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面临困境及应对政策
时间:2022-10-10 02:39:39
导语:农村留守儿童面临困境及应对政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数百万的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身心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国民素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浙江台州温岭市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他们普遍面临学校适应困境、家庭教育困境和心理健康困境。本文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整合式应对策略,期望能以学校社会工作为依托,以激发留守儿童抗逆力为焦点,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为关爱留守儿童展开协同行动。
[关键词]留守儿童;学校社会工作;整合式对策
一、引言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的界定,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2016年民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对留守儿童的排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总数为902万,其中处于无人监护状态的留守儿童为36万,约占4%;处于父母一方外出务工且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状态的留守儿童为31万,占3.4%;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的有805万人,占比89.3%;由亲戚朋友监护的为30万人,约占3.3%。这也是首次出现的留守儿童官方数据,充分展现了留守儿童问题的严峻性。“留守儿童被性侵”、“留守姐弟俩两度离家出走”等社会事件不断,一些影视节目开始呼吁社会大众关心留守儿童,也有综艺节目《变形计》指出了关于留守儿童背后的“精神留守”的思考,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培养”,更需要的是“陪养”。浙江省台州市处于沿海发达地区,处于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留守儿童问题具有代表性。2017年统计表明,浙江全省留守儿童数量为11万,其中台州市就有2.6万。自2010年以来,台州市开展了多个关爱留守儿童服务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大量留守儿童缺乏关注。据此,我们选择台州温岭市作为调研地区,通过对全市219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该区域内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面临的问题及需求,以期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展开共同行动。
二、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
本文通过区域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219名留守儿童作为分析样本,其中箬横镇98人,新河镇121人。补充材料通过个案访谈进行。SPSS分析表明,留守儿童群体中,男生比女生略多,但差距不大;没有托管的留守儿童占87.4%,来自单亲家庭的占12.5%,独生子女的占37%。其中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心理健康困境
这是调查中发现的最突出的问题。心理问题是很多问题的根源。调查表明,当遇到挫折时,40%以上的留守儿童更容易心灰意冷;50%以上的留守儿童都会有情绪不稳定的感受。当他们心情不好的时候,依次采取的方法是“不理人”、“躲在角落里”、“发泄情绪”、“他们更倾向于压抑自己”。接受访谈的老师也表示,留守儿童的情绪不稳定。他们大多不擅长人际沟通,有自闭和自卑倾向,孤独感较强。亲职教育缺位,没有父母陪伴,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困惑时不能得到及时的关心与安慰,长期累积会造成情绪上的失控。
2.家庭教育困境
儿童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留守儿童的父母经常不在身边,缺乏对子女的教育管理。祖父母作为隔代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教育方法落后,身体精力有限,对学习的关注度不高,难以对儿童进行有效看管,加之儿童自我约束力较差,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教育有着消极影响。调查显示,78.9%的教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的成绩开始下滑。”
3.学校适应困境
学校适应是指在学校背景下愉快地参与学校活动并获得学业进步的状况。在与教师访谈过程中得知,“班级里的留守儿童大多都是内向胆小的,不会主动与人交流,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也很少参加,基本上是不会参加的。”也有学者在对儿童青少年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发现,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同伴关系更差,他们受到的尊重更少且容易受到忽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问题已经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三、留守儿童困境的整合式应对策略
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直接原因来自于缺乏父母陪伴和亲职教育的缺位,间接原因来自于学校和社会缺乏相应的教育和关爱,而根本原因则在于留守儿童的优势和抗逆力未能得到激发。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留守儿童问题正迎来拐点,生活在物质贫困中的儿童会越来越少,但是缺乏亲职教育、缺少学校和社会支持的问题依然存在。为此,我们提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的整合式应对策略,期望能以学校社会工作为依托,以激发留守儿童的抗逆力为焦点,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为关爱留守儿童展开协同行动。
1.开展学校社会工作,激发留守儿童的抗逆力
在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农村地区中小学积极开展学校社会工作,当地教育部门支持学校开设驻校社工岗位,重点促进留守儿童在社会适应、学业水平、人际交往和职业竞争等方面发展抗逆力,运用个案管理、小组工作等社会工作方法为留守儿童进行资源与社会支持网络的对接,帮助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发现他们的优势所在、调动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开展学校教师培训,培养教师们关注留守学生的潜力和个性化特点、避免歧视、注重正面激励的理念,协助他们为留守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参与的途径。随着政府精准扶贫政策和社会力量助学支教的推进,一批关爱留守儿童和驻校社工项目已经在西部地区的中小学陆续开展,心理帮扶与社会帮扶的结合应是今后留守儿童服务的重点所在。
2.强化家庭、学校、政府和村社的连接,建立留守儿童社区防护网络
学校社会工作者发挥服务经纪人和使能者的双重角色,注重儿童及其家庭在服务过程中的参与,为困境儿童做好家庭、学校、政府和村社组织的连接,在发挥各主体角色功能的基础上为困境儿童采取共同行动,特别是针对校园霸凌、性侵、家庭暴力、拐卖等涉及留守儿童的违法犯罪问题建立预防和干预机制,为困境儿童构建长期稳定的社区防护网络。同时,地方政府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联合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力量,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大力开展社区教育,为留守儿童建立家庭教育支持网络和社区支持网络,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爱与温暖。
3.整合资源,为留守儿童建立心理社会支持系统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不完整的家庭结构所导致,外出打工的父母首先应该努力消除这种缺失带给孩子的不利影响,增加与孩子的互动沟通。我们呼吁建立家庭监护网络,增加亲子见面时间和互动次数;由当地的妇女儿童部门或社会组织设立亲子沟通站,由专职工作者负责,通过专业技术手段促进亲子间互动沟通。从长期看,政府应逐步取消户籍限制,实现留守儿童跨区域入学、住房无门槛。此外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动员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共同加入关爱留守儿童的队伍中,在社会上形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转型期的重要问题,问题的解决不能留给儿童及其家庭,而应加强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整合现有资源,各方合力共同促进。同时,对于如何有针对性的解决不同地区的特殊问题,学界应当加强干预研究。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北京:民教育出版社,1995
2.陆士桢:《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美]PaulaAllen-Meares/著,李建英、范志海/译,《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4.李艳红:《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农业经济》2017年第6期
作者:张超 张亚利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
- 上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探究
- 下一篇:浅析新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