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留守儿童德育的重要性

时间:2022-10-03 04:20:47

导语:网络对留守儿童德育的重要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网络对留守儿童德育的重要性

一、网络留守儿童德育的负面影响

不可否认,网络在使用过程中达到既定目标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不良影响的产生。网络对留守儿童德育的影响,从积极的一面来看,主要表现在网络环境下交流更具近心性,能够触及留守儿童内心深处,贴近留守儿童的真实想法。在网络环境下,个体更容易在网络世界中找到与自身问题接近的群体,来解决相同或相似的问题。而目前从现实事件的表现来看,网络的负面作用更为突出。

(一)网上信息庞杂,留守儿童在网络世界中迷失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表现形式上,网络的信息都是丰富多彩的,信息更新速度也非常快。这些信息的背后隐藏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内容,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留守儿童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非分辨能力差,其价值观和认识的形成容易受到外在信息的冲击,网络上的负面信息不利于留守儿童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另外,留守儿童正处于好奇心很强的时期,网络上的信息比现实中的信息更新颖,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更具吸引力,留守儿童也因此容易迷失在网络世界中。

(二)网络中身份的隐匿性,容易造成留守儿童道德失范互联网的隐匿性表现在:通过网络技术构建一种虚拟的环境,个体在其中进行信息交流时,其真实身份是不可见的,可以以自己选择的身份出现,表现出匿名性和隐藏性。留守儿童正处于自控力较差的年龄阶段,网络世界中行为、言论等的隐匿性容易造成留守儿童道德观念的弱化,使其社会责任感降低,最终导致其道德行为不规范而误入歧途。

(三)沉迷于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行为失控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留守儿童在现实中往往表现为性格内向、成绩不突出、没有特长。他们也因此得不到老师的关注。但通过网络,他们可以在聊天中滔滔不绝、幽默机智,在网络游戏中通过较高的积分和经验值获得游戏同伴的认可,甚至成为游戏团队的首领。在网络世界中,他们极富成就感,久而久之便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进而厌烦现实。由于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和空间,他们沉迷于网络,甚至形成了网瘾。为创造上网的条件,他们可能出现行为失控,如为获取钱财而偷盗,又如沉迷于网络而荒废了学业等。

二、网络对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作用的成因分析

(一)网络发展突飞猛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迅猛。目前,网络的发展也由城市逐渐向农村普及。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农村网民规模为1.36亿,比2010年增加了1113万,占全部网民的26.5%。年龄方面,过去五年内10-29岁群体互联网使用率保持高速增长,目前已接近高位。截至2010年6月,网民中10-19岁的数量占总数的29.9%。在网络的快速发展进程中,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从网络整体发展的外在环境因素来看,留守儿童上网既是现实,也将是网民洪流中的趋势。

(二)留守儿童的特点使其更容易迷恋网络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外出打工,与他们聚少离多,其监护人为隔代亲戚或其他亲戚朋友,这一状况必然导致教育过程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出现性格缺陷、心理障碍、学习效果不良等问题。具体原因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监护不力根据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的定义,个体对于社会责任及规则的遵守属于超我发展的结果,而超我的形成是幼儿发展中父母管教与社会化的结果,其中父母利他行为的示范会内化成子女自我理想的一部分,并成为自我要求的标准,而良心就是规范自己达到此标准且不可犯错。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分离恰恰造成这一部分的缺失。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戚朋友监护,由于祖父母年事已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监管过程中往往力不从心;而亲戚或朋友监管时又存在顾忌心理,若太过严厉,一方面担心留守儿童不认同,另一方面担心其父母有意见,因此存在监护不力。另外,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学校与家庭之间往往缺乏良好的沟通,导致监护人对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毫不知情,对学生疏于管教造成学生学业成绩偏低,甚至产生厌学、逃学和辍学的不良现象。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而很多厌学、逃学的学生常去的场所就是网吧。在多数城乡结合部,因政府监管不力,商家为谋取利益,忽视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的条例,致使网吧成为逃学留守儿童的收容场所,为留守儿童网瘾的形成提供了外在条件。2.缺乏抚慰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在生活、学习中遇到问题和障碍的时候,不能得到父母及时的疏导和安慰,他们的情感找不到归属,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他们的主要心理特征表现为自卑,常感到孤独无依,性格上表现为柔弱内向,有的甚至自闭。这些因素很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借助网络环境来寻找心灵的寄托和情感的归属,为网瘾的形成奠定了主观心理条件。

