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学生课堂管理有效性策略
时间:2022-07-16 03:13:28
导语:随班就读学生课堂管理有效性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缺乏专门的课堂管理。教师对随班就读生的要求不像对普通学生那么严格,只要这些学生在课堂上不对班上的其他学生造成影响,教师基本上不会过问,他们在课堂上多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说明教师不够重视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课堂管理。2.未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关爱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由于随班就读生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状况,有时会突然大叫一声,有时会突然唱起歌来,有时会随意离开座位等,对此,有些教师的处理方式就会过于简单粗暴,一味地采取大声呵斥的方式来教育这些学生,经常会吓得这些学生哇哇大哭,如何处理这些突发事件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3.管理语言枯燥乏味。随班就读生在课堂上不可能正襟危坐,表现得中规中矩,由于他们身体上的特殊情况,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与普通学生一样的课堂教学语言对他们进行教育,是难以体现有效性的。如,有的教师为了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常以高声命令式的语言来进行提醒,效果往往不佳。假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约定一个安静的暗号来代替那些命令式或者呵斥性的语言,这样的方式就更容易为随班就读生所接受。4.课堂评价不够到位。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关注的往往都是对普通学生的评价,而经常忽视了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评价,即使有也都是一些简单的“你真棒!”“你有进步!”之类的语言,而学生具体棒在哪里,进步在哪些方面则说不出个缘由来,教师对这些特殊学生的指导普遍少于普通学生,评价过于随意。5.缺乏有效交流沟通。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交流,而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就是要有良好的课堂交流。重视与随班就读生的沟通,是促进这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前提。例如,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对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随班就读生经常装作看不见,即使提问到这些学生时,他们一旦表现得支支吾吾,不知所云时,教师也会立马叫他们坐下,显示出一脸不耐烦的样子,教师与随班就读学生的这种交流方式往往会在有意无意中破坏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小学随班就读学生课堂管理问题教师方面的原因分析
1.缺乏开放包容的积极心理。由于一些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存在偏见,认为这些学生会在无形中拉低期末班级的整体成绩,影响教师的绩效,就会有意无意地拒绝与他们亲近,认为他们只要不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就行,消极的态度十分明显。2.缺乏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随班就读生不同于其他学生,由于其特殊性,他们很多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再加上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自律能力较差,需要特别制定课堂纪律规范来约束他们在课堂上的行为。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压力比较大,对随班就读生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没有潜下心来认真细致地研究针对他们的教学方法,随班就读生也不知道什么样的行为在课堂中是合理的。3.教师特殊教育能力上的不足。大部分教师都毕业于普通师范院校,虽然能意识到自身在教育特殊学生方面存在欠缺,但也没有机会进行深入的学习。由于随班就读生在课堂上的种种不良表现,加之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在课堂教学中随班就读生很难得到提高。再者,小学教师也普遍缺乏针对特殊学生教育方面的学习,平时多数教师都不太理会这些学生,认为只要他们不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就行,学校也没有专门就随班就读生的教学问题进行培训,致使教师在面对特殊学生的时候经常感到手足无措。4.未能体现良好师生关系。由于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没有真正体现一视同仁的教育理念,比较容易忽略自己与随班就读生的交流,就更不会关注教师与随班就读生之间的交流方式会对他们产生的影响,进而严重影响了随班就读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和随班就读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其实可以有很多,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沟通,还可以有动作手势、眼神接触等方面的交流。教师往往都比较容易忽视这些潜在的信息,也从不觉得自己与随班就读生之间的交流存在问题,更不会进行反思,进而导致针对随班就读生的课堂管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三、提高小学随班就读学生课堂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1.提高教师的特殊教育能力。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不同于对普通学生的教育,要想更好地对随班就读生进行教育,教师还应具备一些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提高课堂管理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就在于教师的特殊教育能力的提升。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尽量不让随班就读学生感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如,教师应该多去了解他们的交往方式、心理特征、行为习惯等,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提升他们的互助意识和社交技能。在课堂教学中要认真思考如何协调好随班就读生和普通学生之间在发展上的差异;教会普通学生正确面对随班就读生在课堂上随时出现的搞小动作、攻击同伴、突然尖叫等问题,教师还要想办法提高随班就读生的学习专注力,从根源上减少此类问题的出现。2.同伴关怀营造和谐健康环境。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同桌交流或小组合作的教学活动中,随班就读的学生很可能会遭到同伴的排斥,进而加重他们的焦虑感。因此,班级中的普通学生是否能够接纳随班就读的学生,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国外相关研究表明,同伴指导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普通学生对轻度智力残疾儿童的接纳度和合作度,而且能促进轻度智力残疾儿童学习成绩的提高,并增强他们与普通学生交往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普通学生用正常的眼光来对待随班就读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这样可以减轻随班就读学生的焦虑感,让他们对课堂学习充满期待感,进而形成和谐健康的课堂教学环境。3.建立教师专属课堂信号系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随班就读生可以建立专属的信号系统,让师生之间变得更加有默契。在开学初就有意识地对随班就读生进行训练,让这些孩子学会观察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种姿势代表什么意思,知道教师要干什么。