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生科学教学论文4篇
时间:2022-02-27 08:33:44
导语:小学学生科学教学论文4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在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中,有一个关于磁铁的单元,其中第3课讲的是“磁铁的两极”,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要让学生知道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为此,教材安排了“研究磁铁什么地方磁力大”的实验活动,通过在条形磁铁上取五个不同部位分别悬挂回形针,记录每个部位所能吸住回形针的最多个数,从而比较出磁铁上什么部位磁力最强,进而认识磁极这一概念。然而,这种实验方法是存在问题的:第一,仅仅通过检测条形磁铁上五个部位的磁力大小就贸然得出磁铁上什么部位磁力最强的结论是不严谨的,在学生还没有掌握磁铁磁性特点时,只有不间断地检测磁铁每一个部位的磁力大小,才能真正得出磁铁上什么部位磁力最强的结论。第二,学生在条形磁铁上悬挂回形针时,条形磁铁靠中间部位的回形针容易被磁铁两极吸引,不能很好地稳定悬挂在检测部位,实验难度较大,学生不易操作。第三,这种方法需要学生小心地逐个增加回形针,耗时较长,因操作不当而造成失败的概率较高,效率低下。为了克服现有教材中实验方法的不严谨、操作难度大、耗时低效等问题,本文提供了一种简易磁力计方案,用简易磁力计对条形磁铁各部位的磁力进行全面、快捷的检测,使“磁铁什么地方磁力大”的问题得到严谨、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解决。那么,这个简易磁力计运用的是什么原理?怎样制作呢?下面,我进行详细介绍。
一、工作原理
我们在平时很容易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把一个指南针放置在桌面上,指南针会慢慢静止下来,指针指向南北方向,不管怎么放置,指南针总是指南北方向不变,这是指南针的特点。但当我们拿出一块磁铁去靠近这个指南针时,会发现这个指针发生了偏转,而且磁铁离得越近,指针偏转得越厉害。是什么原因改变了指南针指南北的特性,使指针发生了偏转呢?那是因为指南针受到了地球磁场以外其他磁场的干扰,也就是靠近它的那块磁铁的磁场的干扰。又是什么原因使指针的偏转幅度不同呢?那是因为指南针受到磁场干扰的强度不同,磁铁离得越近,指南针受到磁场的影响越强,指针偏转角就度越大。相反,磁铁离得越远,指南针受到的磁场影响越弱,指针偏转角度就越小。这一现象给了我启发,指南针的偏转不正好反映了磁场的强弱吗?那是不是使用指南针就一定能准确指示出磁铁各部位的磁力大小呢?为了能解决这个疑问,我又做了不同的实验。这次找了一块圆形的强磁铁,厚度只有2毫米,通过对比普通铁氧体条形磁铁,发现它的磁性强得多。照理说,在和指南针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强磁铁能使指南针的指针偏转的角度更大。但实验结果出人意料,磁性较弱的条形磁铁反而容易使指南针指针发生较大偏转,磁性很强的强磁铁却没有使指针发生明显偏转。这一结果有点不可理解。其中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然后我又尝试改变磁铁和指南针的距离,把磁铁放在离指南针很近的地方,结果情况发生了逆转,强磁铁极大的干扰了指南针,指针偏转到了极限,远远超过条形磁铁的影响。为何同样两块磁铁,只是因为和指南针的距离不同,实验结果天壤之别呢?对此,我对这两块磁铁进行了分析。铁氧体条形磁铁磁性较弱,但它较长,大约20厘米,圆形强磁铁磁性很强,但很短,只有约0.2厘米。较长的条形磁铁两极距离远,磁力线是以大直径的圆环分布的,作用距离远;而圆形强磁铁两极非常近,磁力线是以小直径的圆环分布的,作用距离很近。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给人感觉磁性极强的圆形磁铁离指南针较远时指南针几乎感受不到它的磁场,而距离很近时,指南针又受到它极其强烈的干扰。这一点,也提醒我,指南针虽然能感受磁场的强弱,但它不能准确感受远距离的磁场强度,必须近距离。这是因为指南针并不能隔空感受磁铁的磁场强度,它能感受到的只是通过它自身指针上的磁力线的强度。这和在磁铁上挂回形针一个道理,回形针是接触磁铁的,所以能反映出磁铁接触部位磁力的大小。所以,如果要用指南针的方式检测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理想状态应该是指南针的指针和被检测部位接触,但这是行不通的。不过我们可以采用较短的指针来尽可能缩短指针和被检测磁铁的距离,这对于绝大部分被检测磁铁来说已经没有问题了。还有一个问题,指南针的指针永远指南北,而且必须水平放置,如果直接用它来做磁力计,使用时会受到很大限制,让人感觉不便。解决的方法是用一块小磁铁代替地球磁场,让它固定磁针的方向,这样使用起来就不受限制了。此外,用小磁铁替代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调节小磁铁和磁针的距离,从而可以控制这个磁力计磁针的灵敏度。当然,这个简易磁力计不能很精确地定量检测,只能定性检测,也就是能大概地看出磁力的强弱,不具有精确性,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对于教材的要求而言,已经足够了。
二、设计制作
下图是结构设计图,采用一根小磁针,可以用缝衣针自制,长约14毫米,用轴固定在底盘中央,磁针上链接一个塑料指针,和磁针互相垂直,在磁针旁边放置一块小磁铁,小磁铁距离磁针大约1厘米。在小磁铁的作用下,磁针始终固定一个方向。在底盘下部红色位置为检测点,检测点距离磁针大约1厘米。需要检测磁铁什么部位,就把磁铁这个部位对准检测点,磁针就能发生偏转,偏转角度由检测点磁铁磁力的大小决定。磁力计的外壳(底盘和手柄)采用3D建模,3D打印生成,可以确保精确度和美观度。磁针用缝衣针自制,另外还需要用缝衣针制作一根固定轴。塑料指针可以用3D打印,也可以用牙签代替。另外还需要准备一块小的条形磁铁。这个简易磁力计的制作力求做到美观、指针指示准确、灵敏,不易出现故障,这就要求制作一个精细的外壳,以使磁针、轴、轴的卡槽能精确配合,尽可能减少摩擦阻力,使磁针能灵活转动。传统手工制作比较困难,为此,采用3D建模和3D打印技术进行较精确的制造。下面是用3D软件设计的三维模型图。
三、测试改进
3D打印机打印出的外壳质量很好,精度较高,经过装配,缝衣针做的轴、磁针、指针都能准确安装到位。小磁铁嵌入一块小珍珠棉内,然后塞入壳内,调整到适当位置,磁针转动灵活又能稳定地指向中间,符合预期效果。最后,用AB胶粘牢外壳,整体装配完成。经过测试,发现用磁铁靠近这个简易磁力计后,指针能较好地偏转,但偶尔有卡顿现象。经分析,发现要使磁针灵活转动,关键在于轴,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使用效果。用缝衣针自制的轴如果两端没有完全磨尖,不够光滑,那么在磁力的作用下,这种轻微的瑕疵会使它转动时阻力大增,结果就出现了指针有偶尔卡顿的现象。经过改进轴,使其两端都磨尖锐,表面都磨光滑,阻力大大降低,指针转动非常灵活,卡顿现象不再出现,简易磁力计工作良好。
四、使用效果
用这个简易磁力计去测试一块条形磁铁,测试五个不同部位,测试结果令人非常满意,简易磁力计指针反应灵敏,偏转角度差别明显,磁铁各部位的磁力大小一目了然,效果相当不错。见下图:选取一个班级做对比实验,共12组学生,每一组学生都分别用挂回形针和用简易磁力计测量这两种方法来研究“磁铁什么地方磁力最大”这一问题,经过统计,发现用挂回形针的方法平均耗时约5分钟,用简易磁力计的平均耗时约半分钟。让学生对比两种方法,提问:“你更喜欢用哪一种方法?”调查结果显示约84%的学生更喜欢用简易磁力计测量的方法。继续提问:“你对简易磁力计的原理感兴趣吗?你想了解吗?”调查结果显示约80%的学生非常感兴趣。在对学校6位科学教师的调查中发现,6位教师都认为简易磁力计是能检测出磁力大小的,其中5位教师认为可以作为一种实验手段来使用。综合各方面调查结果来看,此简易磁力计使用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有一定的使用价值。简易磁力计的研制不是要刻意改变原来教材上的实验方法,它仅仅是实验方法的一种补充,是学习了磁铁这一单元后给知识的运用提供了一种可能,也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磁铁知识后的一种课外小制作活动,更可以作为学校STEM教育的一种课程资源。总之,对简易磁力计的研究和制作是很有意义的,它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不仅仅知识上有所增加,更让他们在能力上有机会得到提高。
