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
时间:2022-11-01 08:53:42
导语: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频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他们不能在最需要父母的年龄得到父母的陪伴、照顾和引导,而是被父母独自留在农村交由其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顾,而父母双方或一方则去城市打工。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及政府关心的问题。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畸形,变得沉默寡言、敏感自卑,对与人交往有恐惧感,且很难融入社会,严重的会导致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研究非常重要。出于对山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心,也为了加强对这个社会问题现状的了解,笔者走访了大别山区新县周河乡10个村部分留守儿童家庭。采访了周河乡乡政府的相关部门,收集了许多有关山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资料和数据。本文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归纳和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状况,其次研究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新县周河乡留守儿童概况
我们集中对新县周河乡的10个村的留守儿童的数据进行了调查,并将所得数据依留守儿童年龄层次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分析,分别为学龄前留守儿童组0~6岁、义务教育年龄段留守儿童组7~14岁以及大龄留守儿童组15~17岁。调查并分析了周河乡各个村中各年龄层留守儿童的男女比例及地域分布。
(一)留守儿童年龄性别构成
调查结果显示,新县周河乡10个村里面一共有372名留守儿童,其中男孩216名,占全部留守儿童的58%,女孩156名,占全部留守儿童的42%。因此,男性留守儿童的人数比女性偏高。从各个年龄层次看,周河乡学龄前留守儿童人数为99名,占全部留守儿童的26%。由此可见,学龄前留守儿童在总留守儿童中依然占有很大比例,而学龄前儿童十分年幼,正是需要父母留在身边关怀的年龄。从小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的他们较之其他年龄层的留守儿童更加需要社会的关心与帮助。义务教育年龄段儿童人数为206名,占全部留守儿童的55%。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留守儿童在总留守儿童中所占比例最大,他们正处于了解和学习这个社会以及建立三观的时期,没有父母在身边指导与鼓励,缺乏父爱或母爱的他们,同样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关心与爱护。大龄留守儿童人数为67名,占全部留守儿童的18%。他们中一部分被父母接走,一部分去外地读书,而大部分大龄留守儿童则选择去外地打工,他们同样需要社会的理解和帮助。
(二)留守儿童的地域分布
调查数据显示,新县周河乡各村的留守儿童人数各不相同。其中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毛铺村和西河村,人数分别达到74人和68人,占全乡留守儿童的19.9%和18.3%。留守儿童分布较多的是冯楼村和柳铺村,人数分别达到42人和40人,占全乡留守儿童的11.3%和10.8%。留守儿童分布最少的是熊湾村,人数为19人,占全乡留守儿童的5.1%。毛铺村和西河村都位于深山之中,交通十分不便,经济非常落后,为了改善家庭条件,很多劳动力都选择外出打工。由于交通不便以及经济的负担,这些外出打工的人大多常年无法回家,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毛铺村和西河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加。而熊湾村位于公路旁,交通相对便利,人流量较大,经济发展并不算十分落后,所以其留守儿童人数占所有村总留守儿童比例最少。但是也依然有父母为了改善家庭条件选择外出打工,留下他们的子女成为留守儿童。要使这些地方的留守儿童问题得到更好的改善,还需要政府和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二、新县周河乡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状况
我们收集并整理了周河乡10个村的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并且按照留守儿童年龄层次,即学龄前留守儿童组4~6岁、义务教育年龄段留守儿童组6~14岁以及大龄留守儿童组14~17岁,分别调查分析了各年龄层留守儿童的在校比例、辍学率,并对比了留守儿童中男女辍学率的不同。我们认为不能仅仅关注留守儿童整体的就学率,还要关注留守儿童中男孩女孩是否都拥有在学校学习的机会。
(一)学龄前留守儿童就学情况较差
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周河乡学龄前留守儿童整体的就学情况并不乐观,全乡就学率只有49%。而王边村的学龄前留守儿童就学率甚至只有1%。周河乡学龄前儿童就学率低的问题主要还是由农村教育水平整体的落后所造成的。教育设施无法完善导致部分地方根本没有幼儿园或其他学龄前儿童学习的场所,教育理念没有普及导致很多留守儿童的看护人没有学龄前教育的理念。而周河乡部分村部如余冲村和周河村因为靠近公路或城镇,交通或经济状况较好,其学龄前儿童就学率达到了67%。由此可见,虽然周河乡部分地区的留守儿童可以享有学龄前教育,但是仍然有很多的留守儿童缺乏学龄前教育的条件。(二)义务教育年龄段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较好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周河乡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相对良好,小学义务教育即7~11岁留守儿童就学率高达98.7%,辍学率仅有1.3%;高中义务教育即12~14岁留守儿童就学率达到94.7%,有1.5%的留守儿童未能就学,3.8%的留守儿童选择了辍学。总体而言,周河乡7~14岁的留守儿童就学率达到96.2%,而未上学率和辍学率分别为0.9%和3.8%。由此可以看出,周河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较好,但是仍有留守儿童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甚至未能上学。因此,政府和社会应当尽可能地关注这些留守儿童,并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
(三)大龄留守儿童就学情况严峻