当然,要达到这种默契程度需要有一个过程,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当师生之间的默契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这样的课堂管理就会越来越顺畅,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使用一些简单的信号来告诉随班就读生该做什么事。如,走到该生面前轻轻地拍桌子,摸三下头,使用暂停的手势等方式告诉他们教师想要让他们做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当教育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础上时,它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如果对孩子缺乏信心,不信任他,那么所有的教育智谋,所有教学和教育方法手段就都将像纸牌搭的小房子一样,非常容易倒塌。”教师要始终相信他们能做好,教师和这些随班就读生要事先约定好,根据不同随班就读生的实际能力创造出专属的沟通密码,以便更好地管理课堂。4.合理安排课堂座位满足特殊需要。一般情况下,教师的做法都是把随班就读生的座位安排在最后一排或者是课室的某个角落。其实,这种做法是欠缺考虑的,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顾及随班就读生的感受,而且也不利于随班就读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普通学生之间的交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随班就读生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心理障碍的,一种是没有心理障碍的。有心理障碍的随班就读生不宜被安排在显眼的地方,但这却又不利于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没有心理障碍的随班就读生则可以被安排在容易和教师交流的位置。因此,综合起来考虑,最恰当的座位安排是课室的中间地带、有同桌可以帮助学习的、行动上方便出入的,又容易与教师交流的座位,也可以方便教师对他们进行提醒、指导和帮助。5.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实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教师应做到既要有面对普通学生的一般教学设计,又要有针对随班就读生的个别化教学设计。对不同层次的随班就读生要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要对他们进行分层,但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应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内确定培养目标。在做针对随班就读生的教学设计时,关键就在于教师必须充分了解这些随班就读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教师要根据随班就读生能学到什么来确定教什么。在平时,教师应知道随班就读生的优点是什么,问题在哪里,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提升。随班就读生的智力和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会出现一个瓶颈,但有一些在当节课上学习困难却又是以后学习常用到的知识,教师就要通过特殊的方法帮他们突破。比如,对于课堂上的重难点,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地解决随班就读生的学习问题。6.寻找适合随班就读生的课堂助学伙伴。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随班就读生不可能与普通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步,教师也不可能因为照顾随班就读生而放慢教学进度。而要使随班就读生能跟上大家的进度,单靠教师课下的指导也是不现实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找适合随班就读生的课堂助学伙伴,这样可以弥补他们在课堂上显现出来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这些助学伙伴同时也可以成为教师很好的课堂管理伙伴,他们可以及时帮助教师制止和处理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在挑选助学伙伴的时候,教师一定要选择有责任心的、有爱心的,愿意与随班就读生交流的学生。在平时,教师应要求他们把自己学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耐心地传授给随班就读生。比如,教师要引导这些学生充分利用课前、课中、课后以及其他时间,给予随班就读生及时的辅导和帮助。当随班就读生在课堂上勇敢尝试的时候,就要给予他们热情的掌声,以此来激发随班就读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7.建立完善的课堂评价机制。随班就读学生成功的机会明显少于普通学生,为了激励随班就读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要关注他们的参与体验。随班就读学生不同于普通学生,在遵照个体差异性原则的情况下,需要为他们特别制定评价内容和标准,避免和普通学生的评价标准相同。如,要求普通学生做到的事情,可允许随班就读学生用更长的时间来完成,在平时的测验中也不要仅用分数来对随班就读生进行评价,平时可以多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以激励为原则,从随班就读学生身上的优势能力出发,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使他们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愉悦感、体验成功感,并不断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随班就读,不要理解成“随班混读”。课堂管理质量决定着随班就读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它是随班就读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被公平对待的具体体现,提高随班就读学生的课堂管理质量已迫在眉睫。当然,在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中,还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我们去关注,本文列举的事例也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的。因此,教师应从整体出发,本着“高度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在基本方向正确的情况下,再去关注细节,既能成就自己,也可以成就学生,更重要的是采用形式多样的、科学有效的课堂管理方式,能成就一个安全、高效而幸福、快乐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陈云英.中国特殊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华国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师资培训用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3]梁斌言.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理论与实践[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
[4]莫琳琳,傅王倩,肖非.随班就读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德尔菲法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6(4):4-9.
[5]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6]王慧.同伴指导在轻度智力落后儿童自我概念发展中的意义初探[J].中国特殊教育,2005(6):12-15.
[7]余艳华.谈随班就读学生学科课程的调整[J].现代特殊教育,2016(4):77-78.
作者:姚苑兰 单位:广东东莞市大朗镇新民小学
- 上一篇: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 下一篇:感恩教育在传媒艺术类的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