作者:胡方平 单位:苏州市实验小学
第二篇
近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对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有了新的要求,而与此同时,在目前的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早已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门课程的教学,对小学生们的探究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根据调查显示,虽然目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的课堂氛围较好,学生们学习热情比较高,然而实际上很多学生只是参与了相关课堂活动,而对于自己所参加的活动需要探究什么、怎样深入探究思考并不了解,缺少科学探究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任课教师有必要深入探究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
一、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征,就是实验性。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们需要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们学会从中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从而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之中去。因此,在进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时,教师们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们观察生活,将实际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与课堂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开展教学,从而让学生们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们乐于思考、善于提问的优良学习习惯,进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们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去,进而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探究活动中获得更多知识。举例来说,在教授“电磁铁”这一章节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运用电磁铁产生的一系列现象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让学生们进行回答,畅所欲言。与此同时,根据学生们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引导,并提出相关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们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激发学生们的探究热情,从而使学生们更加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们有了学习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其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鼓励学生勇敢提问并积极思考
众所周知,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尤为重视。因此,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活动时,教师们需要为学生们扩展探究空间,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思考空间,鼓励学生们能够自主思考,勇敢提出问题,与此同时,教师们不能放任不管,而是要在合适的时候对学生的思考与提问进行引导,这样做,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探究能力。根据调查显示,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学生们总会产生一些疑问,事实上,这些疑问往往能够对学生们的认知能力产生很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应该给予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及相关想法充分的尊重,与此同时,还需要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勇于提出问题,这样做,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质量。例如,在讲解“声音的来源”这一教学内容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可以使用不同的发声方式制造出不同的声音,根据不同的声音向学生们提问,同时引导学生们自主思考,并在学生们说出想法时给予适当的建议,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与学生们一起探究出“声音的来源”的相关探究问题的答案,让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以实验的形式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应该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实验的形式开展教学,学生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参与感,获得更多的学习信息,从而提高思维能力。毫无疑问,观察是小学科学课程开展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的观察能力强可以从相关事物中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促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探究活动。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应该重视观察的作用,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开展探究活动所需要用到的经验,进而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举个例子,在进行“气候与季节”教学活动时,教师们可以在备课时搜集具有一年四季代表性的图片或音频文件,在课堂中向学生们展示,有时候,学生们即使知道这是代表四季的图片和音频,但是也不会观察,因此,教师们需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们进行观察,并请同学们来对相关图片进行描述,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观察思考。另外也可以引导学生们叙述自己对四季的相关印象,包括每个季节的特点和我们生活的变化等。这样的探究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们的探究能力。毫无疑问,在如今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学习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质量,还有利于学生们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们需要在教学的各方面做好准备,以更高效的方式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们能够更有效率地获取知识。
