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职课堂管理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1-20 09:56:25

导语:新媒体时代高职课堂管理问题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媒体时代高职课堂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好坏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高职教育的实践性要求高质量的课堂管理,新媒体环境呼吁高质量的课堂管理。究其原因为:高职学生特点亟需高质量的课堂管理、教学资源不能满足课堂教学需要、管理者及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念不正确。提高高职课堂管理水平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合理利用新媒体、从学生角度出发改进课堂教学、制定并严格执行课堂纪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教育;课堂管理

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决定着学生能否健康和全面发展。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终归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可以说高职教育中所有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课堂。高职教育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课堂管理。现阶段高职院校正经历着从“规模扩张”到人才培养“内涵建设”的转型期,优质高效的课堂管理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基础性的保障意义,对学生职业素养尤其是规则意识的养成尤其重要。

一、高质量的课堂管理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

1.高职教育的实践性要求高质量的课堂管理

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已经发现的规律、定理为经济社会提供直接服务。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促进个体职业行动能力社会化的过程,实践性、社会性、职业性、应用性是促进个体职业行动能力社会化的途径和手段。高职教育不能在黑板上完成所有的“操作”,必须通过认识实习、校内实训、生产实习、教学实验等实践性课程来达成培养目标。与理论性课程的思辨和静态不同,实践性课程是操作的、动态的,教师和学生的物理位置在不断地移动,教师边讲解边操作,学生要听讲、观察、模仿、操作和展示,其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多为项目导向法、活动引导法、问题中心法等实践性非常强的方法。如果课堂管理跟不上,则容易导致课堂热闹非凡却杂乱无章,教师的讲解和操作被学生的声音湮没,学生需要指导时教师不能及时接收到信息,少部分学生认真实践、卷入学习中,而大多数学生在闲聊、玩手机或看热闹。课堂管理是教学双边活动中的一个子系统。教师在课堂中的“教”不仅指“教学活动”,还包括“管理互动”。教学活动旨在达成教学目标、实现学生发展,管理活动旨在建立和保持一个有益于教学的课堂组织环境,为师生的教学活动有效进行提供保证,促进高职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二者缺一不可。课堂管理通过良好课堂环境的创立,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为了各种活动有计划、有效率地开展,课堂必须维持一定的秩序与常规。但由于在高职课堂活动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各种冲突与矛盾,发生各种偶发的干扰事件,尤其是在实训(验)课中,学生的自主活动较多,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受到干扰。有效的课堂管理首先就必须创立良好的课堂环境,有了良好的课堂环境,课堂秩序的维持不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不会扼杀反而促进课堂中的创造,为课堂的持久发展创造条件。

2.新媒体环境呼吁高质量的课堂管理

新媒体技术所具有的开放性、隐蔽性、即时性、海量信息等特点给课堂管理带来不小的冲击。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思维更加活跃,眼界变得开阔,观念更新快,学习的途径和知识面得到进一步拓展。但也容易出现对新媒体过度依赖,沉溺其中,轻者成为“手机控”,重者抑郁成疾,导致其缺乏独立、理性的思考能力,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产生惰性,不愿思考和实践,不愿在现实中与人交往。遇到问题时,不少学生首选的解决途径是网络而不是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优势不复存在,教师权威大有被网络权威所替代的趋势,从而使高职教育的课堂管理更具复杂性和艰巨性。当前高职课堂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常见的问题有:课堂秩序不规范,说话、睡觉、听mp3、玩手机等现象普遍存在;迟到、旷课现象严重,到课率低,特别表现在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卷入率低,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在讲课时,学生大多低着头做自己的事情,或者睡觉,或者看小说杂志,或者网上聊天,教师询问不搭理,使教师总似在自说自话。

二、当前高职课堂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高职学生特点亟需高质量的课堂管理

计划生育政策的直接后果是独生子女比例占绝大多数,独生子女易遭受“同胞剥夺”,也就是说,缺少兄弟姐妹可能让他们变得更加地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结协作精神,不喜欢与同龄群体相处,在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影响下,这些学生容易出现独生子女病:自私、不相信别人、胆怯、缺乏竞争感、悲观厌世、责任感不强。网络时代是“90后”大学生独特的成长环境,各种资讯的获得途径更加多样和迅捷。后现代的高职学生,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影响,思想灵活,不喜欢循规蹈矩,但同时也容易导致责任意识淡化、价值取向扭曲、道德修养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受扩招及分批择优录取的招生政策影响,高职院校的生源持续减少且质量明显偏低,不少学生具有学习主动性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特点;由于我国职业预备教育的不足,学生不能理性、明智的选择就读专业,某些学生是迫于父母的压力而就读某专业,导致其专业忠诚度极低,甚至厌恶所学专业,部分学生抱着混毕业证的心态。因为这些特点,以往学生常出现的迟到、旷课、早退、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这就对高职的的课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教学资源不能满足课堂教学需要

