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环境研究
时间:2022-11-22 09:44:26
导语: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环境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云南省双柏县安龙堡村当地“森林、村落、梯田、河流”四素同构的垂直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村内留守儿童面临生存环境恶劣和身心健康发展不利的问题。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策略进行生态修复,保护地方的辨识度和文脉价值。利用村落土掌房特有的平台系统,设计儿童游乐系统,旨在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充满趣味的成长空间,更重要是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儿童对传统文化的感知。
关键词:留守儿童;土掌房;生态恢复;游乐系统
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而产生,并是将长期存在的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从风景园林的角度出发,发挥学科特色,思考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不仅是风景园林学科应用的一个新方向,亦是风景园林师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1安龙堡村留守儿童生存环境现状
1.1安龙堡村土掌房聚落概况
云南省楚雄市双柏县安龙堡村是一个彝族聚居的古村落,地处贫困山区,有丰富的彝族文化传统,土掌房和梯田是极具民族特色的当地景观。安龙堡村坐落在哀牢山山脉腹部山脊之上,面向横跨谷底的绿汁江,海拔1820m,干热河谷气候,现有人口80户,大约280人,村民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生活条件较差,属于贫困村[1]。蜿蜒穿梭于哀牢山山脉的弹石路乡道,是村寨和外界联系的主要交通干道。
1.2“森林、村庄、梯田、河流”垂直生态系统安龙堡村土掌房聚落的选址综合考虑了气候、地形、水源、农牧等各方面的因素而确立,为了效的利用自然能源,形成“森林-村庄-梯田-河流”特殊的垂直生态系统。森林位于山顶,涵养的大量水资源,是村落梯田湿地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它为梯田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提供水源保证,也是村民祭祀的重要场所。安龙堡村落位于森林之下的山腰,四周梯田层层围绕可供耕种,村后山林既可放牧,又可伐树打猎。村民可通过地表径流和沟渠形式将森林中的自然水系引入村寨中,以解决村民饮用和灌溉问题。位于森林和村庄下方为梯田湿地,广泛分布于中下山,是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系统中,来自森林的天然水和村庄中排出的生活污水,经过梯田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终汇入下方河流,即绿汁江。四个要素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构成稳定和谐的生态系统。该垂直生态系统正是安龙堡村留守儿童所生存成长的大环境,但目前也面临严重的生态问题:森林不断砍伐,森林覆盖率不断降低,涵养水源的能力不断减弱;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且利用率不高,加之土掌房村落基础设施较差,导致森林、村落、梯田、河流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减弱。生态系统的破坏,不仅仅造成了村民生存环境的恶化,还直接给留守儿童造成了更多的劳动负担,尤其体现在引水困难和灌溉劳作加重。
1.3安龙堡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安龙堡村近些年外出务工人员人数不断增多,村内留守儿童数量也在不断增大(图2)[2]。生态环境恶化,村落基础设施较差,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不容乐观,其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行为与学业发展等方面均处于弱势。通过访问与研究,改善安龙堡村的留守儿童生存环境主要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如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引水灌溉效率得以减轻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生活和生产负担;二是如何基于当地现状和文脉创造一个直接的、生态的、快乐的、属于儿童的游乐空间。
2改善安龙堡村留守儿童生存环境探索
2.1修复垂直生态生态系统
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是解决安龙堡村民的生活、生产问题的首要任务,且有利于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舒服的生存环境。垂直生态系统若得以恢复,劳作负担也随之降低。
