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行为现状

时间:2022-10-20 10:11:06

导语: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行为现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行为现状

近年来,校园欺凌在各地愈演愈烈,严重影响着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校园欺凌是指学生之间所发生的持续性与蓄意性攻击行为,校园欺凌的主体主要有校园欺凌实施者、校园欺凌遭受者与校园欺凌旁观者。世界范围的大规模研究表明,有25%的学生在学校受到不同程度的欺凌。杨书胜等分析了校园欺凌事件的新闻报道,发现2006—2013年的校园欺凌事件仅31起,但2014—2016年却高达49起。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16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特殊的家庭环境和成长阶段,使留守儿童这一类弱势群体将有可能成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校园欺凌的主要实施者或受害者。本研究旨在了解和探讨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的发生情况,为开展该群体的校园欺凌防治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7年7—8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选取甘肃省某县的5个农村,共有450名留守儿童参与调查,筛除大面积漏答、明显随意勾选的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435份,有效回收率为96.7%。抽取的留守儿童以小学生为主,兼顾部分初中生,未涉及高中生。其中男生215名,占49.4%;女生220名,占50.6%。小学一~三年级138名,占31.7%;小学四~六年级214名,占49.2%;初中生83名,占19.1%。52名留守儿童来自单亲家庭,占12.0%。残障留守儿童7名,占1.6%。

1.2方法

基于文献阅读,结合当地留守儿童实际,自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经业内专家反复研讨确定,确保了问卷效度。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再查法,2次调查结果(前后间隔15d)的Pearson系数为0.90(P<0.01)。调查内容由3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年级、性格、是否单亲、是否残疾等。第二部分为留守儿童校园欺凌行为,主要调查留守儿童在过去6个月中实施或遭受校园欺凌的类型、地点、频率、是否受到老师或家长管制、遭受校园欺凌后的求助情况等。第三部分为留守儿童所在学校校园欺凌防治活动开展情况。本研究界定留守儿童校园欺凌行为主要包括以下5项:(1)被恶意取笑;(2)被索要财物;(3)被有意排挤或被孤立;(4)被拳打脚踢或关在屋里;(5)个人物品被有意破坏。调查对象及其监护人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加。调查人员均为来自社会学专业的本科生,并接受了社会调查专业知识培训,每2人一组,针对小学生采用访问式问卷和自填式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对于初中生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当场回收。1.3统计学处理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逻辑纠错,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留守儿童欺凌他人状况

过去6个月,共有164名留守儿童对他人实施过校园欺凌,占37.7%。男生91名,占42.3%;女生73名,占33.2%。小学生141名,占40.1%;初中生23名,占27.7%。男生报告率高于女生(χ2=3.87,P<0.05),小学生报告率高于初中生(χ2=4.36,P<0.05)。其中恶意取笑他人的有144名,占33.1%;拳打脚踢过他人的有98名,占22.5%,恶意取笑他人和对他人进行拳打脚踢为留守儿童群体实施校园欺凌的主要类型,而且2种行为均为男生报告率高于女生,小学高于初中(P值均<0.05)。

2.2留守儿童遭受校园欺凌行为状况

过去6个月,共有235名留守儿童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校园欺凌,占54.0%。男生报告率(61.4%)高于女生(46.8)(χ2=9.30,P<0.05),小学生报告率(56.8%)高于初中生(42.2%)(χ2=5.80,P<0.05)。留守儿童遭受过5种类型校园欺凌行为的有18名,占4.1%。校园欺凌行为报告率仅在被他人拳打脚踢或关在屋里这一类型上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小学生高于初中生报告率(P值均<0.05)。残障残疾留守儿童是留守儿童校园欺凌中的高危群体,7名残障残疾留守儿童由于身体残缺或者智力低下,均受到过来自他人的恶意取笑、取带有侮辱性质的外号,甚至拳打脚踢的校园欺凌行为,而大多数监护人却对此束手无策。

