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幸福感影响分析
时间:2022-05-12 10:44:55
导语:农村留守儿童幸福感影响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按方便取样法,在安徽某地区从初一到高三6个年级中分别各选取一个班,获得被试共360人,有效被试278人(93.6%)。筛出留守儿童142人。男生70人,女生72人;初中组69人,高中组73人。
1.2方法
①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张兴贵编制,包括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快乐感量表两个分量表。记分在7分量表上进行。该量表具有很好的信效度[5];②艾森克人格问卷:采用龚耀先修订版本[6],按性别建立了常模。以16岁为年龄界限,对初中生采用儿童版,对高中生用成人版。问卷主要调查内外向(E),神经质或情绪的稳定性(N)和精神质(P)3个个性维度;③家庭环境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RMoss和BMoss于1981年编制,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出一个家庭的主观环境。该量表常用于描述不同类型的正常家庭的特征和危机状态下的家庭状况,90个是非题,含有10个分量表,我国学者费立鹏于1991年先后进行了3次修订,具有了比较好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并建立了中国常模[7]。
1.3统计处理
用SPSS11.5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2结果
2.1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农村留守儿童所感受到的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所体验到的积极情感略高于消极情感,总体幸福感处于中等。
2.2农村留守儿童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男生的主观幸福感大部分因子均高于女生,除了自由满意度和消极情感。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发现,两者之间的各项差异都没有显著性。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年级贡献的离差平方和为2562.328,不同性别贡献的离差平方和为895.761。它们对应的F值和相伴概率分别为4.294、0.040和1.501、0.223。可见高中、初中的不同对主观幸福感造成了显著影响,而性别对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
2.3家庭主观环境与SWB各维度的相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与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关系密切的家庭因素有亲密度、知识性、矛盾性、娱乐性和道德宗教观(见表3)。家庭成员间的互相支持与帮助以及家庭生活的有序性和条理性有利于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反之,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攻击会损害彼此的感情,使儿童处于茫然无助的境地,导致他们幸福感的下降。
2.4人格因素与农村留守儿童SWB的相关内外向和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均有极显著相关。其中,内外向与总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正相关,与消极情感负相关;神经质与总体生活满意度呈负相关,与消极情感呈正相关。相关都达到显著水平。
2.5各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SWB的回归分析分别以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为因变量,以人格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入选回归方程的因素依次为亲密度、神经质、内外向和矛盾性。4个变量能联合预测生活满意度28.1%的变异量。从检验结果看,F值达到极显著的水平(P<0.001)。建立回归方程:生活满意度=142.375+2.734×亲密度-0.974×神经质+1.037×内外向-1.989×矛盾性
3讨论
从总体上看,农村留守儿童所感受到的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所体验到的积极情感略高于消极情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这与张丽芳等人的结果一致[8]。“留守”并不能导致留守儿童幸福感的下降。近年来,研究者们逐渐意识到,处境不利并不一定会导致发展不利[9]。农村留守儿童对其目前的生活状况总体上比较满意。在总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上初中留守组均显著高于高中留守组,随着年龄的增长,幸福感的指数会降低[10]。唐洁等[11]发现,我国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大学生,说明在青少年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感受到的主观幸福感在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对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影响不显著。近来关于幸福感性别差异的研究也存在不同的结果。如张丽芳研究[12]得出留守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这可能与被试及量表的不同有关。张丽芳的被试中包括了农村和城镇的,而本文只研究农村的留守儿童,另外她采用的是段建华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该量表并不是专门针对青少年的。总之,就SWB与性别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人格并不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的最主要因素,其重要性居于二、三位。这也证明了人格特质(外倾和神经质)是通过对SWB的情感维度而间接影响其认知维度的。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是预测生活满意度的重要指标,而它不受外倾和神经质的影响。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个体早期社会化来说,家庭环境因素对个人的观念、心理和行为习惯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研究表明,家庭功能在青少年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3]。对农村留守儿童而言,他们来自家庭领域的需要比非留守儿童强烈的多,他们比非留守儿童更渴望父母的关爱与亲情,更重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可以看出,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缺少父母的关怀和陪伴,与父母较少的情感交流使他们普遍感觉到了内心的孤单和失落,同时寄养家庭又不能满足留守儿童对于这种亲密度的需要,他们要么觉得和祖辈无法沟通与交流感情,要么觉得在叔辈家寄人篱下,产生心理距离和无归属感。因此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成为了影响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最主要的因素,这为我们如何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指明了方向。(本文来自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杂志。《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李品品工作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院
- 上一篇:留守儿童成绩差异性研究
- 下一篇:朝鲜留守儿童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