制和调适能力不强。(1)自制能力较差:心理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自制力相对要差一些。他们遇事情更容易偏激,而这种偏激往往会导致事情的不好结果,这又会造成更大的偏激和不适,久而久之,心理就会失衡。(2)心理自卑: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一些“留守儿童”天生的攀比心理就会作祟。加之学业方面父母疏于辅导,成绩一般会低于非“留守儿童”。这些自卑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就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三、心理健康失衡“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1、家庭层面对心理健康失衡“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1)父母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这种关爱不仅要体现在物质上,更要体现在精神和心理上。不仅要体现在学业结果上,更要体现在学业过程中,还要体现在学生生活细节的关心上。要通过和孩子交谈了解孩子心理情绪的变化,对孩子遇到的生活上和学习上的挫折要通过和孩子的沟通及时发现并给予鼓励和修复,不要让小冲突变成大问题。(2)家长要鼓励“留守儿童”大胆的进行人际沟通,并与之分享自己在人际沟通过程中的快乐,倾听孩子在人际沟通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并鼓励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家长在和“留守儿童”远程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目的性,要循序渐进的设计一些问题来训练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综合分析等重要的学习能力,切不可随意。2、学校层面对心理健康失衡“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1)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转变理念,加强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要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变单一的成绩评定为综合素质评定。在农村社会里,农村学校在教育专业知识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学校要加强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引入对学生品德、素质、心理等非智力因素的过程性评价机制。(2)品德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对“留守儿童”而言,解决道德实践的问题尤为迫切。孩子是喜欢模仿的,在道德品质的判断上,小学儿童只注意行为的效果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同一关系,但常常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因此教师在这一方面要及时补位,代替父母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判断和甄别。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及早矫正,在矫正时要以正面教育和疏导为主,工作要有细心、诚心和耐心。(3)学校应当像编制文化课教学大纲一样编制心理学教育的教学大纲,要突出教学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当然了重点要突出对“留守儿童”的针对性教育对策。具体的教学内容,既要有国家、地市规定的标准课程要求,又要针对本校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现状开发一些本校心理学教学课程,以增加教学的有效性。3、社会层面对心理健康失衡“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1)文化、广电、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及互联网门户网站等企业要切实加大对网络内容的监管,采取必要的措施比如影视分级、学生上网监管等措施净化学生的上网信息。同时对学生使用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上网要严格监管。(2)除了鼓励妇联、团委以及热心公益的机构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帮扶服务之外,国家和教育部门可以通过购买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服务的方式来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宣传、媒体及公众人物要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传播社会正能量,以此来引导“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4、个人层面对心理健康失衡“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1)“留守儿童”特别是心理健康失衡“留守儿童”要加强自制力的培养。首先要建立规则意识,分清好坏对错,明白是非界限。其次要对小错要包容,不要凡事一棒子打死,再说有些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要放在一定的环境下理解。还有就是循序渐进,不可要求过高,要尊重“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轨迹。(2)要分清楚“留守儿童”自卑的原因,分类施策。同时要针对性创设条件,鼓励“留守儿童”获得自信。如果方法运用得当,父母不在孩子身边,不仅不会成为短板,反而会成为孩子健全独立人格、发展各项技能的巨大优势。四、结语当务之急,最主要是抓住学校教育这个环节,促进“留守儿童”本人心理层面的转变和心理素质的增强,这些心理失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好转。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特别是学校层面论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对策,希望能为有关部门决策、有关专业机构进一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任苇著.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M].开明出版社,2012(1).

[2]朱小蔓主编,马多秀著.农村德育论——指向留守儿童心灵关怀的学校德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1).

[3]林崇德著.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

[4]陈琦主编.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

[5]宋歌著.健康心理学讲义.北师大网络教育教学用书.

[6]www.xzbu.com/4/view-5807809.htm,.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作者龙艳萍.

[7]d.wanfangdata.com.cn/Thesis/Y2181763.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健康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宁夏固原市的实证研究.作者赵苗苗.

作者:郭永林 单位:宝鸡市麟游县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