2.3留守儿童校园欺凌实施主体、发生地点及求助情况

对留守儿童实施校园欺凌的行为主体有同学(83.4%)、校外人员(11.6%)、同学的家长(5.1%)。校园欺凌的发生地点主要为教室和回家路上,分别占43.7%和43.0%,其余依次为操场(32.5%)、厕所(21.8%)和其他隐蔽的地方(16.4%)。留守儿童遭受到校园欺凌,向在场人员求助时,64.0%会得到他人帮助,而37.4%的旁观者会选择直接走掉。大部分(60.9%)留守儿童不会将此事告知家长或向学校寻求帮助。2.4学校校园欺凌防治状况56.6%的留守儿童认为学校开展校园欺凌的防治活动很有必要,但仅有27.8%反映所在学校开展过相关的校园欺凌防治活动。仅有42.7%的老师对实施校园欺凌行为的留守儿童进行了严厉批评,并要求对受欺凌的学生进行道歉;其余大部分老师仅采取简单说教或者不管不问的态度。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校园欺凌发生率高于吴方文等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刘雪可等对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研究结果。小学留守儿童校园欺凌发生率高于初中,男生高于女生,与郑茹等对北方某城市中小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见,校园欺凌的性别差异,并未因农村与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方面存在差别而不同,所以在留守儿童校园欺凌干预方面需给予男生更多关注。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校园欺凌以恶意取笑和拳打脚踢为主,与相关研究结论一致。恶意取笑和拳打脚踢分别属于言语侮辱和身体侮辱,言语侮辱较身体侮辱更不易被教师和家长察觉,但其所导致后果的严重程度却不亚于身体侮辱,因而应高度防范言语侮辱,一旦发现,学校教师或家长应立即给予正面疏导和矫正。本次调查还发现,残障残疾留守儿童由于身心功能缺陷,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进一步增加了遭受同伴欺凌的可能。各地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对于残障残疾留守儿童的关爱,帮助其建立互助伙伴,降低该群体校园欺凌发生率。

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的主要实施主体为同学,其次是校外人员,说明加强对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的干预既需要建立校园安全网络,也需要加强村庄社会治安的综合整治。校园欺凌行为既会选择在公共空间进行,比如操场、教室,也会选择在私密场所实施,比如厕所、回家路上的一些隐蔽空间,公开性与私密性相结合的特征进一步增加了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的识别和防治难度。另外,尽管留守儿童校园欺凌发生率较高,但大部分老师并未对其产生足够重视。因此,学校必须首先提高教师对校园欺凌的认知度与关注度,时刻保持警惕。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选拔各年级学生中的主要学生干部、少先队长作为校园文明监督员,通过监督提高校园欺凌的识别率和报告率。进行校园欺凌干预还应当关注校园欺凌事件的旁观者,了解旁观者未采取制止校园欺凌行为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促进其从消极旁观者向积极旁观者角色的转变。

留守儿童校园欺凌已经是一个显在的社会问题,因其产生原因的复杂性和识别的不易性,使留守儿童校园欺凌防治成为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加快校园欺凌的立法进程,完善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机制,同时还应该建立政府、社会、社区、家庭和学校防治留守儿童校园欺凌联动机制,切实有效地开展各种留守儿童校园欺凌防治活动,从而推动校园和谐,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景欣,杨萍,赵喜佳,等.早期青少年的同伴侵害与抑郁:自尊和性别的调节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6(1):70-75.

[2]董会芹.同伴侵害与儿童问题行为:自尊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13(2):281-284.

[3]CARBONE-LOPEZK,ESBENSENFA,BRICKBT.Correlatesandconsequencesofpeervictimization:genderdifferencesindirectandindirectformsofbullying[J].YouthViolJuvenJust,2010,8(4):332-350.

[4]魏叶美,范国睿.社会学理论视域下的校园欺凌现象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6(2):20-23,46.

[5]ESLEAM,MENESINIE,MORITAY,etal.Friendshipandlonelinessamongbulliesandvictims:datafromsevencountries[J].AggresBe-hav,2004,30(1):71-83.

[6]杨书胜,耿淑娟,刘冰.我国校园欺凌现象2006—2016年发展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3):458-460.

作者:常进锋 刘烁梅 虎军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