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时间:2022-11-04 02:37:18

导语: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能力培养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对人才的科学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小学作为学生科学启蒙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对提高学生科学意识及科学素质具有重大意义。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科学课程担任了这一艰巨任务,小学科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要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由于小学生认知较浅,探究能力的培养需要将其划分为不同能力过程,降低学习难度,探究能力包括问题发现及猜想能力、质疑能力、实践能力、总结分析能力等多方面思维能力。一方面,探究能力培养建立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之上,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另一方面,探究能力培养需要教师善加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兼具个性的创新型人才。

一、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探究学习或探究能力培养需要以学生自身强大学习内动力为支撑,能在长期探究过程中持之以恒,而兴趣则是学习内动力的重要“维持剂”。因此,教师要通过一定方式帮助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究过程中来。小学生思维活跃,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在教学形式上喜欢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或游戏教学等趣味化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打造学生喜爱的科学学习课堂。例如,在学习《栽种植物》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几类植物从发芽开花结果再到死亡的延时摄影作品,让学生快速了解植物的生命过程。通过直观感受不同植物它们的不同生命历程,感悟生命的精彩,从而引起学生好奇,让学生产生栽种植物的念头,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问题发现及猜想能力

从本质上来说,疑问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根本来源,没有疑问学生不会思考,不会有求知欲,问题作为探究活动的源头,对探究质量影响较大。而猜想是建立在问题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事物或问题本质属性的观察,结合自身知识经验而得出的不完全结论,这类结论式是经过科学验证的,是建立在学生理性分析及直觉判断之上的。受认知经验限制,许多学生对学习生活观察不仔细,没有从本质上看待问题本身,导致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会看、不会猜。小学生科学知识及问题大多源于生活,而新课标同样要求以学生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为起点,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科学猜想。例如,在学习《神奇的电磁铁》一章节,结合前面所学的《离不开的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生活中的电从哪里来?结合对电磁铁性质学习,我们知道电流可以产生磁场,既然可以利用电产生磁,我们采用逆向思维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是否可以通过磁产生电?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事物本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科学思维,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三、注重探究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既强调自主,又重视合作。自主是指学生在不依靠他人的帮助之下独立完成相关探究行为,但这类探究行为往往是不全面的,只是整个探究计划的一部分。由于小学生探究经验较少,加之探究过程强调自主,教师一般只给予点拨,因此整个探究计划由学生组成探究小组,合作完成整个探究过程,通过众人智慧制定较为合理的探究计划,再进行合理分工,从而完成探究任务。例如在进行“电磁铁磁力大小研究”探究实验时,书本中给出了的一定提示,其他还需要学生自主研究,讨论验证磁力大小的方式,丰富实验变量。通过开放化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自主制定探究流程,寓教于乐,提高探究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及实践能力。

四、总结与交流

总结与交流是探究过程最后一步,也是实现学生探究能力进一步提高的重要步骤。闭门造车从来不会有进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生先通过小组内部总结探究过程,形成科学结论及探究过程总结,对自身探究过程形成清晰认识,总结探究过程中的得失。教师再组织进行全班性交流,让每组学生进行代表发言,将总结内容以报告的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对于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与大家一同探讨、解决,通过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同时借鉴他人优秀探究经验或方法,做到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每一个科学老师的使命,也是时展的要求。在探究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深入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实际,从认知特点出发,将学生思维、教学内容及探究过程三者和谐统一,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推动小学科学教学发展。

作者:任英丽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小学

参考文献:

[1]王政.略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1(18).

[2]蒋翎.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J].读与写.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