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图书馆服务农村留守儿童论文
时间:2022-05-30 09:48:40
导语:县级图书馆服务农村留守儿童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富平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原因
1.1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富平县是一个拥有80多万人口的农业贫困大县,辖24个镇、337个行政村、9个社区。笔者2013年在各镇调查统计,全县农村留守儿童的总数约为13521人,据100份留守儿童家长问卷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作为监护人角色要求,而占绝对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交流主动性,有的还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问卷调查显示,学校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在校日常行为,无法关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而引起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作为特殊人群仍没有进入教师的关爱的主体视野,有点被忽视的感觉。从本次问卷调查我们还发现,在县城的90%的留守儿童没有去过县图书馆,沉溺网吧的有70%,利用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绿色上网的寥寥无几;在乡村利用节假日在农家书屋、基层图书室阅读的留守儿童不到5%,基层公共文化对留守儿童服务效能偏低。
1.2农村留守儿童文化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上的不良场所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目前农村小集镇上的一些网吧,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了盈利大量招揽引诱在校学生。儿童自控力本身又差,而“留守儿童”又缺乏父母的监管,网吧良莠不齐的信息对孩子影响就更大,经常偷钱、说谎逃学上网。
1.2.2周边环境影响问题
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农闲时节,“闲人”赌博风盛行,许多“留守儿童”的代管监护人参与其中,整天在牌桌上生活,很少过问孩子的情况,“潜移默化”对孩子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
1.2.3留守儿童阅读习惯问题
留守儿童阅读习惯不佳,阅读监管无力,社会阅读指导不到位:县级图书馆、农家书屋、基层图书室还没有纳入留守儿童的课外视野。留守儿童就处在了一个自由、放任的状态。接触暴力血腥、淫秽色情等不健康的内容读物,必然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对留守儿童走向犯罪产生了诱因。以上分析尽管不尽全面,但应引起社会、家庭、学校的重视,儿童本身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对自己身边的环境只有无条件适应。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机构,肩负着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职责和神圣使命,关注留守儿童责无旁贷。
2县级图书馆乡村留守儿童服务的职能要求及其主要优势
2.1社会教育职能,是做好留守儿童的服务前提
从现代公共图书馆社会文献信息流整序、传递文献信息、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满足社会成员文化欣赏娱乐消遣社会的多方面职能可以看出,社会教育职能是图书馆最基本的职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提出“公共图书馆要帮助少年儿童自小就培养并加强阅读习惯,激发其想像力和创造力”。宣言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对少年儿童帮助教育的义务。当今世界,科技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学生从学校获得的知识有限,公共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是知识最丰富的学校,是民众唯一的真正的终身大学。通过图书馆的教育,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使留守儿童从自我封闭中走出来,善于沟通交流、关爱他人。
2.2坚持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理念,是做好留守儿童服务的基本要求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党和国家非常关心的一个社会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更是千万个家庭的无限牵挂。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对农村留守儿童实施人文关怀教育,提供知识援助服务。从生理、心理及阅读环境创造方面关注留守儿童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义务与责任,也是关注留守儿童的关键所在。[美]杜威的“三适当”准则:“在适当的时间,给适当的读者,提供适当的图书。”[俄]列宁:“满足读者对图书的一切要求。”这就是图书馆对读者的人文关怀要求。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内向、敏感多疑、不合群,有的则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有逆反情绪,图书馆工作者具备为留守儿童服务的强烈意识和职业准则,能从孩子们的需求出发,真诚为他们服务。