作者:纪广艳 单位:扬州市高新区实验小学
第三篇
小学科学是新课程实施后的重要综合性课程,小学科学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必要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学习中敢于大胆探索,敢于大胆想象,按教学要求做好科学实验,用科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科学是以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为研究对象,对学生培养严谨科学态度的综合性课程。但受升学考试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不愿意学习小学科学,认为科学知识和原理到了中学还要学习,现在学和不学都没有关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好。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做好科学实验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一、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中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小学科学是综合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科学实验,新的课程标准则认为小学科学教学不仅是知识教学,更主要的是学生能参与实验,学习的过程也是参与活动、总结经验的过程。新课程教学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不断补充旧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旧课程观认为课程与教学是相互分离的,而新课程规则认为课程与教学是整合的。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因此学生不应该再是以前任老师填的乖鸭子了,老师应该将主人的位置还给学生了,但是今天我们这些老师却非常无赖,因为学生早已习惯做学习的仆人了。没有了老师的布置,他们有的觉得无事可做;有的眉毛胡子一把抓没个轻重。针对这样的现状,我开始着手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实践研究,以期体现新课程理念,反映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地让学生去自由学习,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去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去发现问题,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小学科学作为综合实践课程,必须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学习过程中要有强烈的自主探究意识,在自主探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应该是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探究兴趣,小学科学的自主学习关键是兴趣,兴趣是通往成功的兴奋剂,是创新的推动力。
二、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科学的学习是以直接实验和探究的学习过程,是对科学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安排好教学过程和实验过程,让学生能更加主动学习。例如,在《植物的叶》一课的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去收集自己熟悉的植物,观察植物的结构、颜色,再去观察植物叶的形状和颜色,让学生组织起来对不同品种的树叶进行长期的观察,看树叶是如何发芽、生长、枯萎和落叶的。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树叶的生长规律,让学生自主讨论植物叶的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过程,让学生理解植物的叶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植物生长的主要原料的来源。学会在对比中理解植物总会有新叶生长成老叶,最后到枯萎的生长过程,也就是植物的生长过程。同种植物叶有嫩叶、老叶,一片叶也就是从新叶到老叶的生长再到衰老变化过程。小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特别是小学科学的学习,由于科学学习不在考试范围,平时都是作为考察科目,所以学生的学习更缺乏自觉性。要调动学生对科学是岩实验的兴趣,就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感兴趣,对身边的植物、动物和自然现象感兴趣,例如,为什么夏天很热,而冬天很冷;天为什么有时下雨,有时刮风。这些自然现象学生很好奇,也喜欢去探究。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六年级《建塔形》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去总结自己观察过的各种塔的建筑形状和工艺的精巧,就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科学实验教学中长期坚持引领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可能开始实行时有些学生会“走过场”,但经过反复有效的实践,学生形成自主探究习惯,学生遇到问题就不依赖老师,会自觉主动地去探究。对探究活动每个环节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做细致、明确要求,并形成习惯,正面调控与激励,有利于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如,当学生做电产生磁实验时,学生实验记录了电磁铁使指南针的偏转角度,但没有分析发现数据的规律,教师表扬:“你的实验真严谨!科学细致地记录了数据,如能总结数据规律就更好了。”
三、结语
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要教师细化到不同的活动环节,并做针对性的训练,小学生的技能形成需要反复地模仿、练习,知识要通过经验积累。如,学生的展示交流能力,低年级学生是想到什么马上说什么,汇报没有逻辑与条理,需要教师引导交流的思路:“实验怎样做的?实验结果是什么?有什么发现?”也需要引导其他听的学生把质疑、评价变成习惯。
作者:李燕 单位:扬州市广陵区汶河东区