高职课堂,尤其是实践类课堂,对教学资源的要求非常高,是其达到教学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其教学资源方面的经费投入明显增大,但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仍远远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一是班额较大,尤其某些热门专业,师资力量不能及时补充,导致合班上课,出现了七八十人、上百人的课堂,教师要带麦克风,学生要戴望远镜。教师精力、教学时间、教学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大班额的课堂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教师不了解学生,学生之间也不认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无从谈起,实训时要排队等待,小组汇报时要花好几节课才能完成,布置一次任务或作业,教师指导/修改到头疼加手疼;二是教学资源数量不足,某些专业的实训设备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一套,不少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的院校,以及某些院校的非主打专业,其实训设备等硬件资源存在严重缺失,正常教学需要得不到满足,生均占有实训设备远低于教学需要;三是教学资源落后,缺乏现代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为落后,实践教学水平不高,实验设各、设施陈旧落后,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严重不足。

3.管理者及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念不能适应新情况

教师的“教”统治着学生的“学”,教师仍然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学生被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是被教师管理和控制的对象。教师在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属于监控者、管理者,这种形式的教学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教师甚至主张“退一步海阔天空”,即放松课堂管理的要求,只要不干扰正常的教学进程,对学生玩手机、看小说、睡觉等行为都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传统教育将课堂管理简单地理解为学生上课时不能捣乱,为达到这一目的,往往采取严格的控制管理策略。教师上课摆出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学生表面上服帖顺从,实质上课堂管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高职院校的课堂管理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更加剧了高职院校课堂管理的艰巨性。

三、提高高职课堂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1.合理利用新媒体

在新媒体时代,我们要充分了解新媒体时代下学生学习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趋利避害,将新媒体引入课堂管理加以合理利用,使课堂与网络融为一体。可以利用新媒体丰富的信息资源,来补充、更新课堂教学的内容,使之更加丰富,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新媒体可以把一些枯燥的、难以描述的、抽象的教学内容和现象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以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手段,具体形象地展示出来,提高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理解事物的本质,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活创新性联想,提高教学质量。新媒体可以将教育内容以文字、图片、声像视频和多媒体形式传播,通过电邮、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接收,而且在这种传播和接收之间,随时随地都存在着双向或多向互动交流,改变传统教育主要依靠教师和课堂集中统一的、自上而下的、单向说教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再次,新媒体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可以消解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界限,增加交流互动的机会,缩小心理距离,减少心理防范,有利于教育参与者敞开心扉交流思想和情感,取得较好的交流效果。线上交流与课堂现场交流相结合,师生之间形成良好人际互动,最终利于课堂管理质量的提高。

2.从学生角度出发改进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方式和知识就一定对学生也适用。我们要从高职学生的定位出发,紧密联系高职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和身心发展特点,不断增强时效性、针对性和适应性,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客观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充分依据教材的特点和高职学生们的接受水平,换位思考,注重课堂的细节,这样才能使课堂更加活跃,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更高,创造出一个和谐的气氛和良好的授课环境。

3.制定并严格执行课堂纪律

要改善高职的课堂教学,首先就要改变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培养要求,让学生承受必要的毕业压力,使学生明白必须努力学习才能顺利毕业,通过外力的约束,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鼓励学生的正面行为。这就要从每一门课程严格要求学生做起,要改变课程的考核方式,从终结性考核变成形成性考核,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都纳入课程考核范围。通过严格的纪律惩罚,让学生自觉矫正行为,达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目的。在每次课程开始的时候,就要让学生明确奖惩规则。规则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且规则的执行情况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做到公平、公正,有据可查。

4.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课堂管理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师只关注自己如何教,而没有考虑学生如何学。教学相长,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学生高效率的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高职课堂,教师应重新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从信息收集、项目制订、项目实施、成果评价到反馈修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和管理的主体,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的建设中来,每个人都有事可做。通过自我管理,使学生最终获得个人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霄飞.技术素养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管理探究[J].管理观察,2013(31):105-106

〔2〕任春梅.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有效管理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4(10):78-80

〔3〕卫嵘.高职院校有效课堂管理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36-38

〔4〕何云剑,何红华.大学课堂管理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7(30):164-165

〔5〕黄海燕,杨大春.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5):90-92

作者:钟燕瑾 段世民 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