2.3完善的流动服务设施和免费开放服务的经费补助,是做好为留守儿童服务的设施准备与制度保障
公共图书馆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随着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意见》的下发及国家重点文化工程的强力推进,国家和省上给县公共图书馆先后配备流动图书车、共享工程服务车各一台,免费开放资金每年20万元政策落实到位,从而使其具备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工作基础。留守儿童大多数留守乡村,公共图书馆利用流动服务关爱留守儿童方便快捷,贯彻落实免费开放,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目前图书馆界关注留守儿童的服务已经拉开序幕,此项工作已纳入年初责任目标和图书馆评估内容之列。
3县级图书馆乡村留守儿童服务新模式探索
3.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关爱留守儿童服务能力
近年来,富平县图书馆十分重视加强本馆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积极派员参加省、市图书馆及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组织举办的业务培训,2014年全馆参加脱产培训12次,累计馆员培训278天,人均脱产培训超过15天;同时馆内周一集中业务学习不间断,馆员每周自学业务不低于5小时。持续的培训对提高馆员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近年来,富平县图书馆荣获全省公共图书馆业务知识技能大赛渭南赛区团体和个人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二是县级图书馆用自己的业务和经验,制作PPT课件集中培训基层图书室管理员5次,下乡培训19次,编写适合农家书屋基层管理员的业务教材,加强乡镇图书馆从业人员服务留守儿童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三是图书馆始终把关注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服务作为中心工作。县图书馆一名馆员有关关注乡村留守儿童的选题,经馆长推荐上报并列入陕西省图书馆学会课题研究立项,引起同行重视这种关注社会焦点、热点问题,进行课题研究的做法,对于县级图书馆今后进一步深入开展乡村留守儿童服务工作必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2建立文化志愿者服务体系,拓宽关爱留守儿童的服务渠道
引入志愿者服务机制,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依托县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建立图书馆基层志愿者服务大队,是富平县图书馆服务乡村留守儿童的又一举措。今年暑期,县图书馆在张桥镇博爱学校开展为期20天的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家住甘井村的丁驰和丁骋兄弟俩表示受益很多:“父母出去打工,以前总是我们独自在家,今年我们都参加了图书馆和博爱学校的暑期活动,大姐姐、哥哥们不仅教我们学知识,还陪我们玩游戏,我们在这里认识其他小朋友,大家感到非常快乐,觉得很充实。”家长们表示,支教活动为留守儿童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充实了他们的暑假课外生活,希望此项活动以后能年年开展。
3.3利用流动设施延伸服务领域,为留守儿童提供就近便捷服务
针对农村、城区人群聚集的“看书难”、“转点难”的问题,县图书馆积极组织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活动,服务内容主要是图书期刊的借阅、配送、文化知识的传播、国家政策的宣传、优秀影片及视频的播放等。2014年,县图书馆利用共享工程服务车开展流动图书服务活动。8月份开展活动以来,以农村留守儿童为对象,共计服务读者5000余人次,外借图书300余册、杂志20余册,解答咨询1000余人次,散发宣传资料2000余份。利用3D电视、投影仪为广大群众播放“富平文化宣传片”、“皇帝荆山铸鼎歌舞剧”、“2014富平”等内容丰富的视频宣传片50多部,有利于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富平文化及历史。县图书馆还利用“流动图书车”,有针对性地深入人群聚居的新建和谐小区、宝塔社区及民办托管学校10余所,挑选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期刊1000册,配送书柜4个、凳子8个、阅览借书证1000个,业务骨干志愿义务辅导培训2次,并为500多名留守儿童提供送书上门服务。利用流动图书车、文化共享工程服务车,使有限的图书资源无限流动起来,提高了馆藏资料的利用率。通过流动服务既实现图书资源共享、丰富基层文化生活,又将文化送到群众身边,倍受广大群众热捧。
3.4以关爱乡村“留守儿童”为核心,大力推动县级图书馆城乡一体化服务
县图书馆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指导服务机构,以图书馆为阵地,向乡镇、村级服务点辐射,从而达到打造学习型社会,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的。促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监护服务网络。将24个乡镇文化站图书室、337个农家书屋、9个社区图书室纳入县级图书馆流通服务网络统一管理。每个图书室配备图书至少1500册,其中儿童漫画、科普故事、中外名著等青少年读物达到40%以上,县图书馆每年更新图书2次。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富平县支中心、共享工程乡镇基层服务点、乡镇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项目网络化的服务格局,以未成年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让留守儿童在学习知识、拓展视野的同时,尽情享受家的温暖,为乡村留守儿童打造了温馨舒适的“第二课堂”。