我们收集了周河乡10个村共计67名大龄留守儿童的就学情况,归纳并分析得到大龄留守儿童就学率数据。从其就学率可以看出,周河乡大龄留守儿童就学情况较为严峻:大龄留守儿童在校率仅有43%,未上学以及辍学率分别为48%和9%。其中男性留守儿童的就学率较之女性留守儿童明显偏高,分别为36%和7%。由此可见,重男轻女的现象依然严重。所以政府和社会需要给予大龄留守儿童关注与关心,而不是对他们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同时,男女就学率的不同也同样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更多的关注,因为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应享有学习的权利,而不应区别对待。
三、新县周河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应只局限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同样重要。我们收集并归纳了周河乡10个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类型,分别计算了各个家庭结构类型所占的百分比,分析总结得出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数据。由此数据可以看出,周河乡10个村的留守儿童双亲外出的情况占据绝大多数,比例高达77.7%。由于当地整体经济状况比较落后,家庭条件普遍不足以维持开销。所以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且当地人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多数家庭的父母都选择双亲一起外出打工,而将自己的子女交由孩子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顾。这样就使得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长久下去,导致他们在心理、行为、道德和情感上产生很多不良问题。同时,数据显示出单亲外出的比例为22.3%,这些留守儿童都是缺少父爱或母爱。中国家庭教育自古以来都应由父母双方共同努力,缺乏任何一方都会导致孩子心理成长的不均衡,甚至出现扭曲与偏激。父母中的一方同时顾及父亲与母亲两种角色是不可能的,这样的环境势必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较大影响。除此之外,值得关注的是,有2.6%的孩子属于单独留守,这些孩子虽有较强的自理能力,但实际上基本是在周围邻居的帮助和照顾下成长的,他们缺乏应有的榜样来作为成长的目标,缺乏应有的鼓励来作为成长的动力,缺乏应有的监督来作为成长的标尺,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的心理和思想状况着实令人堪忧。
四、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
(一)政府应当继续完善与留守儿童相关的制度
在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上,政府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注与帮助。首先,政府应尽可能地完善进城务工人员的户口问题,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应该享有的权利与保障,包括其子女的受教育权。其次,政府应积极关注现存的留守儿童,设立相关基金用以保障留守儿童的生活及教育需要。同时,填补留守儿童问题在法律上的空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留守儿童应有的权利。最后,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改善农村交通及经济落后的状况,这样可以有效减缓留守儿童的增长速度,从而遏制留守儿童问题不断恶化的情况。
(二)社会应当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改善留守儿童问题自然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只有让更多的人知道并关心理解留守儿童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并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媒体应对留守儿童问题保持积极主动的关注与热情,及时跟进报道留守儿童的现状并呼吁更多人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其次,社会福利机构应积极参与或组织对留守儿童的援助活动,如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等。最后,各村组的村委会也应努力完成自己的义务,管理并监督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确保留守儿童身心健康。
(三)学校应当更好地引导与教育留守儿童
对于所有儿童而言,学校是最主要也是最好的受教育地点,这点对于留守儿童也不例外。所以,学校是为留守儿童提供各种教育的最理想场所。首先,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和培养。学校应积极提供相关的教育设施,如设立心理健康课、提供心理辅导等,保障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努力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学校要积极关注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尽可能鼓励并帮助留守儿童完成学业,充分学习知识,培养责任意识,避免留守儿童问题的恶性循环。最后,鉴于部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在身边,应给予学校一定程度的监护权,这样可以使学校更好地监督与引导留守儿童,保证他们得到更充分的教育。
(四)要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要让留守儿童的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加强农村父母的责任意识,应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主,而不是舍本逐末,追求改善经济条件而忽视对子女的关心与教育。首先,父母应尽可能地陪在孩子身边,鼓励与指导孩子的成长。其次,政府与学校应努力与留守儿童的父母保持联系,积极合作,共同帮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农村父母应努力培养孩子对责任的认识以及担负责任的勇气,而不是让他们感觉到责任可有可无而不愿去承担责任。
作者:梅天宝 单位: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
- 上一篇: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活动现状研究
- 下一篇: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与落实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