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1-12 01:55:56

导语:教材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材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实践证明,实验所提供的感应材料要比生活中的现象更加具体形象,它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直观生动的事实,学生学习科学的感受比较深刻。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表现得较为强烈,希望看到不寻常的实验现象。新教材中所设计的演示实验、小制作等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稳定的注意力。科学教材中有大量的科学史、中外科学家的有关故事,通过介绍典型故事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如珍·古德博士只身走进非洲丛林,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获得有关黑猩猩的极具深度的研究成果,为灵长类行为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科学家对科学执着追求、不畏艰难、刻苦钻研的意志品质能够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科学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我们必须善于将抽象内容具体化、枯燥材料生动化,以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的心理活动,教材的应用实质上就是一种心智活动。只有将教材心理化,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机地渗透,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

创设情境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有效的科学情境就不能仅仅从教师的角度去创设,而是要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以“假如我是学生”的心理去感受体验学生实际,然后再去创设情境。教材中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1.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及要求释疑的心理,从而转化为强烈的学习热情。如教学《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时,可设计问题:“怎样判定在我手心里的电线是连着的,还是断开的”,由此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2.实验情境:

科学实验以其形象、有趣、看得见摸得着等特点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富有神奇的魔力,能激发学生操作兴趣的形成,维持和强化学习需要。但是,实验前的准备和要求一定要精心设计,实验中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思考归纳,了解现象与本质的联系。如在测量温度的实验中,让学生先讨论操作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学生也可上台演示,如有不对,台下的学生可以喊“暂停”,提出反对意见。在学生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后,举行测水温比赛,创设给“小娃娃”兑一杯42℃的洗澡水的情境。通过这一生动的实验情境,学生兴趣高涨。最后再启发学生:你们会测体温吗?引发学生的思考,让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后。

3.活动情境:

对于学生比较熟悉的、难以激发学习兴趣的科学内容,教材中设计了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活动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观察,从而产生思考。通过动手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动物的不同与相同》一课,设计了画一条鱼和一只蚂蚁,然后比一比它们的相同和不同。这种画一画的活动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画一画发现,很熟悉的鱼和蚂蚁竟然还有许多被自己忽略的地方,由此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让学生去比较鱼和蚂蚁的区别,其效果远不如教材中采用的活动情境设计。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必须渗透心理教育,并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资源,注重科学情境的创设,灵活采用有效的交流手段,从而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心理潜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小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作者:李清单位:江苏扬州市广陵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