3.5发挥农家书屋作用,在农村学生中开展阅读推广读书活动
阅读是民族强大的基石。为了进一步推动富平县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丰富孩子们的校外文化生活,培养孩子们的良好阅读习惯和正确阅读能力,引导农村少年儿童走进并利用图书馆,2014年暑期,县图书馆和西北教育联盟博爱学校联办,依托农家书屋,在农村中小学生中开展“阅读征文”及“少年演讲家”大赛活动。阅读征文活动面向农村中小学,20多个农家书屋接待阅读学生200多名,留守儿童50名,共收到征文稿件50多篇。在阅读活动征文中,有些孩子在书屋里担当书屋“管理员”,体验管理员工作中获得锻炼,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有的孩子通过阅读,畅谈自己的梦想;还有些孩子通过阅读了解了富平文化,学会了感恩。2014年8月30日,在博爱学校举办了“少年演讲家”大赛,参加学生30名、观众50余人,留守儿童10名,演讲内容11个项目。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激情演讲,培养了他们口语的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心理素质,为其未来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3.6利用共享工程为留守儿童搭建阅读交流服务平台
深化公共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促进儿童信息化网络化技能的培养。富平县图书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设施及其资源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了崭新的“绿色通道”,使其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进行网上阅读、浏览信息。暑期在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举办了小读者免费上网浏览少儿类电子图书,提供网上少儿类电子图书十几部,其中《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儿童大脑潜能开发训练法》、《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爱和自由》、《中国童话故事365夜》等得到小朋友的好评。还让20多名留守儿童,和远在广州、深圳、北京打工的父母进行了远程视频对话。视频镜头前的孩子们和家长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孩子和家长还频频掉泪,现场感人的画面层出不穷。这样,孩子们了解身边共享工程的资源与服务,走进基层服务点健康上网,开心阅读与学习。
3.7图书馆和托管学校联办“弘扬国学、感恩义卖”活动
心存感恩,使孩子在阅读中体验通往成功的美德。2014年6月15日晚,县图书馆和博爱学校在文化中心广场举办“弘扬国学、感恩义卖”教育实践活动。参加义卖活动的孩子40余人,其中留守儿童18人,孩子们拿上老师提供的矿泉水、纸巾、手包等物品,向周围群众推销,比赛谁卖出去的东西最多,所得的钱最多。举办本次活动教育孩子们多读圣贤国学经典,学会感恩社会,感恩身边的每一位人,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勤奋努力,好好学习,争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孩子们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享受劳动的快乐,增强孩子们面对学习、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3.8开辟富有特色的心理教育园、对口捐赠图书、学习用品等活动
心理教育和生活需求能帮助“留守儿童”消除成长中的烦恼、学习中的困惑、人际关系中的疙瘩、生活中的苦闷。近年来,我馆一是紧紧抓住陕西财经学院、陕西省图书馆援助富平图书馆的良好机遇,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富平县到贤中心小学(又名明德小学)、东区小学、雷家小学捐赠图书2500多册、书包50个、现金2000元;二是开辟富有特色的心理教育园地,将馆员搜集整理的心理教育资料,编辑成二次文献印刷1000多份推荐给教育工作者、家长及“留守儿童、农家书屋管理员”;三是邀请心理学老师举办心理知识专题讲座3次,帮助“留守儿童”消除成长中的烦恼、学习中的困惑、人际关系中的疙瘩、生活中的苦闷。寓教于乐的读书活动、公益健康的心理讲座、精美图书和学习用品的赠送、零距离亲子视频对话、绿色健康的上网指导,用实际行动传递了图书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真情关爱和教育,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热情、写作热情,增强了留守儿童参与活动的欲望和信心,引领农村孩子走进农家书屋、基层共享服务点、公共电子阅览室陶冶情操,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受到广大读者、社区居民、农民工家长及其子女的热烈欢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县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让我们一起行动,做最好的自己,实现自己的职业梦,为全天下留守儿童倾注全部精力、孜孜不倦,我们关注乡村留守儿童的职业梦,一定会在实干中梦想成真。
作者:车春丽葛海燕单位:富平县图书馆
- 上一篇:心理健康安全教育论文
- 下一篇:超声医师继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