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研究生教学课程分析

时间:2022-04-29 04:00:38

导语:环境科学研究生教学课程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环境科学研究生教学课程分析

摘要:作为高等环境教育重要分支,环境科学是对环境演化规律和人类社会活动间关系展开研究的学科,其整体学科教学有着明显的实践性以及交叉性特征。为保证课程体系设置的质量,科学推动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人员对课程体系特色展开了研究。本文通过对课程体系培养目标的分析,对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教学课程体系特色展开全面性探讨,期望能够为专业人才培养以及课程体系完善提供一些理论方面的参考。

关键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特色;研究生;环境科学专业;课程建设

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以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功能材料以及环境绿色化学几个方面为主,是以为社会培养专业、高水平、高素质环境科学方面人才为目标的。为保证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保障研究生综合能力水平,各高校加大了对专业研究生教学课程体系及其体系特色的研究力度。为对课程体系特色展开深层次解读,研究人员首先应做好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分析,以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一、课程体系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政治理论素养过硬,政治方向正确,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身心健康且学风正派,爱国意识水平较高,始终坚持真理,团结合作精神以及道德品质过硬;2.具备较高科学素养以及正确学术思想,了解环境科学发展趋势与进程,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以及探索意识,环境保护责任意识、奉献意识较强,拥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服务的良好思想;3.具备扎实基础知识,逻辑思维较为缜密,且学术视野较为开阔,可熟练展开各项实验操作;4.在毕业后可胜任政府部门、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等单位管理、教学以及研究任务;5.具备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以及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可解决各项实际环境问题。[1]

二、课程体系特色建设

1.实施模块式教学模式。我们要按照专业方向实施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做好深入层次以及基础层次的设置,通过构建课外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教学、学科专业基础教育、学科专业方向教育以及实践教育教学等模块,对研究生展开全面性教育,确保在突出专业教育特色的同时,可以将创新能力、基本技能以及实践能力培养等目标落实到实处,实现对研究生基础素养能力的强化,保证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以及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2.设置特色化补修课程以及自学课程,提出由导师指定,让研究生对课题相关知识展开系统学习与补充,将自学课程纳入到个人培养规划之中。同时,我们要在传统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创新,增加应用型工学研究生、留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并按照各自的特点对针对性培养方案进行设计,以求达到预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2-3]3.注重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引用,展开模拟实验以及模拟课题等数字化课程训练,要通过对微课、慕课以及其他先进教学形式的运用,帮助学生深入展开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以及环境规划管理,以完成移动教学平台的建设,确保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展开学习与研究。同时,我们应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其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专业方向及选修课程,从而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基础上,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意愿,确保其可以真正拥有自主选择权,主动投入到课程学习与研究之中,形成良性循环。4.由于高等教育专业办学是以服务于社会需求与学生就业为目标的,所以在实施研究生培养时,需要对学生求职竞争力展开强化训练。根据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在实施就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应重点对学生技术研究、研究方案设计、成果转化等能力展开培训,确保能提升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完成基础性理论知识的教学后,有步骤、规划地展开实践训练,并结合学生的就业要求,对其展开针对性培养,从而达到不断增强学生求职竞争力的目标。

三、课程体系特色建设优化建议

(一)优化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是融入学校特色,保证专业课程体系自身价值的重要内容。在打造精品课程时,学校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入手,对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进行编制。在具体对课程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学校需要提升教学队伍水平,做好网络资源平台建设,并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不断强化自身的教学优势,大力培养高水平科研后备人才。学校需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定期上传、更新参考文献、教学讲义以及大纲和教学视频等内容,帮助学生将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以为学生营造出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二)优化国际课程建设。现阶段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及文化交流较为密切。国内学校在进行研究生培养时也会适当加入国际合作方面内容。因此,在建设环境科学课程体系时,学校也要适当对国际课程进行建设。学校要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通过利用网络技术以及组织国际交流合作等方式,帮助课程向国际化课程进行转型,保证教学实践、教学队伍以及教学方法都能得到不断的完善。一方面,学校可聘请国外优秀人才来校做讲座,并加大对海外归国教师的引进力度;另一方面,教师也可在课程体系中加入国际课程内容,并向留学生开放,构建英文学术交流网站,将国际合作融入到科研教学之中,并可通过与国外优秀学校的合作,整合彼此的优势力量,打造出更加成熟、高水平的专业教学体系。[4](三)优化实践课程建设。由于专业教学实践性特征较为突出,所以在建设专业课程体系时,实践课程建设一直是各院校关注的重点内容。在实施实践课程建设与优化的过程中,学校需要按照整体专业教学规划以及课程体系设置情况,对实践课程教学重点与教学内容进行设置,并要根据课程的开展情况,做好教学总结与反思,明确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目前,实践课程的设置问题主要集中在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方面。教学单一性以及滞后性问题会对人才培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鉴于此,学校不仅要集中教师方面的优势,做好教学内容创新以及教学方式优化等工作,同时还要对科学技术以及专业研究方向进行精准把控,将基础理论和前沿交叉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进而构建起较为健全的实践课程体系。(四)优化创新能力培养。所有课程体系建设需要遵从按需设置原则,合理展开规划与安排。学校应保证课程设置的全面性、多样性,要在保证研究生专业知识以及研究能力培养质量的同时,带动研究生个性化发展,使其思维可以得到有效拓展,进而培养出更多高素养复合型人才。同时,学校需要加大对人才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鼓励其打破传统研究模式以及思想束缚,不断进行创新,积极探索新的知识领域,进而在探索与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独立研究能力,确保其可以更加成熟地运用各项科学研究方式,以为其学术研究以及日后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5](五)优化信息化技术应用。在优化特色课程时,学校需要在原有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引用与研究力度,保证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层次融合。一方面,学校要将学科相关软件运用到课程实践教学之中。在环境科学实验中,学生需要对大量数据展开绘图与分析。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方式,结合专业性软件,对数据进行高效处理,以便在短时间准确获得曲线方程或条形图等形式的数据处理结果。另一方面,教师也可利用技术实施常规信息检索,像试剂性质、环境标准、专业文献等,为研究生学术研究提供充足的资料,确保技术应用价值可以在学生学习中得到完全的发挥,进而为优质人才培养做出更多贡献。同时,学校还应做好MOOC课程建设,实现对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合理运用,为学生带来更加全面、实时的学习资源以及学术研究资源。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于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尤其是研究生此种高水平人才的需求量在持续增加。因此,院校人才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会受到更多的关注。为凸显学校专业课程体系特色,做好一系列人才培养工作,各高校应结合本校办学特色以及环境专业教学特点,确定本校课程体系培养的主要内容与方向,并以此为依据逐步对课程内容以及培养体系进行构建,制定出可行性较高且较为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我国环境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苏荣军,李俊生,苏欣颖,等.培养环境工程创新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9(3):115-118

[2]王强.“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2(1):153-156.

[3]李成,徐建祥,罗云建,等.新时代生态学专业气候变化与环境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9(12):278-279

[4]李静婷,程立平.转型高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环境工程模块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林区教学,2018(1):73-75.

[5]王丽,张军,杜红霞.环境科学专业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探讨[J].新校园(上旬),2018(4):23-24.

作者:刘滨硕 武莹 李月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研究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