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戏剧表演应用

时间:2022-05-04 11:43:05

导语:科学教学戏剧表演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学教学戏剧表演应用

一、戏剧表演的独特作用

1.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小学生大都喜好模仿,乐于表现,课堂中参与戏剧表演的学生期望自己的表演得到教师、同学的认可,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戏剧表演正是适应了学生的这种年龄特点,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并在此过程中,改变以往教学中“满堂灌”的情形,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2.为师生双方的全面发展提供平台。在戏剧表演中,参与的学生身兼资料搜集员、编剧、导演、演员多职;没有参与的同学会饶有兴趣地观看演出,听的会比以往更为认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会得到培养,教师对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学生个性特长会把握得更为准确,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

3.促使学生健康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心理学家莫雷诺认为,角色替代是一种心理技术,它让人置身于他人的社会角色,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方式、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学生对社会或自然事物的扮演过程,有利于其对社会及自然事物的关心。在表演过程中,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学生会学会关爱生命、关注社会,逐步提高正确地分析和鉴别事物的能力及其人文素养。

二、利用戏剧表演,创设问题情境

1.创设情境。学习的情境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个体与其所依存的物理和社会化历史情境的相互作用,强调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形成能力以及社会化的必经途径。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气候与季节”这一内容时,创设问题情境: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气候有哪些特点?动植物有哪些变化?人们的活动有哪些变化等问题。各小组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表演完各自角色的任务后,其他组的同学对上述问题进行分小组讨论,最后请各小组中心发言人交流各自的观点。利用学生喜欢表演的心理,还枯燥乏味的原理、概念以“生命”,让妙趣横生的“动感”生物学进入课堂,能使学生以良好的情趣投入到学习中。

2.体验角色。戏剧表演不仅能使学生“走进”别人的生活世界,体验所演角色的思想、行为、需要和期望,而且还可以对自己的意识和行为进行审视。实际上,戏剧表演的过程是学生本人和不同角色之间心灵碰撞的过程,也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在表演中,学生必然要对照角色的行为选择,联系本人的实际,设想如果自己处于同样的问题情境中会怎么做。这种比较能在一定程序上打破原来价值体系的平衡,促进学生的深刻反思,增加人格发展的机会。

3.主体参与。利用戏剧表演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强调学生主体参与,进行协作学习,把枯燥的知识点激活,激发学习兴趣。利用戏剧表演进行情境化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要明确各角色的分工与协作。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善于发现新问题。创设的情境应是有意义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的情境。

三、利用戏剧表演,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体验是指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戏剧表演是体验活动的一个良好载体,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在教学“气候与季节”这一内容时,把学生分成春夏秋冬四个组,各组课前搜集资料,编写剧本,编排6分钟的情景剧,课堂上各自表演自己的角色。这种上课方式,避免了机械式记忆,打破了“口号式”的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

四、利用戏剧表演,互化微观与宏观

1.利用戏剧表演,化微观为宏观。如在教“空气的热胀冷缩”“雷电的形成”等内容时,做完实验后,为了能更直观地反映水在通电后发生的变化,请6位同学扮演空气微粒进行表演。

2.利用戏剧表演,化宏观为微观。如在学习“水的循环”时,让同学在教室中间分别扮演太阳、水和水蒸气,让他们从易到难演示。活动结束后反馈矫正,并进行讨论。利用戏剧表演,化微观为宏观或化宏观为微观,最大的好处是化抽象为具体,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便于学生理解科学,促进知识的有效学习。在具体的戏剧表演情境中,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进行实践探索与思考,接受道德的体验,内化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五、戏剧表演,重在发掘典型角色

1.营造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环境。戏剧表演需要在一个和谐、宽松、充满磁性的课堂环境中进行。为此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安全、开放的心理环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不否定他们的见解,不作随意的判断,对学生积极的表演要以多种方式给予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大胆、诚挚地展示自己真实的想法,提高表演的情绪,逐步进入到角色情感世界的深处。

2.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在观看表演时要切忌苛求完美和在表演技巧上的挑剔。学生表演得不成熟或不确定是十分正常的,不能因为某些观点新奇或表演技巧笨拙就被取笑和排斥,要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倾听和尊重;要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对问题的分析及对问题的解决上,而不是对“表演水平”的评论上。由于角色人数的限定,有一部分学生需要担任观众,教师要事先让“观众”认识到尊重角色扮演者的重要,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同学的演出,并确定观察重点和观察目标,并允许学生在演出后提出问题。

3.戏剧表演重要的是角色表演。角色创设的核心,在于对社会生活素材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发掘典型角色,挖掘角色的特征,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让他们以特定的角色去学习教材内容,促使学生带着情感色彩去学习。情境角色创设的过程中,背景材料和设计必须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和适切性,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表演对他们而言是有价值的。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演”得好,教师“导”得好,才能使角色扮演教学法取得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较强的情景设置能力和控制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发现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行合理有效的角色分配。如此,才能确保所展示的情境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实际生活,有利于情境中蕴含的情感、道理契合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最佳点,从而使科学教学富有感染力和实效性。在戏剧表演中,角色扮演者要尽量真实表演,执行自身扮演任务,但教师要预见到几种情况的发生:表演不真实;表演不顺畅、有停顿;观众有疑问,迫切需要解答。这些情况虽不一定会影响角色扮演的质量和效果,但教师需要随机应变,化危机为转机,适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使扮演者和“观众”印象更加深刻。

4.强化主体意识。戏剧表演课堂的主要内涵是把学习内容角色化、学习方式角色化,教师利用角色效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扮演教材中的角色,还是担当现实生活中的角色,都要顺应学生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规律。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学生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变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主动接纳知识、主动探究、主动操作等一系列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观看角色扮演后,学生根据预先布置的问题进行相关情境分析,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集思广益、换位思考,启发学生归纳概括规律、感悟道理、建构科学概念。

5.正确处理好表演与教材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课堂表演与课本的关系,时间过分冗长的表演会给扮演者增加负担,也会使观看者失去兴趣,这样就走入了课堂表演的误区,让表演主宰整个课堂,成为课堂的主角,舍本逐木,得不偿失。

作者:席学荣工作单位: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