2.1.1植被修复、涵养水源。整个垂直生态系统中,森林涵养的大量水资源是形成完整生态系统的决定性因素,它为村落、梯田湿地的健康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证。由于安龙堡村所处地理位置气候干旱,水资源尤其宝贵与重要。随着森林逐渐被砍伐,森林覆盖面积逐年减小,造成水源不稳定,利用率降低。要修复改善垂直生态系统,森林的保护与再生是重中之重。科学有效建立森林保育区,通过合理的绿道规划,森林、村落、梯田、河流进行有机整合连接,才能改善物质与能量交换过程。
2.1.2合理开源引水,建设高效灌溉系统。在科学保护森林水源的同时,开源引水,通过自然溪流与挖建沟渠两种形式引水下山,一利于灌溉,二便于生活。安龙堡村下的梯田拥有高效合理的灌溉系统是减轻当地村民尤其是留守儿童劳动负担的重要措施。传统灌溉体系中,地表径流是原始的排水方式。但这不仅使水资源利用率底,还造成了水土流失。安龙堡村处于干热河谷气候,水资源不充足,因此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系统迫在眉睫:在梯田纵向挖建主渠,并在村落挖建多个人工池塘,将人工池塘与主渠连通。人工池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用来储水;一种用来积肥(栽秧时节,启动山水,搅拌肥塘,乌黑恶臭的肥水顺沟而下,流人梯田,即“冲肥”灌溉)。在梯田横向挖建支渠,与主渠相接。水流和肥料通过渠道系统由高处和村落流入梯田进行灌溉和施肥,最终形成高效的灌溉施肥系统,提高农作物生产量,也为当地村民和留守儿童减轻劳作负担。
2.1.3构建蓝绿基础设施。在提高灌溉效率的同时,水源经过村庄,为村民提供生活用水及景观用水。村内外围建设绿色廊道与村落链接并且渗透,构建纵横交错的水网系统,与绿色廊道交织,构建蓝绿基础设施,实现生态净水、高效灌溉、绿化覆盖,环境友好,从而满足生态、景观、生活、游戏、灌溉生产等多功能的需求。
2.2基于土掌房平台体系的儿童游乐系统构建创想
修复垂直生态系统能改善留守儿童生存的大环境,但我们景观设计师也试图去探寻能够直接让儿童触摸到、直接激发释放童真的措施,更而体现景观设计师社会责任感。村落土掌房具有的显著特征给来了创新可尝试的机遇。
2.2.1特有的屋顶平台空间利用。村落的土掌房顺应着地形层层叠叠分布坐落在山体上,每座土掌房背坡面谷,且平行于等高线均匀排列。由于土掌房建筑密度较大,导致地面活动空间有限,所以灵活利用屋顶平台空间成为土掌房的空间特色。土掌房屋顶平台创造了一个与地面分离的开发空间。该空间独立于地面,即可视为第二层地面空间[3]。土掌房村寨阶梯层叠、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成片的屋顶不仅仅是当地村民晾晒生产的平台,还是人们包括青少年儿童的交流、生活的乐园。
2.2.2发达便捷的交通平台体系。土掌房各个平台由爬梯、独木桥等水平和竖向交通构件连接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系统完整的平台交通体系。竖向交通主要竹梯或者木梯,连接地面—屋顶平台空间和上下屋顶平台空间,水平交通主要独木桥,连接水平上的屋顶平台空间,且有时两个屋顶会连接在一起。土掌房村落各个屋顶平台高低叠落,犹如梯田,连接成片,形成了土掌房民居特有的屋顶平台体系。这个平台体系也是土掌房村落赖以生存的根本。
2.2.3基于平台体系的儿童游乐单元及系统设计。如上文所述,云南省彝族人民的传统住房土掌房,具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征:依山而建的跌落式土掌房平台空间和联系不同空间的爬梯、独木桥等交通构件。因此,为了改善儿童游憩环境、增加儿童的童年乐趣,在这两个因素的基础之上,结合一种中国传统儿童智力玩具“神龙摆尾”的原理和形态,生成此次设计的概念:就地取材,设计不同类型的方块形游戏单元(图3)。游戏单元将分成三种类型,分别以滑梯、迷宫和蹦床为主要游戏空间,对应0~5岁、6~11岁、12~14岁这三种不同年龄层儿童需求的差异。这些游戏单元安置在土掌房特有的屋顶平台系统上,可固定,也可自由移动,由爬梯、独木桥等交通构件将一系列游戏单元串联起来,即为安龙堡村的留守儿童创造一个位于屋顶平台上的儿童游乐设施系统(图4)。且这儿童游乐设施体系与平台系统融为一体,真正融入村民的生活之中,为当地的留守儿童创建饶有趣味的游乐环境,激发童真童趣,也让这些经历沉淀为宝贵的童真记忆,更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
3结语
本文通过聚焦云南省楚雄市双柏县安龙堡乡安龙堡村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聚落,将目光锁定于村内大量留守儿童的现状情况和问题,从关注留守儿童成长情况角度出发,修复当地“森林、村落、梯田、河流”的垂直生态系统,并通过对当地传统民居土掌房的实地调研、研究,基于土掌房特有的平台体系为儿童创造活动游乐系统空间,提升儿童对文化传统感知。同时希望此次研究为当地的现代地域建筑的传承和再创造之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汪礼文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 上一篇:“城中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思考
- 下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平等受教育权法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