第四篇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广,在小学教学体系中开设多样的课程,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小学生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基于这样的情况,小学科学课程应运而生,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选择错误,使得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渴望通过改革提升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多方面论述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策略。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科学教师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然而小学科学不同于其他的理论学科,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必须要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并且考虑到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的辅助工具来组织教学活动,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提升实践能力,取得全面的发展。那么我将针对小学科学教学,浅谈如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是教师所坚持的教学理念,那么要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教师也必须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比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系统加入多样化的素材,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受到刺激,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这个时候,教师则可以顺势引导到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学生不再感觉这些知识是抽象无聊的,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操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述物体沉浮的这一生活现象时,教师可以将一个鸡蛋放在水里,并不断往水中加盐。学生可以看到,鸡蛋渐渐地从水底浮出了水面,仿佛在跳舞一般。学生看到了这样的现象,能够立马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有利。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运用,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也能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以太阳和影子的教学为例,这一章节充满了浓浓的探究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绝不仅仅进行单一的理论知识传授,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进行探究。比如教师可以从影子与光、光与温度两个点出发,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进行探究,学生可以从户外进行观察,能够更好地发现太阳升起的时间与影子关系,从而找到探究的突破口。学生再通过实验,利用温度计测定温度,利用尺子测量影子的长度,收获到有效的数据。最后再通过学习小组进行数据分析,能够发现温度、太阳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最终以合作探究的形式,理解了其中的理论知识,收获理想的学习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解决了个人难以解决的难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三、注重科学实验的实践
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那么要提升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必须要改善实验教学环节。传统的实验教学只是让学生简单地理解其中的理论知识,并没有要求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对此,需要教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中,教师不再通过个人的实验演示来完成教学,而是让学生参与到实际动手,加深感悟。首先,教师先将基本的实验规则讲授给学生,让学生按照规范完成实验。接着,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各个实验器材的作用,从而在实验过程中更好地操作与利用。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完成实验,借助之前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按照科学的步骤一步步地演示,同时能够结合自己的思维重新设计实验,提升实验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到实验实践中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活学活用。
四、鼓励学生发扬创新思维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鼓励学生发扬创新思维,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比如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不是按照一贯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提问,而是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向教师来提问,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的疑问,用创新性的思维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再比如,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时候,不再要求学生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实验,而是从理论知识出发,运用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自主设计实验并完成,用创新的思维深化实验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提升学生的创造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教学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在当前社会发展的潮流中,要求高素质人才具备基础的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开展有效的小学科学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在观念上重视科学教学,同时要能够投入教学实践,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加强思考与总结,综合运用各种策略,从而实现科学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赵高翔 单位:浦江县虞宅乡中心小学
- 上一篇:日语课堂人文教育论文
- 下一篇:初中语文古诗词美育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