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留守儿童教育思路

时间:2022-05-12 09:26:30

导语:乡村留守儿童教育思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乡村留守儿童教育思路

一、自我保护教育缺失

由于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人在年龄、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留守儿童的弱势地位也就显而易见,因此成为不少犯罪分子的瞄准对象。我们知道孩子缺乏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往往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当遇到坏人时他们极容易轻信他人,留守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基于自己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并发展而形成的。由于对是非对错没有正确的判断,当有人用给零花钱、看动画片、找父母这样的话诱惑留守儿童时,他们是没有防范意识的,所以被威胁、抢劫、侮辱、殴打、勒索、拐卖、欺诈、绑架的事件才屡见不鲜,极易酿成严重的后果。

二、缺乏心理健康教育

亲情的缺失使留守儿童普遍孤僻、自闭、胆小懦弱、缺乏信心,被遗弃感会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由于长期远离父母,超过四成的留守儿童感到孤单抑郁,性格柔弱内向。儿童都希望在每一次出现问题的时候,父母能够蹲下来,看着孩子,对孩子说:妈妈爱你,但是这个事情不能这样做,妈妈不喜欢。”孩子都会感到,妈妈是爱我的,只是不喜欢我做这个事情,这样孩子不会对自己丧失信心。然而在留守儿童身上,由于父母的关爱和认同感的缺失,孩子极容易丧失信心甚至自暴自弃,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会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与父母产生隔膜。

三、家庭辅助学习缺失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本身文化素质水平较低,有的甚至是文盲,他们没有能力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进行辅导,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问问孩子“今天有没有作业”“作业做完了没有”。具据江西省丰城市一所中学的调查显示:有15%的留守儿童成绩很差,各班倒数几名的几乎都是留守儿童。不少老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多是“双差生”或“问题儿”。绝大多数的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下一辈过得更好,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不再走自己的老路子,然而往往事与愿违,对孩子教育的缺失,孩子往往成绩差,没有学习的督促,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四川省妇联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中14周岁的留守儿童在校率仅88%。成绩中等偏下的和较差的占60%和91%,成绩优良的只有6%。

四、道德品行教育缺失

心理学家认为,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抚慰,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特别是个性、心理发展异常。而祖辈由于观念和精力的原因在精神、道德上对孩子的管束和引导也是极少的。另一方面,隔代教育的纵容和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导致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很容易不服管教、放任自流,比如沉湎于网络游戏、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最终走上犯罪的深渊。调查发现,13%的留守儿童平时有说谎的习惯,15%的留守儿童有过偷人钱物、破环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

五、结语

出现在乡村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已经不是个别人的问题了,而是一个人数达六千多万的群体性问题,而且这个群体还在不断壮大。“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面对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无疑对中国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的。留守儿童无论是学业、心理、健康、前途的教育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那么乡村留守儿童的弱势将长久存在,对中国乡村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大部分乡村留守儿童将进入城市生活,留守儿童身上诸多未解决的问题会转化为未来中国的城市问题。(本文来自于《大众文艺》杂志。《大众文艺》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陈胄周敏工作单位: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