(三)网络所具有的吸引留守儿童的主要特征1.信息的丰富表现力在数字化时代,网络中信息表现的数字化使信息表现形式实现了多样化,信息不仅以文字形式进行表达和传输,还实现了图片、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媒体表现方式,以形象、多感官刺激的形式来实现信息的传输,信息丰富的表现力无疑能够激起使用者的使用热情。另外,网络中的信息种类繁多,各种各样的资源应有尽有,能够实现信息获取、商务交易、交流沟通、网络娱乐等服务功能。对于青少年来说,最常使用以至于沉迷其中的主要是交流沟通和网络娱乐。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3.24亿,网民使用比例为63.2%,其中大型客户端游戏的主要用户是年轻人。网络游戏以其虚拟的场景、完美的色彩、丰富的情节以及极富幻想性的角色扮演,成为很多网瘾用户的第二生活世界。而对一些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的人来说,一旦在网络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成就感,其心灵世界往往容易被网络所捕获。2.人际交往的平等网络中的人际交往和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有共同之处,但也存在不同的地方:传统环境下的人际交往是一种亲身参与的交往,人们在信息交流过程中,存在音色、腔调、音量及身体语言等非口语化信息;在网络信息沟通中,这些信息是不存在的。此外,传统环境下,亲身参与的交流过程会受到主体的社会属性和外在的生理属性的影响,这些在网络环境下也是不存在的。但研究发现,网络上的沟通方式,使上网者之间的行为互动或者沟通的频率增加了,参与者的发言地位更加平等。恰恰因为缺少了亲身参与沟通交流时出现的其他因素,网络交际似乎更能鼓励沟通参与者勇于与人交往,并且积极、勇敢、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内心。

(四)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为上网提供了物质基础从前文的现实案例来看,留守儿童受网络影响的群体主要集中在中学阶段。原因可能在于家长往往给中学阶段的学生留有一定的零花钱。由于父母在外,不能守护在留守儿童身边,父母会心存愧疚,往往采用加强物质条件来弥补,这一点为留守儿童上网提供了物质保证和经济支持。

(五)网吧监管不力网吧的监管不力,为留守儿童上网提供了环境条件。网吧的监管不力主要表现在黑网吧的存在和具有营业资格的网吧未严格遵守网吧管理规定。城乡结合部是黑网吧的主要存在位置。黑网吧是指不遵守国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没有报经国家相关部门同意而偷偷设立的网吧,他们没有营业执照,不交税。这种网吧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脏、乱,常常接待未成年孩子,允许浏览黄色网页,常常出事故。而一些具有营业资格的网吧为获取利益,加上网管人员往往在管理规定执行过程中不够严格,如对于上网人员不作身份审核、不限制浏览内容等,从而导致网吧中人员复杂,不良信息泛滥,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极为不利。

三、网络环境下促进留守儿童德育问题解决的对策

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是受到社会、家庭、学校及个体心理调适等方面共同作用而促成的一个综合体。网络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技术平台,若能辩证地认识网络的作用,理性地对待和使用网络,利用网络的优势,克服网络的负面作用,便能积极促进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解决。

(一)建立留守儿童问题网站费加森指出,在信息时代医疗照顾的六个层面中,“自助网络”是其中之一。自我帮助网络是在日常生活经验的自我帮助与互相帮助网络中更大的一环。如果家庭与朋友都无法帮助的话,面对面的帮助团体可能缺少实际作用,这时便需要自助网络。网络上的帮助与互助具有利社会行为,网络社区便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点。网络在教育中的重要应用方面就是通过资源的建设和共享,提供基于资源的学习,让学习者在网络中寻找共同体成员来一起解决面临的问题。对于留守儿童问题,政府部门或教育机构可以组织专人搭建留守儿童问题站点,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虚拟社区,开办困惑解答栏目或论坛,提供心理咨询、个案分析、成长心情等,帮助留守儿童解决个人问题。并且网络社区因其成员的同构性,可以建立起互相倾诉与扶持的支持团体,从而形成一个互助的网络。也就是说,留守儿童还可通过网络社区,建立起自己的支持团队。

(二)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文化部关于网吧管理的新规规定,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必须由其监护人陪伴;未成年人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每日8时-20时进入网吧,在线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不得容留未成年人夜间在“网吧”上网。对于这些规定,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消除黑网吧,给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上网环境。

(三)净化网络环境,塑造优良的网络德育环境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除学习资源外,也充斥着色情、暴力信息、欺诈等有损道德规范的内容。网络监管部门应该严格控制所的信息,及时过滤不良的信息内容,并完善法律中关于网络的各种行为规范。另外,游戏作为网络界盈利丰厚的领域之一,是留守儿童产生网瘾的根源之一。因此,游戏设计者应该增加游戏的监控环节。首先,在注册信息中要求身份的验证年龄必须满18岁,增加防沉迷系统———连续3小时应该自动退出。其次,游戏出版发行部门应做好辅助把关工作,严加管理。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渗透德育问题留守儿童接触网络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场所就是学校。信息时代,未来生存的必备素质之一就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部分组成。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除帮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外,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尤其是强化信息道德。

(五)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指导留守儿童正确使用网络网络并不是洪水猛兽,正确地使用网络不仅能够预防留守儿童成长中的问题,而且能够通过网络弥补留守儿童成长中的情感缺失,缓解留守儿童心理上的问题,促进留守儿童的发展。留守儿童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对事物缺乏正确的判断,因此教师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应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客观认识网络世界,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如结合课堂教学,多引导学生使用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网络资源,使用网络工具参与沟通交流,使用计算机软件开发创作作品,让学生逐渐明白计算机网络不仅仅只有虚拟游戏、娱乐聊天的功能。

作者:刘敏娜单位: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